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中地区不同品种树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特征活性物质的变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华中地区四种不同成熟阶段的树莓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鉴定其酚类物质,并用液相色谱仪对其绝对含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莓果实的成熟,四种树莓果实中总酚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其总花色苷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美22树莓果实的总酚含量(31.94 mg/g FW)和总花色苷含量(1.31 mg/g FW)均是四种树莓果实中最高的.四种树莓果实中共鉴定出9种酚类物质,5种花色苷类酚类物质和4种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矢车菊素3-O-槐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主要的花色苷类酚类物质;Lambertianin C和地榆素H-6为主要的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此外,四种树莓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其中天门三号树莓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最多(37%).该研究为华中地区树莓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定时输精技术在母猪繁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生猪养殖业对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养殖需求逐渐增强.传统发情鉴定和配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和时间成本,且易导致母猪生产延误甚至被淘汰.母猪定时输精是人工授精和同期发情技术联合产生的一项创新技术,通过添加外源合成激素对母猪体内的生殖激素进行分泌调控,从而调节卵泡的发育状况,使大量母猪在特定时间内集中表现发情症状、排卵,并对母猪进行批量输精配种.该技术能降低查情依赖性、减少隐性发情而造成的生产损失、增加母猪年产胎次数和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有利于猪群"全进全出"和防疫消毒,减少疫病交叉感染.但定时输精技术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存在效果不稳定、胚胎数增加不明显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综述了母猪体内生殖激素的繁殖调控规律,针对不同生产阶段母猪开展定时输精技术的途径,分析各类激素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激素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定时输精技术方案、提高母猪繁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母猪;定时输精;批次生产;生殖激素;繁殖调控;激素安全


蜜柚果肉膳食多酚的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机理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蜜柚果肉富含膳食多酚,极具保健价值,但其理论研究不足导致深加工产业受限。本实验以梅州蜜柚为原料,对其果肉膳食多酚进行粗提和表征,并研究其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柚果肉膳食多酚粗提物中共鉴定出7种可精确定量多酚单体:柚皮苷、芸香柚皮苷、野漆树苷、香草酸、甲基橙皮苷、新西兰牡荆苷和阿魏酸,其中柚皮苷含量为50.54 mg/g,显著高于其他6种多酚含量。新西兰牡荆苷和野漆树苷为首次在蜜柚果肉中发现。质量浓度为20μg/mL和100μg/mL的膳食多酚粗提物对H2O2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氧化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且能降低该细胞中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降低活性氧的积累,促进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运,并上调其靶基因GSTA2、HO-1、GCLC、NQO1的表达。综上,梅州蜜柚果肉膳食多酚可以作为预防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潜在的抗氧化剂。
关键词: 抗氧化 活性氧 膳食多酚 HepG2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农村居民消费多元影响分析-基于分区域的VAR参数估计结果
《商业经济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互联网+流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逐步被消费者所认可。农村地区消费环境、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旧存在,互联网、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多元性。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农户增收、互联网普及、流通业专业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多元性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互联网+流通"对农村居民消费多元性的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由此,提出了促进、完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多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流通” 农村居民 VAR模型 消费多元性 影响机制


鸡球虫毒力致弱方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研发上的应用
《畜牧与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寄生原虫病,每年给全球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活疫苗是替代抗球虫药防控鸡球虫病的有效手段,而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能更高,免疫原性更好,更加稳定,有效防控鸡球虫病的暴发。通过理化致弱、鸡胚传代和早熟选育方法诱导虫株毒力减弱是常用的鸡球虫毒力致弱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方法的系统性综述。鉴于此,为综合了解当前鸡球虫毒力致弱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的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内容,对鸡球虫强毒株致弱措施和方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苗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新一代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饲粮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pH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生素条件下饲粮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pH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96头21日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断奶仔猪,采用2×2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断奶体重水平,分别为(5.00±0.05)kg和(7.07±0.06)kg;2个饲粮纤维水平,分别为2.84%中性洗涤纤维和4.66%中性洗涤纤维,共4组,分别为低体重低纤维组、高体重低纤维组、低体重高纤维组、高体重高纤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体重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体重组(P<0.05);各组间的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纤维饲粮有降低结肠内容物pH的趋势(P=0.057);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容物pH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断奶体重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内容物pH无显著影响(P>0.05).高纤维饲粮有降低肝脏指数(P=0.076)和心脏指数(P=0.077)的趋势;高断奶体重显著提高仔猪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肺脏的重量(P<0.05).高纤维饲粮显著提高仔猪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提高断奶体重仔猪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5),饲粮纤维水平和断奶体重对仔猪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无抗生素条件下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会降低肠道内容物pH,提高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高断奶体重仔猪后期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断奶仔猪;饲粮纤维;断奶体重;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


猪链球菌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的猪链球菌(SS)检测方法,针对SS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与引物浓度,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建立了SS的纳米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从SS的基因组序列中扩增得到687 bp的特异性序列,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且能同时识别1、2、7和9型4个目前流行的SS主要血清型,满足临床上多血清型SS感染检测的需要;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SS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 cfu/mL,与普通PCR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0倍;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稳定,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和普通PCR对临床上收集的44份疑似SS感染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54.5%(24/44),表明该纳米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综上,本研究建立的SS纳米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检测SS,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丁酸钠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0、500、1000和2000 mg/kg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1.26±0.01)g黄颡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黄颡鱼血清溶菌酶(LZM)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10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25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黄颡鱼肝脏LZM和AKP活性在10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黄颡鱼肠道AKP和NOS活性在5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未添加组和2000 mg/kg丁酸钠组(P<0.05).2)与未添加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0 mg/kg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颡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1000 mg/kg丁酸钠组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500 mg/kg丁酸钠组黄颡鱼肠道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250、500、1000和2000 mg/kg丁酸钠组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00 mg/kg丁酸钠显著提高黄颡鱼前肠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和后肠的绒毛长度、肌层厚度(P<0.05).以黄颡鱼幼鱼血清NOS、SOD活性和前肠绒毛长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275、1218和1489 mg/kg.
关键词: 黄颡鱼;丁酸钠;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肠道黏膜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