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478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主要分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和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SOD、POD、APX、淀粉酶(AMY)、酯酶(EST)和蛋白质谱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胚中SOD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OD、CAT、APX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SOD、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趋势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的电泳图谱表现为,分子质量36.74 kDa和18.56 kDa的谱带随萌发时间延长着色逐渐加强,其他谱带着色渐弱。该研究为玉米种子贮存中活力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种子 萌发初期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款冬花芽分化过程观察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以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款冬花序芽突起为材料,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款冬花序芽分化各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款冬花序芽从7月上旬开始花序(盘)分化至十月初小花胚珠分化完成,分化时期可分为分化前期、花盘形成期、花原基分化期、中央花(筒状)花瓣原基分化期、中央花雄蕊原基分化期、中央花雌蕊原基分化期、边缘花(舌状)花瓣原基分化期、边缘花雌蕊原基分化期、中央花花粉分化形成期、子房胚珠分化期共10个时期,阐明了款冬花序芽分化各时期与生长时间的关系。

关键词: 款冬 花序芽分化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草甘膦基因的玉米转化及后代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一个新型抗草甘膦基因导入玉米优良再生材料Hi-II中,分析基因在T0转化及后代的遗传情况,结果表明,在15株T0转基因植株中有10株,经PCR初步检测呈阳性;T1转基因植株用2%草甘膦进行抗筛选性后,4个穗行符合3∶1的遗传分离比,3个穗行符合1∶1的遗传分离比。对35个T2转基因植株以株系为单位混收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有32个T2株系表现阳性。对籽粒色泽纯度高且呈阳性的株系依次进行田间草甘膦涂抹、PCR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田间草甘膦筛选效果明显,植株全部存活,选10株PCR呈阳性的植株进行RT-PCR检测,9株出现1.2 kb的目的条带,说明抗草甘膦基因能够遗传至T2且能有效进行转录和翻译。

关键词: 抗草甘膦基因 玉米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地柠条根围土中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解磷能力测定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盐碱滩地的改良过程中,柠条具有提升土壤供氮、供磷、供钾的潜力。以盐碱滩地上建植的柠条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柠条根围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无机磷培养基筛选,用平板溶菌圈法分离获得1株具有溶磷能力的真菌。将测得的ITS基因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所测序列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同源性为100%。综合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两方面分析,该菌株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68h连续监测无机磷培养液pH值、速效磷含量、菌丝重量和菌体吸磷量,研究该菌株的解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值从7.0下降到2.0左右,溶液中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到4.7 mg,菌体自身吸磷量由5.4 mg下降到0.5mg,在36—48h后各项指标达到稳定状态。可见,黑曲霉菌体可以有效利用难溶性磷源,并将其转化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

关键词: 柠条根围土壤 解磷真菌 黑曲霉 解磷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果腐霉菌丝中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瓜果腐霉进行液体发酵,其菌丝用等体积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依次萃取,甲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3:1和V/V=2:1)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4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洗脱得到的馏分21 24对供试杂草马唐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其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1 24,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等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2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馏分3对马唐有较强的抑制活性。HPLC分析发现,该馏分主要含有3个组分,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2.7、14.0和30.5 min。

关键词: 瓜果腐霉 除草活性 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矮生性研究的AFLP体系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瓜矮生和蔓生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影响南瓜AFLP反应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如DNA的提取方法、酶切和连接反应时间、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和银染检测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入PVP和β-巯基乙醇后的改良CTAB提取法获得的南瓜嫩叶基因组DNA质量较好;5.5 h可以满足酶切和连接反应;酶切连接产物稀释5倍,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可以满足试验要求。应用该体系,对96对引物进行筛选,在南瓜矮生和蔓生自交系间获得的引物扩增出了重复性好、清晰的南瓜矮生和蔓生的自交系多态性条带。为进一步进行南瓜矮生基因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南瓜 矮生 AFLP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果穗图像单一特征的品种鉴别力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寻找新的果穗性状并评价它们单独鉴别品种的能力,是玉米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研究的重要内容。采集了4个品种各50个果穗的RGB图像,用图像处理法提取了4大类形态特征共计145个性状,逐一性状对品种进行判别分析,以性状的品种识别率表示性状鉴别品种的能力大小。单一性状的品种识别率变化在0.244~0.634之间,在前17个高鉴别力性状中,果穗长宽比等具有与指南性状同等的甚至更高的品种区分能力。单一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一般都小于0.66,且与鉴别力高度一致(y=0.29+0.44x,r=0.897,P<0.01)。总体上,四大属性的鉴别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形状类>纹理类>颜色类>大小类。从受试的145个特征中筛选出许多具有较高品种鉴别能力的性状,可望应用于玉米新品种DUS测试工作。

关键词: 玉米 图像处理 品种识别 果穗形态 DUS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实时监控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利用氮肥,通过2005—2007年定位试验,应用氮素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小麦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推荐的施氮量与农户习惯施氮量相比,氮肥的施用量大幅减少,3年累积节约氮肥投入903kg/hm2。由于该技术实现了氮肥供应与小麦需求的同步,因此,产量较农户习惯施氮增加6.1%,收益增加1833元/hm2,同时,氮肥的利用效率、农学利用率以及偏生产率显著提高,而土体硝态氮的累积与淋洗则大幅下降。小麦应用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可以实现产量增加、养分效率提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关键词: 氮肥监控技术 冬小麦 产量 养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黍稷籽粒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FOSS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100份黍稷籽粒原样进行光谱扫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改进偏最小二乘法两种定标方法,并对原始光谱分别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建立了黍稷籽粒淀粉定标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对黍稷籽粒原样扫描的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定标,在标准正常化+趋势变化散射处理、采用一阶导数、每隔4点求导、每隔4点作平滑处理的光谱预处理下建立的模型较好。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为定量检测黍稷籽粒淀粉总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黍稷籽粒 总淀粉 定量分析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强度对观赏凤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最有利于凤梨生长的光照强度,本实验以观赏凤梨品种‘丹尼斯’为材料,采用遮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观赏凤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75%自然光强下,观赏凤梨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为50%光强处理和25%光强处理;不同遮光处理均提高了观赏凤梨叶片的含氮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7.2%、98.2%、85.9%,以75%光强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但对根系的含氮量影响较小;75%光强处理的叶片和根系含碳量比全光照分别提高了153.3%和33.3%,但是75%光强处理下的叶片C/N最低,根系C/N最高;75%光强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植株生长势最强。总之,在太原地区高温季节,以透光率为自然光强的75%,即2.25×104~3×104lx的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观赏凤梨的生长和发育。

关键词: 光照强度 观赏凤梨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