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不同产量水平果园红地球葡萄品质与土壤养分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兰州周边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52 500~60 000kg/hm~2、37 500~45 000 kg/hm~2、22 500~30 000 kg/hm~2)果实品质的差异,及不同深度土壤的N、P、K、Ca、Mg等元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园果实单粒重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中产园和低产园的,不同产量水平果园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性差异.在20~40 cm土层,3个产量水平园的土壤N、P、K等元素含量均低于0~20 cm、40~60 cm土层,葡萄根系吸收养分主要集中于此深度.在0~20 cm土层,高产园和低产园的土壤N、P和K含量均高于其他土层.综上所述,高产园应适当控产,高产园和低产园土壤养分有表层集聚现象,应采取措施使养分下潜以便植株吸收.

关键词: 兰州 红地球 品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消解土壤中全磷的前处理方法比较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本文采用酸溶法和氢氧化钠熔融法消解提取土壤中的全磷,对2种前处理方法的消解过程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土壤 全磷 NaOH熔融法 H2SO4-HCLO4消解法 前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田西瓜矿质养分吸收规律

中国瓜菜 2020

摘要:以'金城5号'西瓜为试验材料,在砂田西瓜优化施肥基础上,研究了砂田西瓜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结果表明,砂田西瓜全生育期单株总干物质生物量为362.90 g,单株氮、磷、钾矿质元素总需求量为12.01 g,其中,单株N、P2O5、K2O养分总吸收量分别为5.44 g、0.55 g、6.02 g,吸收比例为1:0.10:1.11.砂田西瓜不同生育时期N、P2O5、K2O吸收比例,苗期为1:0.08:0.70,伸蔓期为1:0.07:0.54,坐果期为1:0.03:0.70,膨果期为1:0.12:1.26.综上所述,砂田西瓜在坐果前以氮素吸收为主,坐果后以钾素吸收为主.

关键词: 西瓜 砂田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O对早酥梨幼树树体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2年生早酥梨为试材,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PBO,以喷清水为对照,通过测量干周、主枝长度和粗度并统计树体成花量,分析不同喷施时间和浓度PBO处理对早酥梨幼树树体生长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BO喷施处理后,早酥梨幼树枝条长度的年生长量均受到显著抑制,而主枝粗度增加,干周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喷施PBO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酥梨幼树枝条的成花率.5月10日和5月25日处理的200倍液和300倍液效果明显,可以在控制枝条生长的同时又能促进成花.

关键词: PBO 早酥梨 树体生长 花芽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BJ144)芒性状遗传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分别以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2-3-11-2、89144-2-14-4-1-2为父本,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为母本进行常规杂交,F1代种子单粒播种,在F2代成株期进行芒的分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顶芒品系和全芒小麦杂交后,2组合F2代群体芒的性状分离均符合1∶2的理论比例,全芒对顶芒均为显性,且全芒受1对显性基因的控制.这是否说明小麦芒性或顶芒还存在隐性性状的可能,抑或与该小麦材料是外源DNA导入小麦的变异后代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小麦 89144 条锈病 持久抗源 芒性状 遗传分析 隐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面粉SRC的影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的影响,本试验以甘春20号(强筋)和甘春24号(中筋)为材料,通过不同润麦时间(8 h、16 h、24 h、32 h、40 h)磨粉后测定面粉的4种SRC,从而研究润麦时间对面粉SRC的影响.结果表明:润麦时间的变化对甘春20号和甘春24号蔗糖SRC(SSRC)无显著影响;甘春24号水SRC(WSRC)及甘春20号乳酸SRC(LASRC)在不同润麦时间内无显著差异;甘春20号WSRC随着润麦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时达最高值;甘春24号LASR C随着润麦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32 h时达最高值;随着润麦时间的延长,甘春20号碳酸钠SR C(SCSR 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甘春24号SCSR C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润麦时间的延长可降低破损淀粉的数量.因此,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最佳润麦时间应该在24 h以上.

关键词: 小麦 溶剂保持力 润麦时间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观察了陇甜高1号、陇甜高2号和大卡BMR等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的密度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结果表明,陇甜高1号株高高于陇甜高2号和大卡BMR,为340.89cm;大卡BMR茎粗和主茎叶片数均高于陇甜高1号和陇甜高2号,茎粗为22.04 mm,主茎叶片数为14.44枚;陇甜高2号分蘖数高于陇甜高1号和大卡BMR,为2.04个.陇甜高1号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在13.34万穴/hm~2时为最高,分别为108.88、30.56 t/hm~2;大卡BMR在10.01万穴/hm~2下干物质产量高于其他密度.综合比较,在试验条件下,陇甜高1号种植密度以13.34万穴/hm~2较好,大卡BMR种植密度以10.01万穴/hm~2为宜.

关键词: 品种 甜高粱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日光温室桃快速建园技术

农业与技术 2020

摘要:在日光温室桃树建园过程中采用"砧木栽植,一苗双芽"快速建园技术,避免了成苗栽植后由于苗木不整齐、 死苗以及部分植株整形带偏高或缺芽等原因造成的建园不整齐,可实现一次性建园成功,采用这种方法苗木成活率达到99%以上,生长7个月后苗木高度可达到2m以上,树冠成形早,优质结果枝数量达20个以上,第2年即可实现大量结果.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建园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立式深旋耕方式下有机肥替代对饲用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立式深旋耕方式下饲用玉米合理有效的施肥模式,为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2017—2019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单施化肥(all of fertilizer,F)、有机肥替代50%化肥(50%of fertilizer+50%of organic fertilizer,FOF)、全部有机肥(all of organic fertilizer,OF)3种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饲用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0~3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与生育期耗水、降水量及降水分布密切相关.在干旱年份,FOF和OF较F增加了花期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11.9%和11.7%,显著消耗了花前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0~300 cm土层土壤总耗水量FOF较OF和F增加1.4%和10.3%,花前耗水量较F降低13.0%、较OF增加0.3%,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20.7%和23.9%.丰水年2018年FOF和OF较F提高花前耗水量13.5%和31.6%,降低花后耗水量21.9%和36.1%,2019年FOF较F和OF增加花前耗水量9.7%和11.9%,较F降低花后耗水量8.1%,且不同施肥模式对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消耗均有影响.0~30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在干旱年份FOF高于F,但无显著性差异,在两丰水年均低于F.FOF较F和OF增加成熟期干物质量4.1%~10.4%、2.7%~11.5%,增加籽粒产量3.8%~9.4%、10.1%~12.0%,增加生物量5.6%~8.9%、3.1%~15.5%,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7.9%~11.1%、1.5%~14.6%.可见,有机肥替代50%化肥模式能够优化土壤的水分特性,增加土壤耗水有效性,提高产量和WUE,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农业区饲用玉米增产增效的有效肥料管理模式.

关键词: 立式深旋耕 有机肥替代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饲用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落酸对抗草胺膦马铃薯微型薯单株结薯数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网室基质盆栽抗草胺膦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控制MS营养液中ABA浓度分别为0、2.5、5.0、7.5、10.0、12.5、15.0 mg/L,研究不同ABA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单株结薯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A浓度为0~10.0 mg/L时,单株结薯数随A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ABA浓度为10.0 mg/L时结薯数最多,比对照增加了25%.继续增加ABA浓度,单株结薯数减少,ABA浓度为15.0 mg/L时结薯数最少,比对照减少了23.57%.适宜浓度的ABA可以增加马铃薯微型薯的单株结薯数,ABA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结薯,抗草胺膦马铃薯微型薯MS营养液适宜的ABA浓度为10.0 mg/L.

关键词: 马铃薯 微型薯 脱落酸 MS营养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