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IMMYT小麦选种圃种质在甘肃春麦区的表现及利用价值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小麦种质具有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了解CIMMYT不同选种圃材料在甘肃春麦区的表现,2013-2014年对来自CIMMYT的1 023份不同小麦选种圃种质进行了两点次(兰州和武威黄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降雨量圃材料籽粒小,红粒,植株较对照宁春4号高10cm左右,生育期100d以上,易倒伏,千粒重低,穗粒数少,丰产性差,不适宜在试验区直接种植,可用作品种改良的中间材料;半干旱圃材料白粒,抗条锈,平均株高70cm,生育期90d左右,适宜于生育期内灌一次水或播种前仅灌冬水的生态区域种植;灌溉圃面包材料变异类型多,白粒,长芒,抗条锈性好,总体上植株偏高(两试点较宁春4号高5~10cm),产量较宁春4号偏低或持平。结合各类种质的农艺性状及丰产性,初步筛选出92份表现较好的材料。
关键词: CIMMYT小麦种质 适应性 鉴定 甘肃春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菌新菌系贵22-9和贵22-14发展趋势与毒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于2010-2013年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州)主栽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菌系贵22-9与贵22-14逐年增长,变化极为显著,目前已经上升为优势生理小种。2010-2013年4a间,贵22-9的出现频率依次为4.09%、7.51%、11.79%和13.09%;而贵22-14依次为为0、6.97%、3.49%和9.4%,总体上二者均呈急速上升趋势。从毒性上分析,新菌系已经突破贵农、92R系和Moro等主要抗锈性材料。从变化趋势看,贵22-9与贵22-14极可能上升为流行小种。各育种单位应及早更换贵农系抗源材料,避免引起优势小种大流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旱塬区苹果园土壤水分动态
《应用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黄土旱塬区盛果期果园,于2009—2013年对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了解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水年,苹果园耗水主要发生在0~300 cm土层;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时,果树主要消耗30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受年降水量和苹果耗水的共同影响,200~300 cm土层是土壤水分的最大波动层;苹果园4—6月底季节性干旱明显,土壤水分的蓄积主要发生在7—10月中旬,该期的土壤蓄水能有效缓解下一年的春季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条件下马铃薯试管结薯研究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因素(A因素:光温,B因素:培养基)三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光照、温度、培养基等不同培养条件对陇薯3号和陇薯7号试管薯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自然光照变温培养、自然光照变温培养7 d转黑暗恒温培养以及黑暗恒温培养条件均能诱导2个品种结薯。自然光照变温条件下,陇薯7号试管薯结薯数、单瓶薯重及大薯数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培养条件下(p<0.01)。与"固体+液体"、"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液体"培养基结薯时间早,数量多,大薯率高。在冬季,自然光照培养室诱导结薯效果显著且节约能源,但其它季节,自然光照诱导试管薯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与肥密配置对甘啤7号大麦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高产、优质、节水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的肥密组合,2012~2013年,研究两种灌水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栽培密度对啤酒大麦甘啤7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一次(S1)和全生育期灌水两次(S2)处理下均为高肥水平(F4)大麦籽粒产量高于其它施肥水平,两种灌水条件下,F4较不施肥处理F1(CK)增产幅度均达到60%以上。S1与S2处理均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各施肥水平之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F1、F2与F3施肥水平下其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或者优级酿造标准。播种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无影响。通过肥料和密度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组合F3M2产量在所有组合中始终位于前四,并且其酿造品质一直良好。在相同肥密配置下,S1与S2处理的产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基本表现为大麦籽粒产量S1>S2。综合生态、经济以及其酿造价值等诸多因素,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全生育期灌水一次,肥料施用量为180 kg/hm2,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灌水次数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的效应,以1981年设置于甘肃天水黄绵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1981-2013年)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不明显,化肥配施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增产作用显著。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下,冬小麦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069kg·hm-2,较对照(不施任何肥料)提高了173.41%,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62.60%;地上部氮、磷、钾携出量均最多,分别为141.13、16.86和123.69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9.42%、218.11%和237.31%;氮、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5.68%和76.43%。磷肥表观利用率以氮肥配施有机肥最高,为19.57%。肥料单施不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化肥配施有机肥后氮、钾表观利用率较不配施有机肥降低。因此,农业生产中肥料合理配施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品种‘兰天23号’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进行了‘兰天23号’/‘铭贤169’组合的亲本及其F1、F2、BC1代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及新菌系G22-9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接种CYR33,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44R∶54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接种CYR32,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2R∶22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接种G22-9,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85R∶24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F1代植株对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BC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均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表明‘兰天23号’对3个供试条锈菌系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通过系谱分析推知,该抗病基因来源于抗病亲本‘SXAF4-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抗旱指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敦煌市,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考察了12份地方、73份国内育成和38份国外引进共计123份大豆种质与抗旱性相关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生物产量等7个性状。结果表明:被考察的农艺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各异,其中分枝数和百粒重反应迟钝,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反应敏感;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供试的123份材料中筛选出Spry、晋豆21、下台子磨石豆等12份抗旱资源。利用多个农艺性状,采用抗旱指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大豆种质的抗旱性是可行的,不仅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揭示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
拟南芥诱导型启动子rd29A的克隆及其功能鉴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改善作物抗旱性为目的,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序列分析发现克隆的rd29A启动子与已发表的rd29A启动子序列(D13044)的同源性为99.47%。利用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rd29A启动子驱动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rd29-GUS,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转基因烟草叶片中GUS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rd29A启动子能驱动目的基因的有效表达。因此,可以在后续的马铃薯抗旱转基因研究中直接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除草剂对胡麻田裸燕麦(莜麦)、皮燕麦的防除效果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开展了唑啉草酯等7种除草剂对胡麻田裸燕麦、皮燕麦的防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胡麻株高5~7cm,裸燕麦、皮燕麦3~5叶期施药,50g/L唑啉草酯乳油、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240g/L烯草酮乳油和10%精喹禾灵乳油有效成分剂量分别为90、145.8、315、432和90g/hm2时,药后45d对裸燕麦的株防效达95.39%以上,鲜重防效达97.21%以上,胡麻增产率在82.79%以上;50g/L唑啉草酯乳油、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10%精喹禾灵乳油和12.5%烯禾啶乳油有效成分剂量分别为90、145.8、270、135、90和412.5g/hm2时,药后45d对皮燕麦的株防效在94.66%以上,鲜重防效达96.13%以上,胡麻增产率在80.25%以上,各药在上述剂量下防治裸燕麦和皮燕麦后均对胡麻表现安全,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