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华南超级稻产量与农艺性状特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把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主要生产特性,2018年早晚两造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在高氮肥条件下进行超级稻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方法】试验选择6个超级稻品种,按照高氮肥素施肥水平下一般大田生产管理的方法。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按常规测量农艺性状的方法田间采样和室内考种10个单株获取数据,以Microsoft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17.10高级版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总生物量与生育期正相关(r=0.701),生育期越长品种(五优308,144 d)的总生物量越高(4 104 kg)。各性状丰产性和稳定性最佳回归方程及适应造别分别为:生育期Y1=-141.952+2.18182X(五优308,早晚季),最高苗数Y4=-0.8974+1.07865X(合美占,早晚季),株高Y3=-40.7206+1.42857X(金农丝苗,早晚季),有效穗数Y3=10.8786+0.58983X(金农丝苗,早晚季),Y5=5.3751+0.81356X(玉香油占,早晚季);每穗总粒数Y6=57.5266+0.91591X(桂农占,早晚季),千粒重Y1=32.0460-0.28571X(五优308,早晚季)。【结论】超级稻品种(组合)适合在高氮肥施用的条件下进行高产创建活动。对合适的品种在合适的季节,高氮肥施用可以发挥出最高的产量水平,如桂农占在华南晚季的应用。

关键词: 超级稻 高氮利用率 产量 农艺性状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细菌PP19和SI17菌悬液对荔枝霜疫病的防病作用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新型高效的生防有益细菌防治果树病害如采后荔枝霜疫病,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延缓褐变;揭示生防菌发挥防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优选的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P19和生防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SI17,分别制备其菌体悬浮液,喷雾预处理采后荔枝果实,24 h后喷雾接种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SC18,随后观察果实病害严重度,检测不同时间点果皮对应的酶活性或物质含量.[结果]生防菌PP19和SI17菌悬液均显著降低采后荔枝霜疫病的发生,防效分别达到39.59%~88.76%和18.08%~91.01%;菌悬液提高果皮CAT、SOD、GLU、PAL、PPO活性,增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同时,降低果皮花色素苷酶活性、H2O2含量及总酚含量.SI17比PP19更能提高植物几丁质酶活性.[结论]通过上述结果,推测两个生防菌发挥生防效果可能与改变了果皮抗病相关酶活性或物质含量有关.

关键词: 荔枝霜疫病;荔枝霜疫霉菌;菌悬液;生防效果;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缩合单宁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缩合单宁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6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817肉仔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CT-100组)和200 mg/kg(CT-200组)的缩合单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CT-200组肌肉45 min和24 h黄度(b?)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CT-200组肌肉45 min b?值显著低于CT-100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CT-200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CT-100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CT-200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T-100组肝脏T-AOC和血浆T-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空肠绒隐比(V/C)显著提高(P<0.05),CT-200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适量缩合单宁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以及肠道形态,且添加100 mg/kg的效果优于200 mg/kg.

关键词: 缩合单宁;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均一化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冬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为开展冬瓜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冬瓜高代自交系B227(冬瓜参考基因组测序材料)的根、茎、叶、雄花、嫩果等不同组织为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RNA、分离纯化获得mRNA并进行双链cDNA合成和DSN均一化处理后,与pDONR222载体进行BP重组反应,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初级文库;提取初级文库质粒,与pGADT7-DEST载体通过LR重组反应,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酵母杂交cDNA次级文库.利用倍比稀释法计算文库库容量,并通过菌落PCR计算文库重组率和插入片段的大小.[结果]初级文库库容量为8.24×106 CFU,冬瓜均一化酵母双杂交次级cDNA文库库容量为1.03×107 CFU;次级文库中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850~3000 bp,重组率为100%,具有良好的多态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冬瓜均一化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文库完整性较高、质量较好,符合酵母双杂交实验要求,可应用于后续相关基因产物互作蛋白的筛选等试验,为冬瓜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 冬瓜;DSN均一化;cDNA文库;酵母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州山羊、努比亚羊及其杂交F1代在热应激环境下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对比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广东地区夏季热应激对雷州山羊、努比亚羊及其杂交F1代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3个类群羊之间热适应性的差异。试验以各个类群5月龄的阉羊为研究对象,在广东夏季(2019年7月)全天温湿度指数(THI)均值为84.30的热应激环境下,正试期第1和2天在08:00、14:00、20:00 3个时间点测定羊群的4项生理指标,第3天采集羊群血液进行29项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个类群羊的表皮温度(ST)、直肠温度(RT)、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随着08:00至14:00 THI的增高而增高,随着14:00至20:00 THI的下降而下降。在08:00和14:00平均THI高于82的热应激条件下,雷州山羊的RT和RR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努比亚羊(P<0.01;P<0.05)。白细胞分类指标中,雷州山羊的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在3个类群羊中最高,且显著高于努比亚羊(P<0.05)。与此相反,雷州山羊的淋巴细胞比例(LYMPHr)在三者中最低,且显著低于努比亚羊(P<0.05)。血液电解质指标中,雷州山羊的钾离子(K+)在3个类群中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努比亚羊(P<0.01)。血清酶类活性指标中,努比亚羊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3个类群中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类群羊(P<0.05;P<0.01)。相比雷州山羊和杂交F1代,努比亚羊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更高,这与LDH的趋势一致,但其仅显著高于杂交F1代(P<0.05)。对比血清酶类活性指标(ALT和LD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激素水平在3个类群羊之间呈现相反的趋势,努比亚羊的T3最低,且显著低于雷州山羊(P<0.05)。应用3个类群羊组间差异显著性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PCA聚类分析时发现,雷州山羊与努比亚羊之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离,而杂交F1代介于2个亲本群之间。综合以上结果,试验羊在试验期间全天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羊的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且反映出类群之间存在耐热性差异,雷州山羊的耐热性优于努比亚羊,而杂交F1代的耐热性介于2个亲本之间。

关键词: 热应激 雷州山羊 努比亚羊 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畜禽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动物的繁殖性能、免疫调节以及机体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动物健康及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合成出发,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畜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脂肪;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繁殖性能;免疫调节;糖脂代谢;动物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分子印迹预聚体系的筛选及其吸附性能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共有的母核2-氨基苯并咪唑(AMB)为模板分子,采用Gaussian软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对预聚体系进行筛选,确定功能单体的种类、比例和致孔溶剂种类,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以及吸附实验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与核磁波谱手段筛选的预聚体系为AMB-衣康酸(IA)摩尔比1:2,致孔溶剂为乙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MIPs的最佳制备条件.最优条件下制备的MIP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多菌灵(CBZ)的动态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MIPs对CBZ的静态平衡吸附量Q为8.87 mg/g,印迹因子IF为2.89.Scatchard方程分析表明MIPs存在两类吸附位点.MIPs不仅对CBZ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对其它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噻菌灵、阿苯达唑和苯菌灵也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该方法合成的MIPs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对石斛多糖提取液中四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脱除率均达92%以上,总糖的损失率为14.94%.

关键词: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计算机分子模拟;预聚体筛选;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荆水提物急性毒性与30d喂养试验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牡荆作为中兽药使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本试验对牡荆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与30 d喂养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采用2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生药浓度40 mg/g体重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观察7 d,结束后重复试验1次;30 d喂养试验采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高(40 mg/g体重)、中(20 mg/g体重)、低(10 mg/g体重)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4个组进行药料饲喂,每组雌雄各半,连续给药30 d,每周称重1次,第30天称重后采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主要脏器固定后制作切片观察组织病变。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中,牡荆水提物的LD50>40 000 g/kg体重。30 d喂养试验中,大鼠整体状况良好,除高剂量组的体增重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外,其他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脾脏和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脏器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的脏器系数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雌性大鼠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间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单核细胞数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其他各剂量组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牡荆水提物无明显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一种安全的中兽药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牡荆水提物 急性毒性 30d喂养试验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桉树造林影响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桉树是保障我国木材产业的重要树种,在产生巨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桉树造林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综述了桉树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成因,桉树自身水分消耗特征、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以及连栽和炼山等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桉树造林过程中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重要原因;桉树自身对养分的需求量大、连栽、炼山、翻耕、除草、轮伐以及营造桉树人工混交林、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是导致桉树造林过程中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因素;桉树造林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凋落物分解和根系分泌物释放以及炼山、翻耕、间伐和施肥等管理行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对桉树造林过程中维护和提升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措施进行展望,旨在为推进我国现阶段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桉树;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连作年限菠萝园土壤差异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菠萝连作对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菌16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菠萝园边角地未耕作过的土壤为对照(T0),对连续种植了5 a(T5)和15 a(T15)菠萝的土壤进行了代谢物与细菌群落差异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T0比较,T5和T15土壤中分别检测到120种和80种差异代谢物;T0-T5和T0-T15组间共筛选出11种具有显著性差异(VIP>1,P<0.05)的代谢物,包括有机酸4种,糖类3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种,醇类2种;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等11条关键代谢通路中。细菌16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T0相比,T5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升高;T15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升高,但丰富度指数下降。T5和T15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属水平上T5和T15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T0。与T0相比,菠萝园土壤的两个优势菌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在T5中所占比例升高,但在T15中所占比例下降。C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本结果可为菠萝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提高菠萝园土壤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菠萝连作 土壤 差异代谢物 细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