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外源物对冷浸田土壤亚铁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水稻植株性状及提高产量,针对冷浸田土壤亚铁量过高对水稻产生毒害,利用6种不同外源物(米糠、石灰石粉、白云岩粉、硫酸锌、二氧化硅和聚乙烯醇)消减冷浸田土壤,测土壤的亚铁含量与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与空白相比,各处理均明显消减冷浸田土壤亚铁量,减幅为10.96%~38.89%,以米糠处理土壤亚铁消减量最大,水稻产量8192 kg/hm2最高(增幅为21.69%),其次是聚乙烯醇处理水稻产量7896 kg/hm2(增幅17.29%)。亚铁量与水稻有效穗、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77和R2=0.754。表明,铁毒是冷浸田中制约水稻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米糠处理冷浸田土壤亚铁量消减作用最大,水稻产量最高,有效穗最多,可以作为改良剂。

关键词: 冷浸田 亚铁 外源物 米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两系不育系在美国阿肯色州潘布拉夫不同生长季节的育性变化(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和2012年在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农场,进行了6个两系不育系690s、691s、692s、695s、697s和698s的育性变化试验。在每年8月13日至10月14日分别在抽穗期对参试种选穗套袋,每周1次(2011年9次、2012年10次)。抽穗开始,每品系套袋10个穗子,套袋35 d后收获套袋,考种调查每穗结实率。结果:2011年8月13日至9月4日和2012年8月13日至9月2日较高气温条件下,所有参试品种的结实率为0(较高气温条件下抽穗扬花);在适当低温条件下,不育系690s、691s、692s、695s、697s和698s于2011年于9月10日、9月17日、9月24日、10日1日和10月8日抽穗,平均结实率分别为1.73%、5.88%、25.67%、20.63%和17.92%;2012年9月9日、9月17日、9月24日、9月30日和10月8日抽穗,平均结实率分别为0.9%、3.22%、8.37%、22.75%、28.15%和19.98%。2011年表现最好的不育系为691s,在最佳气温条件9月24日和10月1日抽穗时,结实率分别为53.6%和48.8%;其次是697s,结实率分别为46.2%和27.4%。2012年表现最好的为不育系697s,在最佳气温条件9月30日和10月7日抽穗,结实率分别为50.9%和43.5%;其次是691s,结实率分别为31.9%和43.5%。结果表明:两系不育系691s和697s在8月份和9月初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9月底和10月初温较低条件下表现可育,可进行不育系自身繁殖。结果也表明: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农场是非常理想的杂交水稻制种和两系不育系繁殖基地。

关键词: 育性变化 两系不育系 水稻生长期 阿肯色州潘布拉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土地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增加栽培草地面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相应对策,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草地 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钾肥不同施用量(0、60、120、240、360 kg/hm2)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1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2出苗60 d时,施钾120、240、360 kg/hm2处理较不施钾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70 d时,施钾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开始降低,但均高于不施钾的处理。3施用钾肥延缓了马铃薯干物质最大积累率和钾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高延缓时间越长。4施钾量为120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产量达35 269 kg/hm2,钾肥农学效率、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高钾处理(240和360 kg/hm2)。

关键词: 钾肥 马铃薯 利用效率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2+)胁迫对胡枝子种子萌发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浓度钙盐(0,10,50,100,150mmol/L CaCl2)模拟胁迫,研究胡枝子种子萌发期的生理特性,讨论喀斯特地区胡枝子对高钙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Ca2+浓度增加到100mmol/L时,SOD和CAT的活性降到最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幅度较小;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现二次函数变化趋势,在0~100mmol/L Ca2+浓度范围内,GSH和SP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当Ca2+浓度增加到150mmol/L时,GSH和SP含量显著上升。

关键词: 钙胁迫 胡枝子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阳市主栽茶区茶树花的开花习性与生物量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适时采摘和科学开发利用茶树花资源提供依据,对贵阳市乌当、小河、白云等茶叶主茶区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和黔湄601等3个茶叶主栽品种的茶树花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栽品种在不同产地的全花期长短不一;露白期在9月10日至10月6日,早晚相差27 d,乌当茶区茶树露白早于其他茶区。茶树盛花期的起讫日和盛花期日数品种间存在差异,茶树盛花期起始在10月7-21日,湄潭苔茶较早,黔湄601最晚,早晚相差近15 d,盛花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湄潭苔茶的盛花期平均为37.5 d,福鼎大白茶的盛花期平均为36 d,黔湄601盛花期平均为27 d。茶树的开花量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茶树品种间产花量差异显著,其中,以福鼎大白茶最高,平均产干花25.9 kg/667m2;黔湄601次之,平均产干花18.06 kg/667m2;湄潭苔茶花最低,平均产干花12.62 kg/667m2。应根据不同茶树品种的开花习性合理适时采摘并进行茶树花的加工利用。

关键词: 茶树花 开花习性 生物量 贵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久安古茶树资源的分类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古茶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近年来茶产业发展的热点,久安古茶树资源丰富,变异类型多,针对众多表现型各异的资源,如何对其准确分类定位,是久安古茶树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基础。本研究共收集42份古茶树资源,除特异紫芽资源7份外,其余资源运用SPSS软件按照叶色、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形指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为3类包括特大叶类资源1份;中叶类资源23份;小叶类资源11份。

关键词: 古茶树 分类 系统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不同管理措施黄壤坡耕地的有机碳与氮养分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降低黄壤坡耕地有机碳与氮素的流失提供科学管理依据,采用监测定位试验方法,研究3种管理措施对贵州丘陵地区旱作耕地土壤控制和养分流失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与氮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优化施肥+横坡垄作+覆盖处理的增幅较大,其玉米和油菜的相对产量分别较对照(CK)增加78.87%和80.73%与64.37%和64.98%,且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变异系数分别为11.09%和24.36%、32.07%和45.69%。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肥+横坡垄作处理的增幅较大,分别较CK增加44.4%和39.5%,变异系数分别为16%和22%。全氮变化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肥+横坡垄作处理的增幅较大,分别较CK增加41.1%和39.2%,变异系数分别为3%和13%。土壤矿质氮(NH+4-N、NO-3-N)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处理的增幅最高,为CK的11.3倍;从不同矿质氮形态增幅看,NH+4-N高于NO-3-N,NH+4-N的增幅为13.2~39.3倍,平均为31.5倍;NO-3-N的增幅为1.2~7.8倍,平均为3.9倍,NH+4-N增幅较NO-3-N的高7.1倍。结论:优化施用氮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用氮肥+横坡垄作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氮素的含量,对坡耕地的生产力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保护耕地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管理措施 土壤肥力 黄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玉米新品种宝玉007高产制种技术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宝玉007亲本的特征特性观察及生产实践分析,为了提高制种产量,增加制种农户的收入,结合农户种植习惯,提出宝玉007的高产制种技术,为种子生产同行和农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宝玉007 高产制种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育株不同拔除比例对黔油29号母本经济性状和繁殖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母本蕾薹期拔掉部分可育株后对黔油29号母本经济性状及繁殖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育株拔除比例按留1行拔2行的处理最利于黔油29号母本植株农艺性的生长及繁殖产量的提高,繁殖产量达85.65 kg/667 m2。

关键词: 可育株拔除 比例 黔油29号 母本繁殖 经济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