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柳树NA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柳树重要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为揭示柳树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柳2345’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克隆了柳树NAC家族,并分析其序列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的两个柳树NAC转录因子基因分别命名为Sl NAC1和Sl NAC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l NAC1序列全长为1 126 bp,编码产物含343个氨基酸残基,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核; Sl NAC2序列全长为1 139 bp,编码产物含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两个基因均具有典型的NAM结构域及A、B、C、D、E 5个亚结构域,还包括共同的LPPG、YPNG和DEE保守基序及NAC抑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l NAC1基因与木薯亲缘关系最近,Sl NAC2基因与茄子亲缘关系最近。定量PCR结果显示Sl NAC1和Sl NAC2均在叶片表达,根中没有表达,为叶片特异性转录因子。定量PCR结果显示Sl NAC1基因在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处理24 h后显著上调,Sl NAC2基因在聚乙二醇(PEG)、ABA和GA胁迫后显著上调。【结论】柳树Sl NAC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较为稳定,受ABA和GA胁迫诱导; Sl NAC2受干旱、ABA和GA胁迫诱导,受影响明显高于Sl NAC1,不受乙烯剂(ETH)胁迫影响。推测Sl NAC1和Sl NAC2参与GA、ABA信号传导,可能不参与ETH的信号途径。

关键词: 柳树 NAC基因家族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梅组分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青梅中具有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的部位和成分,将青梅的乙醇提取液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4个萃取组分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并对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尤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强。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LC-MS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效果很好,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咖啡酰莽草酸及其衍生物。提示:咖啡酰莽草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关键词: 青梅 萃取组分 抑菌活性 食源性致病菌 液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叶是世界上主要的饮料作物之一,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公众营养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茶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给茶叶中各类营养成分和危害因子的检测分析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碳纳米管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类纳米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理化性能,近年来在茶叶质量安全检测领域被广范应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类型和特点,论述了近几年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茶叶 品质 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gm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来自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Pigm是一个对稻瘟病菌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重要基因。为有效提高Pigm基因的选择效率,有必要开发具有特异性的共显性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方法】本研究根据谷梅4号Pigm位点存在的特异性核苷酸变异,利用Tetra-primerARMS-PCR和KASP两种不同的基因分型技术开发出分子标记T-Pigm和K-Pigm,对不同品种(品系)以及淮稻9号/谷梅4号的F_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结合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对标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谷梅4号Pigm位点中Pigm-Nbs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515 bp处存在一个特殊的单核苷酸变异。利用已开发的两种类型的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区分3种不同的基因型,且基因型与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利用分子标记T-Pigm和K-Pigm可以实现对Pigm基因型快速、准确的检测,加快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关键词: 稻瘟病 Pigm 特异性标记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叶离褶伞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荷叶离褶伞多糖为对象,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法对多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次数进行优化,进一步研究了荷叶离褶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89℃,时间为3 h,液料比为30∶1 (mL/g),提取2次时,荷叶离褶伞多糖得率为5.35%±0.12%,与预测值相近.荷叶离褶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在0~1.0 mg/mL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多糖浓度在1.0 mg/mL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45.87%±2.12%和76.49%±1.56%.荷叶离褶伞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0、0.44 mg/mL,说明荷叶离褶伞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多糖 提取优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纹枯病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减轻纹枯病危害最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为了挖掘更多的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用于小麦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构建了CI12633和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开发SNP分子标记,并对群体中的94个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采用牙签接种和病麦粒接种的方法鉴定重组自交系群体纹枯病抗性,进而对小麦纹枯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结果显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包含3 355个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2 510.66 cM,共有31个连锁群,均能分配到相应的染色体;在5A(2)、6A、1B、2B、3B、4B、5B、6B(2)、7B、1D、2D(2)、4D和7D染色体共发现16个与小麦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9.0%~26.8%的表型变异;除了7B染色体的QTL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QTL均来自抗病品种CI12633;3B、7D和5A(Chr5A564101963)染色体的QTL与已有报道一致,其余均为新发现的QTL.发现的QTL和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为今后小麦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抗纹枯病基因的克隆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磷菌JL-1对磷矿粉降解性能的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indicus)JL-1为菌种,磷矿粉为磷源,测试解磷菌JL-1对磷矿粉的降解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降解磷矿粉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浓度为17 g/L,以质量比为1:1的硫酸铵与酵母粉为氮源,浓度为1.2 g/L,磷矿粉添加量为2.0 g/L,温度为28℃,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1%,在此最优条件下检测动态解磷曲线,在60 h时降解磷矿粉的效果最好,此时解磷量为4.65μg/mL,溶磷率为2.34%,菌落数达到最高,为10.65 log(CFU/mL),pH达到最低.砂培实验表明磷矿粉中溶解的有效磷的72.08% 会被菌体直接释放出来,7.63% 会储存在菌体细胞中,20.29% 会被菌体同化.

关键词: 解磷菌 不动杆菌JL-1 磷矿粉 解磷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4种病原体可视化快速检测试剂盒(生物芯片法)的研发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研制灵敏度较高的南美白对虾4种病原体检测试剂盒,其检测指标包括致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肝肠胞虫(EHP),用重组质粒分别对其进行了最低检测限测试,并与现有推荐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对4种病原体的最低检测限为1μl 10~100拷贝。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4种病原体彼此不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与各病原体推荐检测方法的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完全一致。本研究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具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适合应用于南美白对虾VpAHPND、WSSV、IHHNV、EHP的检测、筛查工作中。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病原体 生物芯片法 反向点杂交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彩叶紫薇品种观赏性及适应性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8个彩叶紫薇品种的观赏性、生态适应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综合评判,以筛选出适应江苏省南通地区的优良彩叶紫薇品种.结果表明:叶色的权重最大,其次为花色,两者是评价彩叶紫薇观赏性的重要指标;整体形态及果实权重相对较小,是观赏性评价的辅助指标;抗病虫害和耐水湿是评价彩叶紫薇适应性的重要指标;生长速度快慢也是引种能否成功较为关键的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模型可知,'火红'('Blush')、'赤红'('Red Hot')和'绯红'('Crimson Red')3个品种的综合评价等级达到Ⅰ级,尤其以'火红'为佳.

关键词: 彩叶紫薇 层次分析法 观赏性与适应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内毒素缺陷型大肠杆菌的构建与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时产生的内毒素(LPS),本研究利用Red重组和Cre-Lox敲除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敲除大肠杆菌DH10B-2B中与LPS合成相关的基因kdsD、lpxL、lpxM、pagP、lpxP、eptA,并在其OmpT基因处插入弗朗西斯菌的磷酸酶基因lpxE去除LPS中类脂A的1-磷酸基团,获得改造的E.coli DH10B-2B-△6-lpxE.利用鲎试剂检测108 cfu/mL~105 cfu/mL DH10B-2B与DH 10B-2B-△6-lpxE经超声破碎的裂解液中LPS含量;将9组小鼠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PBS及浓度为1010 cfu/mL~107 cfu/mL的两种裂解液,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并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脏中IL-6及TNF-a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经鲎试剂检测106 cfu/mL DH10B-2B裂解液中的LPS结果为阳性,LPS含量≥10 000 U/mL,而108 cfu/mL DH10B-2B-△6-lpxE裂解液LPS结果虽为阳性,但LPS含量≤100 U/mL.将DH 10B-2B-△6-lpxE裂解液以109 cfu/mL的剂量腹腔注射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均无任何异常,而注射109 cfu/mL DH10B-2B裂解液的小鼠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眼角有脓性分泌物以及腹泻等症状;IL-6及TNF-a检测结果显示,与DH10B-2B组小鼠相比,DH 10B-2B-△6-lpxE组小鼠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本研究通过对E.coli LPS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的改造获得一株LPS缺陷的大肠杆菌DH 10B-2B-△6-lpxE,其产生LPS的能力明显下降.该菌株既可以用作低LPS重组蛋白表达系统,也可以用于低毒力LPS的提取,为相关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脂多糖 类脂A 基因改造 lpxE 疫苗佐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