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资源的筛选和抗性QTL的定位

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间鉴定发现,分蘖盛期的病状最为显著,是病症观察的最佳时期。对江苏省311份粳稻品种进行重病区田间鉴定试验,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毒(RBSDV)免疫的品种。江苏省目前正在推广的24个主栽水稻品种发病率在10.0%~30.0%之间,曾推广的287份粳稻品种中,71.5%的品种发病率在10.0%~29.0%之间,其余品种发病率在29%以上。来源于日本的粳稻品种Koshihikari的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籼稻高产品种桂朝2号为感病品种。利用Koshihikari/桂朝2号RILs群体进行抗RBSDV的基因定位,结果在第3染色体上标记RM7~RM5748之间检测到1个抗黑条矮缩病的QTL,来自Koshihikari的等位基因增强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携带抗性位点的家系明显提高了对RBSDV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 病状调查 抗源筛选 QTL定位

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黑斑病(black rot)是危害甘薯严重且普遍发生的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其中选育抗病性品种是防治甘薯黑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系统地概述了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鉴定、筛选,以及甘薯对黑斑病的抗性遗传特点和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并展望了甘薯抗黑斑病资源与育种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 抗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籽西瓜茎尖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因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无籽西瓜茎尖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因子,以无籽西瓜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初步筛选出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再通过正交旋转试验,设计6-BA、IBA、蔗糖的三因素五水平,筛选出不定芽增殖系数最优的组合。结果表明:IBA对不定芽增殖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蔗糖;6-BA的影响最小;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2.0 mg/L+IBA0.1 mg/L,茎尖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1.98 mg/L+IBA0.11 mg/L+蔗糖28.4g/L,不定芽的诱导系数在接种30 d时可以达到8.4。

关键词: 无籽西瓜 茎尖 不定芽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育性基因的定位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育性转换表现为"长光高温下可育,短光低温下不育"的反(向)光、温敏核不育特性。以5021S/轮回422组合F2作为遗传群体进行育性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利用124对SSR标记构建了1张全长1 912.3 cM、平均图距为14.98 cM的饱和分子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检测分析,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到4个控制育性相关性状的QTLs位点,分别位于第2,3,5,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32.5%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RM5804与RM425之间的qpms-2贡献率为32.5%,第3染色体RM130与RM3405之间的qpms-3贡献率为16.1%。表明5021S的核不育性受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基因调控。

关键词: 粳稻 短日不育 育性基因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农药及其混剂对褐飞虱和麦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毒死蜱、杀虫单、吡虫啉、吡蚜酮及毒死蜱与其他3种农药混配对褐飞虱和麦蚜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杀虫单、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48 h的LC50分别为3.261 1、1.012 9、5.220 2、2.292 7 mg/L,对麦蚜24 h的LC50分别为1.250 5、2.513 6、9.043 8、34.431 6 mg/L。用共毒系数法评价药剂的联合作用,毒死蜱与杀虫单按2∶3的比例混配,对褐飞虱表现为拮抗作用,对麦蚜表现为增效作用;毒死蜱与吡虫啉按3∶2的比例混配,对褐飞虱表现为相加作用,对麦蚜表现为增效作用;而毒死蜱与吡蚜酮按3∶1的比例混配,对褐飞虱和麦蚜均表现为增效作用。

关键词: 农药 混配 毒力 褐飞虱 麦蚜 共毒系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从冷冻病叶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方法的研究初报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出一种利用灰飞虱从冷冻病叶中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方法。以-70℃条件下冷冻保存的RBSDV罹病植株叶片对灰飞虱饲毒,随后接种感病水稻品种,结果发现灰飞虱可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并传播RBSDV,且获毒能力和传毒能力与新鲜病叶没有差异。这表明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的灰飞虱可以应用于品种抗性鉴定,此法可望加快RBSDV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冷冻病叶 灰飞虱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BDV抗原表位与VP2组合基因的分子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PCR重叠延伸技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表位5e与VP2基因连接构建组合基因VP2-5e,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pFastBac HT中,转化E.coli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pBac HT-VP2-5e,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vBac HT-VP2-5e。对vBac HT-VP2-5e感染的Sf9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电镜检查,重组VP2-5e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ting),在59 000处出现一条特异性蛋白条带。本试验为组合基因型重组IBD多价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抗原表位 组合基因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青贮饲喂羊的育肥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水葫芦 饲喂 育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聚氰胺在蛋黄与蛋白中的残留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三聚氰胺在蛋白和蛋黄中的残留规律,用含不同剂量(10 mg/kg、50 mg/kg、100 mg/kg、500mg/kg、1 000 mg/kg)三聚氰胺的饲料饲喂蛋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摄食1 d、5 d和15 d时蛋白、蛋黄中三聚氰胺的残留。结果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添加浓度越大,其在蛋黄和蛋白中的残留量也就越高。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三聚氰胺残留在蛋白、蛋黄中都相应升高,但主要分布在蛋白中,第1 d时,最低剂量组蛋黄中没有检出三聚氰胺,第15 d,最高剂量组蛋白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最大,为14.784 mg/kg。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蛋白 蛋黄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熟砂梨果实木葡聚糖转移酶基因PpXTH1的克隆及其在夏季货架期的表达规律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TH)通过降解细胞壁中半纤维的主要成分木葡聚糖在果实的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XTH基因与砂梨品种翠冠果实软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翠冠果肉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了编码砂梨XT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PpXTH1,1 300 bp)。序列分析表明,PpXTH1的5′端和3′端非翻译区分别为125 bp和293 bp,它的开放阅读框为882 bp,编码294个氨基酸,推导的PpXTH1蛋白序列含有XTH蛋白的催化活性部位DEIDFEFL。砂梨PpXTH1与其他植物果实中的XTH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苹果MdXTH1的同源性为98.0%;与猕猴桃AdXTH5的同源性为85.0%;与番茄LeXTH4的同源性为67.6%。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PpXTH1与MdXTH1、PcXTH1、AdXTH5、PtrXTH16A同分在一组,而这些XTH蛋白与果实成熟和细胞壁的次生结构代谢密切相关。在夏季货架期,28~32℃条件下,翠冠果肉中PpXTH1的表达量持续上升,贮藏8 d时其表达量最高,之后缓慢下降,1-MCP对PpXTH1的表达起延缓作用。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所克隆的基因为砂梨XTH基因家族成员,在贮藏软化过程中它的表达受乙烯调节。

关键词: 砂梨 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TH)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