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摄食影响的观察
《水产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自80年代初在我国大规模人工养殖以来,由于饵料成本占整个养殖费用的60%以上,因此摄食量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黄海水产研究所(1980)、王克行等(1980)、张乃禹等[1983]分别很道了对虾对几种常用饵料的摄食量,并给出了经验公式。虽然陈一鸣[1988]报道东方长臂虾(Palaemon orientis)的摄食量在溶解氧饱和度降到40%以下时将显著下降。但大多数研究都是研究正常环境下的摄食量,而对不同环境因子对摄食量的影响则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几种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测定鱼类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水产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鱼类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消化率,C.Y.Cho等人(1979)用被测饲料原料取代一部分基准饲料配制成试验饲料,根据基准饲料和试验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计算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这一方法已被一些研究者采用。但C.Y.Cho等人根据他们试验饲料的配比,即被测饲料原料和基准饲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计划正在发展
《海洋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在今后的年代里,人类活动的影响幅度将大于自然界的影响幅度。因此,80年代以来,研究全球变化成为国际科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产生了许多与海洋科学有关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TOGA)、全球海洋环流实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洋科学与生物资源(OSLR)和全球海洋观察系统(GOOS)等。在这些计划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海洋物理过程与生物资源变化相互关系研究方面出


对虾池塘浮游植物与主要水质因子的关系
《海洋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植物是池塘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系统的正常功能,稳定池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实验方法和条件 1992年7月和8月,在山东省牟平县宁海虾场,对5个对虾池塘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溶解氧、pH、氨氮做了


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
《海洋与湖沼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简便快速、直接测定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方法,海水适宜酸度为(3.0—4.5)×10~(-3)mol/LHNO_3,适宜盐度1.6—31。电解(富集)时间600s时,检出限为0.02μg/L Zn~(2+),0.02μg/L Cu~(2+),0.01μg/L Cd~(2+),0.006μg/L Pb~(2+)。在青岛近岸海水中加1.0μg/L Zn~(2+),Pb~(2+),Cu~(2+)和0.5μg/L Cd~(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1%,5.8%和5.1%。应用于近岸海水及中国标准海水中锌、镉、铅、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重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比较
《海洋学报(中文版)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新的防治重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人工育苗阶段危害的方法和进一步明确防治时机,本文研究了铜、锌、铅、镉离子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变态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消除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原海水对照,铜、锌、铅、镉4种离子的加入浓度各为15μg/dm~3时,无节幼体的变态率显著(0.025
0.1);糠虾幼体的变态率反而显著提高(P<0.005)。幼体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为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植物饵料对重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可降低其毒性。采用EDTA螯合法和高分子吸附剂去除法均可消除其影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高浓度的EDTA有害于幼体,10μg/cm~3以下为安全浓度。初步观察到低浓度的铜、锌离子似乎对溞状幼体阶段有益。建议在一般海域进行对虾育苗,在溞状幼体以后阶段,不必采取消除重金属离子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国对虾幼体 铜;锌 铅 镉 高分子吸附剂 ED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