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新型含氟黄色活性染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纺织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国内对含氟活性染料的需求,研究3支以2-萘胺-3,6,8三磺酸为重氮组分,与间脲基苯胺偶合为发色基团的含氟黄色活性染料,测定了各染料的光谱、活性染料染色特性参数及其湿处理牢度,并与相应结构的C.I.活性黄176进行对比。分析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其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氟染料因氟原子的强吸电性及易离去的特性,使其与纤维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相应的含氯染料;尾基的不同也会影响分子的平面性和线性结构,从而改变染料的各种性能参数;除此之外,染料母体结构中不同取代基对光谱的影响符合现代发色理论中分子轨道微绕理论所提出的规律。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构效关系 染色性能参数 湿牢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斜带石斑鱼GtHRs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卵巢进行组织学分析,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阶段将卵巢发育划分为7个时期(I-VII),检测斜带石斑鱼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ceptors,GtHRs),即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mRNA水平,同步分析下游卵巢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的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SHR的mRNA水平在I、II时期的卵巢中较低,在III时期开始上调,在IV、V时期显著升高,在VI时期显著下降。相比之下,LHR的转录水平在卵巢发育早期(I-IV)表达较低,在V时期开始有所升高,在VI时期达到峰值。卵巢内Cyp19a的mRNA在I III时期保持较低水平,在IV、V时期的表达显著增强,在VI时期表达明显减弱。在卵巢发育过程中,Cyp19a的整体表达模式与FSHR较为相似。上述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FSHR和LHR均参与了卵巢发育的调控,但在不同发育时期功能不同。在卵巢发育过程中,FSHR可能是介导Cyp19a正调控的主要因子。本研究旨为阐明斜带石斑鱼GtH/GtHR信号系统在生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促性腺激素受体 卵巢型芳香化酶基因 卵巢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位池养殖过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情况的动态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预防对虾白斑综合征(WSS)的暴发,探讨该病毒病的流行规律,笔者针对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携带WSSV情况展开调查。调查于2010年7月-2010年11月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养殖场进行,从10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随机抽取6口进行跟踪采样。收集指标包括对虾生长状况、基本环境指标、浮游微藻种群结构和对虾病毒携带量等。本文重点报道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6口精养池塘对虾体内WSSV的携带量变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①1-3号虾池苗种携带WSSV,其波动范围在1.3×103~1.7×104copy/g之间;②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均带毒,鳃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2.3×109copy/g)多于肌肉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3.2×108copy/g),且变化趋势一致,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WSSV携带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期间各池出现过数次高值。前期WSSV拷贝数的波动范围在1.3×103~3.0×107copy/g之间,后期上升到1.5×106~1.2×1011copy/g,使得某些池塘养殖对虾WSS暴发。调查结果说明:1)对虾携带WSSV可以进行养殖生长;2)WSSV在对虾体内的含量是变化的,且其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3)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带毒量随着养殖时间的进行及外界水环境中某些主要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如:养殖时间越长,带毒量越高;养殖环境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如:温差较大,不良藻相转换,天气骤变等均可引起对虾体内病毒含量较大的波动。鉴此,作者提出,构建并维持良好的浮游微藻的群落结构,注意有害藻相改变时保持养殖水体环境稳定,对环境突变前后都做好应对对虾应激的措施等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WSS暴发的可能。本研究通过对WSSV的密切跟踪,旨在更好的反映其在养殖环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受各种环境因子影响的情况,从而为预防对虾WSS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WSSV TaqMan real-time PCR 病毒携带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免疫酶、氨基酸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相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用3种不同的饲料喂养克氏原螯虾两个月后虾体内免疫指标、消化酶、氨基酸和虾体生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酸性磷酸酶、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3种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影响不大,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也不因投喂了不同的饲料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投喂生物饲料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与品牌饲料无明显差异,同时其体内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投喂普通饲料,且胰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因此投喂生物饲料有增强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提高其存活力和加快其生长速度的作用。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物饲料 免疫酶 消化酶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条件下三丁基氧化锡对火腿许水蚤(Schmakeria poplesia)的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2012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三丁基氧化锡(TBTO)对桡足类的毒性效应,通过世代培养30日龄火腿许水蚤(Schmakeria poplesia)的多因素协同作用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温度、盐度、单胞藻浓度和桡足类密度等环境因素对TBTO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TBTO对火腿许水蚤雌、雄个体的毒性效应无显著差异,96h-LC50值分别为0.41和0.42μg·L-1;随着温度的升高,TBTO毒性效应增强;与盐度25条件相比,盐度15和35条件下火腿许水蚤对TBTO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单胞藻浓度升高导致TBTO对桡足类毒性效应降低;另外,桡足类暴露敏感性还受到其密度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产生较大影响,在毒理学研究中应根据实际环境情况设定合理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最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关键词: 三丁基氧化锡(TBTO) 火腿许水蚤 环境因素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桡足类的营养分析及在鱼、虾蟹幼体培育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 2012

摘要:海水桡足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低等甲壳动物。海水桡足类营浮游生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水域浮游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域食物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性(如Euchacta,Candacia)外,大多数营植食性,以摄食浮游硅藻为主。大量研究表明浮游桡足类是绝大多数幼鱼和许多中上层经济鱼类(如鲱鱼、银鱼、金色小沙丁鱼、鲐鱼和竹荚鱼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共进行103 d。结果表明:"南太湖2号"两个选育群体间的生长性能及相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肌肉中RNA/DNA值(3.86%/d、3.08、2.98)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3.55%/d、2.51、1.58)(P<0.05);选育群体的相对增重率比非选育群体快36.87%;选育群体的相对成活率比非选育群提高7.76%。研究表明,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选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生长性能要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南太湖2号 生长性能 相对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

摘要:为推动快速检测产品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领域的应用,建立了一套"盲样检测式"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筛选评价方法,对4种市售的国产氯霉素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仅有1种产品能100%准确检测出68个鱼糜样品中是否残留氯霉素,有1种产品的假阳性率达35%,2种产品的最低检测浓度值与商标标识最低检出限不相符,说明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作为质量安全监管工具,在投入使用前,有必要对其最低检出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参数进行验证。

关键词: 氯霉素 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 分析评价 最低检出限 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针-板式介质阻挡放电降解土壤中对硝基苯酚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针-板式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土壤中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放电电压、载气气量、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pH值对土壤中PN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板式DBD对土壤中PNP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PNP初始浓度400mg/kg,放电电压18 kV条件下,放电处理60 min,PNP降解率达到87.3%。增加放电电压和含水率均能提高降解率。不通入载气,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碱性条件有利于PNP降解。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土壤 对硝基苯酚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2

摘要:将体长为(3.59±0.26)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按1 800尾.m-3、1 500尾.m-3和1 200尾.m-3的密度分别饲养在注水0.3 m3的圆形玻璃纤维桶(容量为0.5 m3)中30 d,检测了基本水质因子、对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酚氧化酶(PO)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菌活力(Ua)、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体质量增长和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试验过程中水体理化因子均在适宜范围,各处理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对虾的PO活力、Ua和AKP活力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SOD活力则反之;对虾的体质量增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成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长<4.8 cm或体质量<1.2 g)在密度为1 200~1 800尾.m-3时,密度胁迫可明显影响其免疫指标和生长。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密度胁迫 免疫指标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