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苏省设施农业智能化战略及实施方案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江苏省设施农业智能化现状,并提出促进江苏省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原则、发展重点、关键技术和战略措施。


共毒系数在杀虫剂混用联合作用评判中的偏差及校正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单剂的LC-P线计算混剂的期望LC-P线和相加作用区间(期望死亡率±20%期望死亡率),并与混剂的实测LC-P线和95%置信区间一起作图;分解混剂的LC50值为相应单剂的浓度,并由浓度对应的死亡率计算共毒因子;用单剂LC50值95%置信区间的上限/下限与混剂LC50值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上限计算共毒系数区间等方法来分析共毒系数在杀虫剂混用评判中的偏差及校正方法。结果发现①当整个共毒系数区间在100以上或100以下时,共毒因子则大于+20或小于-20,实测LC-P线在相加作用区间外侧或期望LC-P线在95%置信区间外侧,表明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之间有毒力差异;②当整个共毒系数区间在100左右、跨越拮抗-相加-增效作用之间时,凡共毒因子大于+20或小于-20的,实测LC-P线在相加作用区间外侧或期望LC-P线在95%置信区间外侧,同样表明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之间有毒力差异;③凡共毒因子在-20与+20之间的,虽然用LC50值计算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但相加作用区间和95%置信区间重叠,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彼此交缠,表明2条LC-P线之间没有毒力差异。因此,只有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同时共毒因子大于20时,才能确认混剂对供试害虫的增效作用。


嘧霉胺与枯草芽孢杆菌B-916协同防治梨黑斑病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测定28种化学药剂和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916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2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嘧霉胺能有效抑制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当嘧霉胺浓度大于或等于0.10 mg/L时,抑制率为100.00%;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55 mm;将枯草芽孢杆菌B-916(2.00×108CFU/ml)与嘧霉胺(10 000 mg/L)复配,配比为2∶1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比达4.18。该复配剂稀释20倍(6.67×106CFU/ml B-916+167 mg/L嘧霉胺)对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8.26%,显著优于嘧霉胺(500 mg/L)和B-916(1.00×107CFU/ml)单剂。


大肠杆菌O157:H7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鼠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后的抗体,本研究采用颗粒为20nm的胶体金溶液标记纯化的羊抗鼠IgG,制备金标探针,喷涂于玻璃纤维膜上;将大肠杆菌O157∶H7抗原和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F1分别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成鼠血清O157∶H7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实验结果表明,该试纸条仅与O157∶H7阳性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该试纸条与常规间接ELISA平行比较检测O157∶H7免疫鼠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1×106和1×105,两者的敏感度相当。该试纸条操作简便,10min可出结果,适用于调查与追溯鼠O157∶H7感染状况时的现场检测。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胶体金 免疫层析试纸条 鼠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赤霉病主效抗性QTL区域SSCP标记的发掘与验证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简便、高效的小麦抗赤霉病辅助育种的DNA标记,将一个基于ABI DNA序列分析仪、与3BS上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转化为简便的SSCP(DNA单链构象多态性标记,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marker)标记并进行了验证。该SSCP标记可有效区分抗感品种之间的差异。对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基因分型和赤霉病抗性鉴定,在5个已知有3BS抗性QTL的抗赤霉病品种和4个感病的品种中,抗性鉴定结果与标记的带型完全一致。在36个品种中,R带型表现为抗病的比率为100%;S带型表现为感病的比率为65.2%。表明该SSCP标记可应用于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厌氧CSTR反应器处理水葫芦挤压汁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改进的CSTR反应器对新鲜水葫芦汁进行厌氧发酵试验,采取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的运行方式,将有机负荷由0.5 kg COD.m-3.d-1逐步提高到5.0 kg COD.m-3.d-1,HRT(水力滞留时间)也由起始的5 d逐步缩短至2.5 d,系统运行40 d,结果表明:系统启动迅速,运行至第30 d,反应器容积负荷达到5 kg COD.m-3.d-1,此后在HRT为2.5 d条件下,稳定运行10 d,其COD的去除率在75%以上,容积产气率可达1.1 m3.m-3.d-1,甲烷含量>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