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 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 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处理(200 μmol·m-2·s-1,CK),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各处理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变化特点,并考察它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构成因子等.结果发现:PC植株具有较高Pn和PEPC活性,与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相对应;与野生型(WT)相比,高光强处理的PC植株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叠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周围聚集;但经正丁醇和高光强复合处理的PC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则降解,淀粉粒累积,表现出类似于高光强下WT植株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具有高光效的超微结构特征;PE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A)参与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性的调节.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叶肉细胞 类囊体片层 线粒体 正丁醇 高光强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茎椰菜中虫酰肼残留量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分析茎椰菜虫酰肼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丙酮提取,正己烷反相萃取,硅胶柱、胺基柱净化,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用XDB-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虫酰肼添加浓度为0.05、0.2、1 mg/kg时,茎椰菜中虫酰肼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0%~93.4%,变异系数为1.56%~4.88%;在样品中虫酰肼的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茎椰菜中虫酰肼残留量的分析。


日臻完善的甜糯玉米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 》 2010
摘要:甜糯型玉米是通过杂交法培育得到的一种新型的鲜食玉米,在同一果穗上存在甜质型和糯质型两种子粒。甜糯玉米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玉


微粉碎甘薯原料的生料发酵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糖化酶和酵母菌,对粗粉碎、微粉碎两种不同粒径的甘薯进行生料发酵,探讨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调查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酒精酶三种酶用量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影响的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速率和酒精度均显著高于粗粉碎甘薯;初始pH在5.0~5.5的范围内,发酵效果最好;酒精酶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具有显著性影响,在中温α-淀粉酶10 u/g、糖化酶500 u/g和酒精酶0.2%的条件下生料发酵,最高酒精度为10.7%,其原料淀粉的转化率达到82.5%。由此可见,通过微粉碎,可实现甘薯的生料发酵。


完善科研院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思考
《管理观察 》 2010
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培训活动.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适应经济社会和单位行业发展、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科研院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前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和科研院所的特点,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应答的假定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蚕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发现一个差异表达的假定蛋白基因。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该假定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序列与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486bp,包含108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153bp的3′端非翻译区序列(3′-UTR),开放阅读框(ORF)为225bp,编码7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6.888kD,等电点为5.27;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ORF位于第2外显子内,编码蛋白含二次跨膜结构,多肽链表现为疏水性,在多肽链上的第15~16氨基酸残基可能是信号肽的切割位点。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的丝腺、血液、脂肪体、生殖腺及中肠组织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感染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正常家蚕中肠组织的6.28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应答假定蛋白 全长c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