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姜荷花全长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和引物设计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姜荷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为基础,用MISA软件发掘和分析了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的SSR位点,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获得的19 902个SSR位点存在于15 891条序列中.获得的unigene数为64 471条,共132 833 884 bp,平均每2.06 kb出现一个SSR,出现多个SSR的序列有3 155个.姜荷花'清迈粉'转录组微卫星中存在97种重复基元,其中(A/T)n占比例最高,约占43.6%;其中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相对出现较多.大部分为长度在20 bp以下的短重复片段,20 bp以上(包括20 bp)的仅占总数的23.19%,微卫星出现频率与片段长度呈负相关.设计了50对相对更有可能出现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以供进一步研究使用.本研究为探索姜荷花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重要形状基因关联及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也为该属其他观赏物种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姜荷花 全长转录组 微卫星 重复基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及防治

植物检疫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亚洲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唯一传播媒介,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以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解决柑橘黄龙病的防治问题。通过控制亚洲柑橘木虱发生,降低柑橘黄龙病初传播风险和次生传播机率,是提高柑橘黄龙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亚洲柑橘木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获菌与传菌能力、带菌率与带菌量、成虫在果园的分布规律、对柑橘品种的选择性,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概述,旨在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柑橘种植者防控亚洲柑橘木虱与柑橘黄龙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亚洲柑橘木虱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传菌能力 带菌率 分布型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优鲈1号"早繁技术研究

科学养鱼 201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红花球茎和根的代谢轮廓及其对pH的响应

中药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比较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轮廓的差异以及分析浇灌不同pH值的营养液对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组的影响。方法:用80%的甲醇提取球茎和根的代谢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在正负极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分子量和保留时间鉴定化合物,用Mass Profinder软件提取每个化合物的峰面积,然后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在西红花球茎和根中共检测到162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黄酮类物质等。绝大部分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根中较高,而天冬酰胺和精氨酸等的含量在球茎中较高。不同pH值的溶液对球茎代谢组具有特异性的影响,同时也发现相对于pH7组,有些氨基酸(如亮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在pH3和pH5组中升高而在pH9组中下降。不同pH溶液也能显著改变西红花根的新陈代谢。结论:西红花根和球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别较大。用酸性营养液浇灌有利于西红花球茎氨基酸的积累,将有助于来年幼苗的生长。

关键词: 西红花 UHPLC-Q-TOF-MS 代谢轮廓 球茎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瓯柑汁中2种乳酸菌发酵特性的比较研究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瓯柑汁为原料,分别接种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c-37)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Vege-Start2.0CN)发酵,对比发酵过程中瓯柑汁的总活菌数、pH、总酸、还原糖、有机酸含量及发酵后总酚、总黄酮、Vc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乳酸菌均能在瓯柑汁中较好地生长,随发酵时间的增加,瓯柑汁的总酸含量持续上升,pH、还原糖、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逐渐下降;发酵120 h后,植物乳杆菌组残糖量更低(7.35 g/L),副干酪乳杆菌组乳酸含量更高(29.27 g/L),2种乳酸菌发酵的瓯柑汁总酚、总黄酮、Vc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植物乳杆菌组增加得更多。综合以上,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瓯柑汁可获得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更高、抗氧化能力更强的发酵瓯柑汁产品,采用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瓯柑汁可获得乳酸含量丰富的发酵瓯柑汁产品。

关键词: 瓯柑汁 乳酸菌 发酵 发酵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有缓解对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5种乳酸菌对致敏肥大细胞模型组胺释放量、脱颗粒的影响,筛选具有最佳抗过敏作用的乳酸菌;体内检测最佳抗过敏作用芽孢乳酸菌09.712对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等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过敏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体外构建P815肥大细胞致敏模型,与芽孢乳酸菌09.712共培养,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组胺含量,甲基红染色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数,筛选最佳抗过敏乳酸菌。建立小鼠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模型,芽孢乳酸菌09.712灌胃处理,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 RNA表达量。结果:比较5种乳酸菌,芽孢乳酸菌09.712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体内试验表明,芽孢乳酸菌09.712处理组小鼠的过敏症状减弱,Th1/Th2、Treg/Th2比值显著高于致敏组小鼠(P<0.05),且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量增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分泌量降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 E和Ig G1水平显著低于致敏组小鼠。此外,芽孢乳酸菌09.712还显著增加Foxp3、TGF-β和IL-10的m RNA表达水平(P<0.001)。结论 :芽孢乳酸菌09.712能有效缓解小鼠过敏症状,其作用与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和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以及调控Treg平衡Th1/Th2有关。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对虾原肌球蛋白 芽孢乳酸菌 过敏 免疫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降香苗耐寒性差异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不同产地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的耐寒性差异,对6个产地(海南三亚、广西凭祥、广东广州、福建漳浦、福建仙游、浙江温州)3年生容器苗进行半致死温度试验测定和越冬寒害实地调查,以分析其在温州的耐寒差异。结果显示:供试6个产地苗的耐寒性强弱顺序为:温州>仙游>漳浦>广州>凭祥>三亚,温州母株大树上采种繁育的苗木耐寒性最强,说明已逐渐适应温州的气候环境。本文可为温州各地引种降香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降香 半致死温度 寒害指数 寒害等级 耐寒性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分土壤环境下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尼龙网袋埋田法研究了绿肥苕子、黑麦草在不同盐分滨海盐渍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盐分地块黑麦草干物质残留率、总有机碳含量和C/N总体高于苕子。苕子氮、钾在最初15天内快速释放,不同盐分地块的残留率分别为20.4%~34.0%和13.2%~18.1%,黑麦草钾在前45天释放了近90%,氮、磷释放持续整个腐解过程。低盐分地块绿肥钠的最终残留率为5.2%~7.6%,高盐分地块为36.2%~49.2%。不同盐分地块绿肥镁、钙、锌残留率以黑麦草高于苕子。铜的释放主要集中于前45天,之后趋于停滞。镁、铁、锰分别在腐解45~60天或45~75天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整体来看,禾本科绿肥干物质及养分残留率均高于豆科绿肥,高盐分明显阻滞了绿肥氮、钙、镁、铁、锰、铜和锌养分的释放。

关键词: 盐分 绿肥 养分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瞿麦新品种‘大叶瞿麦’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叶瞿麦’是由瞿麦(Dianthus superbus)实生苗选育获得的大叶新品种,叶片大,茎粗壮,株形紧凑,观赏性佳,且适应性强,耐修剪,耐盐碱,生长迅速,病虫害少,适宜在温州及浙江省内气候相似地区作草本地被、花境、盆栽和成片花海等应用。

关键词: 瞿麦 大叶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宰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70日龄朗德鹅母鹅80只,体重为(3.0±0.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油组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的鹅油;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为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牛油、鱼油和菜籽油。预试期7 d,填饲期20 d。结果表明:1)菜籽油组和牛油组的肝脏重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牛油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和鹅油组的活重、全净膛重均显著高于牛油组和鱼油组(P<0.05)。2)鱼油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低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血清LDL含量显著低于鹅油组(P<0.05),且其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牛油组(P<0.05);牛油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鹅油组(P<0.05);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较鹅油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添加鹅油相比,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UFA)C16∶1、C17∶1、C18∶1n-9、C18∶2n-6、C18∶3n-3、C20∶1n-9、C20∶4n-6、C20∶5n-3、C22∶1n-9、C22∶5n-3、C22∶6n-3、C24∶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菜籽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UFA C16∶1、C18∶1n-9、C18∶2n-6、C20∶2、C22∶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牛油显著提高了肝脏中C18∶3n-3、C20∶5n-3、C22∶5n-3、C22∶6n-3及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由此得出,与添加鹅油相比,饲粮添加菜籽油或牛油时填饲期朗德鹅的产肝性能较佳;添加鱼油和菜籽油可增加填饲期朗德鹅肝脏中PUFA含量,降低血清脂质含量。

关键词: 油脂 朗德鹅 填饲 脂肪沉积 血清指标 脂肪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