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氨基乙酰丙酸对蔬菜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

摘要:5-氨基乙酰丙酸(ALA)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同五大类植物激素一样,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近10多年来,关于ALA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五大类植物激素相比,ALA具有一些新的功能及其生理作用,综述了其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生理特性 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苏椒15号’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椒15号’是以‘05X新51’ב05X新24’配制而成的早中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大牛角形,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果面光滑,商品性好,果长18~20cm,平均单果质量96.9g,微辣,产量44000kg·hm-2,抗病耐贮,适宜于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梨品种果实对梨轮纹病菌的抗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梨轮纹病菌 致病力分化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江苏省近50年(1959~2009)油菜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江苏油菜栽培技术发展,从总结群众经验起步,逐步研究建立了以"看苗诊断(施肥、管理实践)"为核心的"油菜‘三发’栽培技术"、以"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为路线的"油菜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油菜保优、轻型、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等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江苏油菜品种改良经历了"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品种"、"优质品种替代非优质品种"和"杂交油菜替代常规油菜"3个阶段。每一次品种更替的结果都是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引导油菜从"小作物"走向"大作物",推动了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江苏省 油菜 品种改良 栽培技术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花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长叶花粉为材料,通过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萌发来探讨茶树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及最适保存方法。取蕾白期茶树花苞,干燥15 h后取花粉,以30 mmol/L的MES缓冲液(pH值5.5)为母液配制0.01%H3BO4+0.03%Ca(NO3)2+10%蔗糖+15%聚乙二醇4000(PEG-4000)溶液(pH值6.5),作为基本培养基,统计不同组分的浓度、不同pH值和不同碳源对25℃处理1 h的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液体培养基是:0.01%H3BO4+0.05%Ca(NO3)2+5%PEG-4000+5%麦芽糖,pH值在5.0~6.0之间(30 mmol/L MES)。在此条件下的萌发率为82.24%,花粉管生长长度为492μm。

关键词: 茶树 花粉 离体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D4-6和NV11-4菌株抑菌活性及诱导水稻防御性相关酶活性变化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麦田和蔬菜地土样中筛选到2株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生防菌株YD4-6和NV11-4,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和诱导水稻防御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YD4-6和NV11-4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两菌株均不产生几丁质酶活性,但NV11-4能产生纤维素酶活性。针对其对水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差异及其特性,研究了2个菌株诱导水稻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YD4-6和NV11-4菌株均可有效诱导水稻PPO、POD、PAL、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升高。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和使用YD4-6和NV11-4菌株,在使用48 h后,水稻防御酶的活性增加并达到最高,其中NV11-4菌株诱导活性比较持久;YD4-6使用后,诱导水稻的MDA含量增幅较大。结果显示,2个菌株均可有效的诱导水稻防御性酶活性增强和MDA含量增加。经16S rRNA鉴定后,菌株Y4-6确定为蜡质芽孢杆菌,NV11-4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 YD4-6和NV11-4 抑菌活性 水稻 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型鸭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发表的DHVI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针对DHVI保守区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快速鉴别诊断的RT-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632bp。试验表明,RT-PCR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且该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的检测方法。对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料检测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鉴别DHV,特异性良好。

关键词: I型鸭肝炎病毒 RT-PCR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阐述了科技评价的起源、概念与特点,提出当前农业科技评价存在定位不够明确、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主要包括:落实科技评价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加强对符合农业科研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等内容。

关键词: 农业科技评价 起源 概念 存在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OH溶液间歇式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温(35±1)℃条件下,用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处理一次发酵后的互花米草,并进行批式中温厌氧二次发酵实验.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总固体含量(TS)为6%的条件下,一次发酵产气率为317mL.g-1(以TS计),甲烷含量为71%,发酵过程中出现酸抑制现象.发酵后原料用4%、6%、8%的NaOH溶液处理后,在TS含量为6%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仍均具有很好的产气特性,未出现酸化现象,产气率分别为262、276、282mL.g-1(以TS计),甲烷含量分别为72%、72%、69%.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单位质量TS产气量分别增加了83%、87%、89%.这表明通过NaOH溶液的间歇式处理,能有效地提高互花米草厌氧消化的沼气产率.

关键词: 互花米草 NaOH间歇式处理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