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甲基二磺隆和炔草酯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文章明确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OD)和8%炔草酯OD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两种除草剂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药后30 d,30 g/L甲基二磺隆OD在12.4 g/hm2剂量下对野燕麦、雀麦的鲜重防效均达到85.00%以上;8%炔草酯OD在45.0 g/hm2剂量下对野燕麦的鲜重防效较好,为94.58%,对碱茅防效为68.71%。各药剂处理下的小麦未产生不良影响,且产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
关键词: 甲基二磺隆 炔草酯 小麦 野燕麦 雀麦 碱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索氏抽提残余法与ANKOM滤袋法检测饲料粗脂肪含量的比较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比较索氏抽提残余法与ANKOM滤袋法测定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试验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饲料加工厂采集12份饲料样品,采用索氏抽提残余法和ANKOM滤袋法同时对试验样品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3%以下,符合《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 6433—2006)~([6])的要求;索氏抽提残余法和ANKOM滤袋法的差值在-0. 16~0. 32之间,比值在96. 57%~101. 94%之间,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经配对样本t检验,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二种方法均能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粗脂肪含量,但索氏抽提残余法检测效率较低,而ANKOM滤袋法操作简易,检测效率较高,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索氏抽提残余法 ANKOM滤袋法 粗脂肪 饲料 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生猪养殖业现状评价、制约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面板数据和106户生猪养殖场的调查
《中国畜牧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生猪养殖业是天津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推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农民就业增收、保障城乡居民营养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天津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评价,总结发展成效,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任务艰巨、产加销链接不顺及利益失衡问题突出以及高端高效化发展任重道远等;然后从产业技术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人才缺乏和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最后从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构建产加销一体化链接合作体系等方面提出天津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挤压膨化处理对灵芝菌糠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灵芝菌糠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灵芝菌糠的粗蛋白、氨基酸、粗纤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还原糖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灵芝菌糠经挤压膨化后,粗蛋白含量下降28.17%,氨基氮含量增加138.65%。可溶性糖中非还原性糖以及还原糖含量都有所增加,总体增加221.01%。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02.52 mg/g,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了92.66 mg/g,木质素含量降低了84.96 mg/g,使得可溶性纤维含量增加,粗纤维降解率达到41.6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新品种“长青102”特征特性及山地越夏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8
摘要:"长青102"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豇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该品种具有抗旱、耐热、抗病、高产等特点,2012年开始在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地的山区进行示范应用。1特征特性该品种结荚节位低,第1果枝着生节位2~3节;嫩荚浅绿色,荚长85~90 cm,最长可达1 m以上,单荚重40~50 g;嫩荚果肉细密,纤维少,老化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品质动态研究
《中国饲料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相对饲喂价值较盛花期分别提高了12.57%和15.66%(P<0.05);(2)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下降但营养品质增加,在7.5 cm和10.0 cm显著高于5.0 cm和2.5 cm,前二者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较2.5 cm提高了5.84%和8.16%(P<0.05);(3)无论是现蕾期、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刈割苜蓿,不同的茬次之间品质差异均较大,其中以第一茬苜蓿品质最佳;(4)结合产业化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以现蕾期5.0 cm留茬和初花期7.5 cm留茬较合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卵融合相关基因CD9和CD81在绵羊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D9和CD81是哺乳动物精卵融合重要的候选因子,其在机体内组织表达情况尚不清楚。为了初步探讨CD9和CD81基因在绵羊(Ovis arie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q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两个基因在卵泡期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苏尼特羊(低繁殖力)各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D9和CD81基因在两种绵羊的1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CD9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绵羊输卵管组织中都最高,且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都极显著高于苏尼特羊(P<0.01);在小尾寒羊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和子宫(P<0.05),在苏尼特羊下丘脑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和垂体(P<0.05)。CD81基因在小尾寒羊繁殖轴组织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苏尼特羊(P<0.01);CD81基因表达量在小尾寒羊下丘脑组织中最高(P<0.01),在垂体和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卵巢和子宫(P<0.01);CD81基因表达量在苏尼特羊卵巢组织中最高(P<0.01),在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垂体、输卵管和子宫(P<0.01)。研究结果提示CD9和CD81基因可能与绵羊繁殖力有关,为初步揭示绵羊繁殖性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绵羊 精卵融合 CD9基因 CD81基因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除治效果研究
《天津农林科技 》 2018
摘要:通过对30 g·L~(-1)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和8%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两种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药后15 d,30 g·L~(-1)甲基二磺隆在9 g·hm~(-2)剂量下对野燕麦、雀麦的防除效果较好,株防效均达到80%以上;8%炔草酯在45 g·hm~(-2)剂量下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较好,株防效达到80%以上,对碱茅防效为74.04%。药后30 d,30 g·L~(-1)甲基二磺隆在9 g·hm~(-2)剂量下对野燕麦、雀麦的鲜重防效均达到80%以上;8%炔草酯在45 g·hm~(-2)剂量下对野燕麦的鲜重防效达到80%以上,在60 g·hm~(-2)剂量下对碱茅的鲜重防效为84.5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天津变异株R13139对猪的致病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R13139株对猪的致病性情况,本试验将PRV R13139株和PRV经典强毒株SC株均以10~6 TCID_(50)剂量经滴鼻途径接种6和9周龄健康仔猪各3头,空白对照组鼻腔接种生理盐水,通过攻毒后两个年龄段猪的临床症状表现、眼观病例变化、显微病理变化、抗体产生情况及病毒在体内部分情况评定两毒株对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SC株对6和9周龄猪的致死率分别为66.7%(2/3)和100.0%(3/3),而R13139株对6和9周龄猪的致死率分别为33.3%(1/3)和66.7%(2/3),表明R13139株对猪的致死性弱于SC株,但R13139株引起两个年龄段猪发病时间比SC株早,同时间段的体温升高幅度更高,神经发症状更严重;眼观病理变化发现,R13139株引起的发病猪肝脏坏死现象比SC株更明显,而心脏、肺脏、脾脏、膀胱和脑的病理变化差异不明显;显微病理结果显示,R13139株对病猪的扁桃体、肺脏、肝脏和三叉神经节等组织造成的病理损伤明显强于SC株;PCR结果显示,R13139株在濒死猪扁桃体、脾脏、肺脏、三叉神经节和淋巴节(腹股沟、肠系膜和颌下)等组织脏器中分布比SC株更广泛;应用ELISA检测攻毒猪抗体发现,R13139株诱导PRV-gB抗体产生的时间比SC株早1d。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中国伪狂犬病重新流行的原因及进一步开展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变异株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