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药食同源植物甘葛藤的全长转录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甘葛藤转录组的整体水平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PacBio Sequel平台,以甘葛藤根、茎、叶的混合样品为材料,使用单分子长读数测序技术(SMRT)对甘葛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平台共获得10 994 967个高质量reads和384 072条全长非嵌合序列(FLNC),测序数据经质控后获得90 856个转录本;获得的所有转录本经NR、SwissProt、KOG、KEGG、GO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功能分类,结果有85 239个单基因被注释,NR注释数量最多为84 675个,占93.2%;KEGG注释的基因最少,22 330个基因被注释到132条途径,代谢途径分布的基因较多(9 368,41.95%)。预测到3 507个转录因子,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最多。14 127个基因被分配到17个R基因类别,主要为RLP类。检测到33 660个SSR序列,多为AG/CT类型。分析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发现与黄酮类合成相关的基因110个,其中,26个编码HCT,3个编码CHS,7个编码CHI。PacBio测序平台能获得更长的转录本,SMRT技术能够深入挖掘甘葛藤转录数据,比第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转录本注释率。在高通量全长转录组水平对甘葛藤进行了研究,为甘葛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较可靠、全面的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开发甘葛藤的分子标记和挖掘优良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香蕉减量施肥与氨基酸水溶性肥配施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减量施肥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肥料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广东珠江三角洲新植香蕉产区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依据。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减施化肥总量26%(减氮25%、减磷33%、减钾25%)和减施化肥总量40%(减氮50%、减磷50%、减钾25%)+氨基酸水溶性肥2种减施方式对香蕉生长势、产量、果品品质及土壤性状、香蕉地上各部位养分吸收累积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减施化肥总量26%处理香蕉株高增加了2.47%,产量增加了16.37%,果品质量无明显差异;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pH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减施化肥总量4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香蕉株高增加了3.98%;产量增加了14.44%,果品质量提高,Vc、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显著;土壤质量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加9.35%;2种减施方式均提高了香蕉的养分吸收累积量,减施化肥总量26%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8.75%、4.00%、23.27%,减施化肥总量4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17.65%、8.53%、33.57%;合理的化肥减量措施不但能减少过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危害,还能促使香蕉增产,并对土壤质量起到改良作用。综合分析香蕉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施化肥总量40%+氨基酸水溶性肥是适宜珠江三角洲新植香蕉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甜玉米维生素E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甜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筛选高维生素E(VE)组合及优异亲本,为高效创制高VE甜玉米品种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HPLC),对11份不同来源且表型差异明显的甜玉米自交系及其11个杂交种进行VE组分含量测定,并分析其杂种优势,筛选高VE甜玉米材料.[结果]甜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中的VE组分间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自交系26F白、金皇和杂交种粤甜41号、粤甜29号、粤甜35号的总生育酚(TTF)、总生育三烯酚(TT3)和总VE(TVE)含量较高.杂交种VE组分含量与双亲均值和高值亲本相关,其中α-生育酚(αT)和α-生育三烯酚(αT3)含量与高值亲本和双亲均值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11个杂交种VE组分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TVE含量的中亲优势变幅为-39.07%~56.97%,超亲优势变幅为-52.44~49.28%.11个杂交种中有4个表现出超亲优势,其中TY6和农宝2021白组配的杂交种粤甜41号、粤甜38号和粤甜35号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且TVE含量较高.[结论]不同基因型甜玉米间VE组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VE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高VE亲本间杂交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具有强杂种优势的杂交种.要提高甜玉米杂交种VE含量,选择高VE含量尤其是高αT和αT3含量的材料进行组配或许可加速品种培育进程.
关键词: 甜玉米;自交系;维生素E;杂种优势


miRNA调控动物卵泡发育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雌性动物的繁殖潜力基于卵泡的发育,该过程受到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在过去的十年中,对动物卵泡中非编码RNA的深入研究揭示了miRNA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作者简述了雌性动物卵泡发育过程,总结了miRNA调控卵泡发育的作用机制,包括原始卵泡的激活、生长卵泡的发育选择、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的生长调控等,分析了卵泡液外囊泡携带miRNA的功能。但当前卵泡miRNA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胞敲低模型研究,敲除模型研究较少,因此增加细胞及活体敲除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miRNA在卵泡发育中的功能。本综述可为深入解析雌性动物繁殖性状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华南地区樱桃番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对华南地区110份樱桃番茄的2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0份樱桃番茄种质的变异程度高,类型多样,且遗传多样性丰富。26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3~2.04,其中葡萄糖/可溶性总糖这一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04)。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31.41%,其中番茄红素含量这一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80.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10份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遗传改良潜力大,第Ⅲ类可主要作为口感型樱桃番茄的育种材料,第Ⅴ类可主要作为功能型樱桃番茄的育种材料。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前9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512%,第一、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果实品质,第二、四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外观品质,第五、六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特征。各种质的综合得分范围为–1.548~1.460,5份得分高的种质ct092、ct028、ct018、ct090和ct017可作为核心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 番茄 樱桃番茄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牛樟芝多糖对脂多糖应激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空肠黏膜完整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牛樟芝多糖(ACP)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空肠黏膜完整性的影响,并与黄芪多糖(APS)和藻类多糖(ADP)的作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作用机制.试验选用120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9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母雏),逐只称重,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饲粮)、LPS应激组(基础饲粮+LPS应激)、抗生素组(基础饲粮+LPS应激+20 mg/kg维吉尼亚霉素)、100 mg/kg ACP组(基础饲粮+LPS应激+100 mg/kg ACP)、200 mg/kg ACP组(基础饲粮+LPS应激+200 mg/kg ACP)、400 mg/kg ACP组(基础饲粮+LPS应激+400 mg/kg ACP)、400 mg/kg APS组(基础饲粮+LPS应激+400 mg/kg APS)和200 mg/kg ADP组(基础饲粮+LPS应激+200 mg/kg ADP).于18和20日龄,空白对照组每只鸡腹腔注射0.50 mL的生理盐水,其他组分别腹腔注射0.50 mL的LPS(500μg/kg BW).试验期21 d.结果 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肉鸡生长性能(P<0.05);与LPS应激组相比,其他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00 mg/kg ADP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LPS应激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200和400 mg/kg ACP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浆和空肠黏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与LPS应激组相比,各ACP组肉鸡血浆和空肠黏膜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LPS应激组相比,饲粮添加ACP和APS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黏膜中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P<0.05),但只有饲粮添加100 mg/kg ACP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0.05).4)与LPS应激组相比,各ACP组和400 mg/kg APS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肠壁厚度也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各ACP组和APS组空肠绒毛高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显著改善隐窝深度、肠壁厚度和绒隐比(P<0.05).相较于各ACP组和400 mg/kg APS组,200 mg/kg ADP组肉鸡空肠黏膜结构完整性较差.5)与LPS应激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各ACP组和400 mg/kg APS组肉鸡空肠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应激组相比,各ACP组空肠黏蛋白2(MUC2)、封闭蛋白-1(claudin-1)、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00 mg/kg APS组空肠MUC2、claudin-1和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00 mg/kg ADP组空肠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200和400 mg/kg ACP显著提高空肠MUC2、claudin-1和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在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基础饲粮中添加ACP,可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生长抑制、氧化损伤和肠道结构损伤,且效果优于抗生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S类似,即通过抑制LPS诱导的TLR4/NF-κB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充分发挥修复炎症损伤的功能;由于ACP不存在添加剂量依赖性,建议添加100 mg/kg.


天然叶黄素替代阿朴酯对黄羽肉鸡不同部位皮肤着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天然叶黄素替代阿朴酯对黄羽肉鸡不同部位皮肤着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照体重均一原则选用600只35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作为试验鸡.试验分3组,对照组(斑螯黄质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的斑螯黄,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阿朴酯与50 mg/kg的斑螯黄(阿朴酯组)、200 mg/kg叶黄素与50 mg/kg的斑螯黄(叶黄素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饲养周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35~70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阿朴酯组肉鸡试验第21、28天及宰后第3、5天的背部皮红度(a?)与黄度(b?)值均显著提高(P<0.05),叶黄素组肉鸡试验第35天、宰后第1天的背部皮肤a?值和宰后第1~5天的b?值显著提高(P<0.05),第14天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3)对于腹部,阿朴酯组肉鸡在第21、28天及宰后第3、5天皮肤a?与b?值显著提高(P<0.05),叶黄素组肉鸡在第21天腹部皮肤a?值和第21~35天、宰后第5天皮肤b?值显著提高(P<0.05),阿朴酯组和叶黄素组第28天腹部皮肤的L?值均显著降低(P<0.05);4)阿朴酯组和叶黄素组肉鸡第14、21天胫部皮肤的a?值与第14~28天及宰后第1天的b?值显著提高(P<0.05),第14、21、35天胫部皮肤的L?值显著降低(P<0.05);阿朴酯与叶黄素组肉鸡第14、21、35天胫部皮肤颜色(罗氏比色扇数值)均显著增加(P<0.05),且叶黄素组肉鸡在宰后第1~5天胫部皮肤颜色也显著增加(P<0.05);5)阿朴酯组与叶黄素组黄羽肉鸡腹脂的a?与b?值均显著提高(P<0.05);6)阿朴酯组与叶黄素组肾脏中β胡萝卜素加氧酶1(BCO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叶黄素组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独添加斑螯黄质,饲粮中阿朴酯或天然叶黄素与斑螯黄复配均可上调叶黄素沉积效应基因BCO1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肉鸡皮肤的a?与b?值,降低L?值,促进着色,且二者作用效果相近.天然叶黄素可以替代阿朴酯用于黄羽肉鸡皮肤着色.
关键词: 天然叶黄素;肉鸡;皮肤;着色;阿朴酯


CEO早期居住地环境污染与企业战略差异-基于情绪特质的实证研究
《经济管理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基于200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CEO早期居住地环境污染与企业战略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不确定性、地区环境污染的调节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CEO早期居住地环境污染与企业战略差异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2)不确定性弱化了CEO早期居住地环境污染与企业战略差异之间关系;(3)地区环境污染强化了CEO早期居住地环境污染与企业战略差异之间的U型关系.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果保持不变.
关键词: CEO早期居住地环境污染 不确定性 地区环境污染 战略差异


牡荆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自由基清除能力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牡荆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技术对牡荆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分析,并对2种提取物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一级质谱数据显示在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共检测出77种化合物的信息,其中水提物和醇提物共有的化合物有44种,醇提物独有的22种,水提物独有的11种;结合二级质谱数据共确定了其中22种化合物的结构信息(醇提物21种,水提物19种),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1种,酚酸类化合物8种,环烯醚萜类3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示牡荆水提物强于牡荆醇提物,水提物IC50值为生药质量浓度0.860 g/L.结果 表明,牡荆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进一步进行体内试验,为在养殖业中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数据.


基于服务作者角度的农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分析与启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归纳分析农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网站设计更好地服务作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以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32种综合性农业期刊网站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官网认证情况,从服务作者角度分析其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32种期刊均建有官网,在百度认证的期刊有26种,在360搜索引擎认证的期刊仅9种,没有期刊在搜狗搜索引擎进行官网认证;大多数网站页面结构合理,但功能建设过于公式化、程序化;在为作者提供快捷答疑、免费全文下载阅读、多元化阅读模式等增值服务,以及引导作者加强学术自律、发挥行业与学科平台作用等方面,期刊网站做得还不够完善。【结论】期刊网站应从多种途径辅助作者找到官网、内容建设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打造学风建设宣传平台、发挥行业与学科平台引领性服务等方面改良和优化,为作者提供更精准、贴切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