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肝纤维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基因表达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灭蝇胺、除虫脲拌料处理防治古田山多菌蚊

食用菌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拌料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灭蝇胺和除虫脲在常压和高压灭菌后对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古田山多菌蚊(Docosia gutiuushana)的防治效果。出菇实验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灭蝇胺最低浓度62.5 mg/L在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后防治效果分别为75%、50%;除虫脲最低浓度15 mg/L在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后防治效果分别为74%、80%;除虫脲的防治效果好于灭蝇胺,两者残留量均符合美国、日本最低残留限量标准。

关键词: 古田山多菌蚊 灭蝇胺 除虫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猎豹精子结构的形态特征及畸形种类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猎豹精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观察猎豹精子生物学特性,比较观察正常精子和畸形精子的形态学结构,为建立猎豹精液品质检查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猎豹精子由头、颈、尾3部分构成;精子全长(64.1±11.0)μm;头部长(4.9±0.9)μm;宽(2.5±0.7)μm;颈长(0.5±0.1)μm;尾长(58.7±9.0)μm;其形态与金钱豹和华南虎的精子有所不同。结果还表明猎豹精子畸形发生在头部、颈部、尾部。

关键词: 猎豹 精子 形态特征 畸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羽衣甘蓝绿雁贮藏保鲜期研究

长江蔬菜 2010

摘要:为了大量推广应用新育成高档珍稀叶菜食用羽衣甘蓝新品种绿雁,分设6个不同处理研究贮藏保鲜期。试验结果表明,绿雁的商品叶片室温16~21℃3个处理,以保鲜膜包装留孔保鲜方法最适,可达4~6d,鲜质量损失12.36%;冰箱0~4℃3个处理,保鲜盒内净存放,每天打开交换空气1~2min保鲜方法最适,可达36d,鲜质量损失17.97%。绿雁的保鲜期较常温延长了30d左右,受低温和环境空气影响各15d。说明食用羽衣甘蓝等绿色蔬(叶)菜高效低廉的贮藏保鲜方法是尽力保持较低的温度(一般在0~10℃)和处理好贮藏空间空气的流通情况。

关键词: 食用羽衣甘蓝 绿雁 保鲜期 温度 环境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基于Co I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9个灰飞虱地理种群的Co II (Cytochrome oxidase II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提交GenBank(EU728817~ EU72882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灰飞虱地理种群的Co II基因同源性非常高(99%以上),且无明显的种群差异;而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的Co II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约80%),表现出了种间差异,表明Co II基因可能不适合用于研究灰飞虱地理种群的划分,同时也说明Co II基因较适合用于亲缘关系较近的种间系统发育研究.

关键词: 灰飞虱 Co II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中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残留规律及其暴露风险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农药残留登记准则(NY/T788-2004)进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农药残留在稻米曝晒、贮存、淘洗、蒸煮过程中的消解规律,采用饮食曝露模型——参考剂量百分比(POR)、暴露边缘(MOE)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急、慢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稻米中的农药残留及食用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及次数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多,残留量增大,对人健康风险上升。(2)食用加工过程中残留消解研究表明,经曝晒、贮藏、淘洗、蒸煮后两种药剂的降解率分别为91.6%和96.16%,其中蒸煮过程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3)对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暴露评估表明,稻米中毒死蜱对人健康风险远高于氟虫腈;慢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对所有调查人群毒死蜱为高风险率,氟虫腈为低风险率;急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毒死蜱对儿童具有高风险,尤其是对农村人群中的男性风险较高,氟虫腈对所调查人群均为低风险率;不同年龄与性别组成的人群面临的风险不同,14岁前男孩面临的风险大于女孩,农村地区儿童所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儿童;14岁至成年之后的女性面临的风险高于男性,农村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人群。(4)研究发现安全收获间隔期的合理界定是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点,当安全间隔期延长至14d时,田间试验中所有处理剂量稻米的食用健康风险均降至可接受范围。【结论】稻米的食用安全性不乐观,大米中残留的毒死蜱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较大,田间应减量使用,建议单次使用剂量不超过推荐剂量两倍,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d,连续施用的间隔期不少于7d;基于氟虫腈的环境生态毒性,建议其在稻米中残留限量引用codex标准0.01mg·kg-1。

关键词: 稻米 风险评估 农药残留 毒死蜱 氟虫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农业学报》1985~2008年百期论文统计与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85-2008年《江苏农业学报》所载百期科技论文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获得发文量、基金论文来源、作者与发文量、高发文量作者群、作者单位分布、发文学科类别及其阶段性变化等参数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统计分析结果总体反映出该刊出版运行状况良好,所提建议可为进一步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江苏农业学报》 论文统计 发文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辣椒长季节栽培特点与技术

上海蔬菜 2010

摘要:赣榆县位于我国设施蔬菜优势区环渤海湾冬春设施蔬菜优势带,是江苏省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赣榆县充分利用淮北沿海温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已初具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现代农药 2010

摘要:建立了蛇床子素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和丙酮提取,石油醚液–液分配,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器最小检出量(LOD)为0.2n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LOQ)均为0.02mg/kg。蛇床子素在黄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80%~93.61%,变异系数为1.94%~4.92%;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74%~94.55%,变异系数为3.20%~6.45%。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蛇床子素 残留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油菜主栽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差异明显、重复性高、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对江苏省内32个市售油菜主栽品种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5个有效的多态性微卫星片段,构建了这32个品种的SSR分子指纹图谱。经过聚类分析,32个油菜品种被分为A、B、C三个簇,其中A簇包含20个品种,B簇有5个品种,C簇有7个品种;聚类分析表明,32个市售品种间的聚类关系与与品种的地域来源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一单位育成或同一家种子公司经营的某些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试验结果还揭示了油菜种子市场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关键词: 油菜 主栽品种 SSR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