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主要胡麻品种抗旱相关指标分析及综合评价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国内胡麻品种抗旱性及其鉴定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为抗旱育种及参试品种在适应区域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15份主要胡麻栽培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和正常灌水处理,考查7个农艺性状、8个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采用产量抗旱系数、综合抗旱系数、加权抗旱系数、隶属函数、抗旱性量度值、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相结合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结果表明: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所得D值与Y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DC及WDC值分别于D值和Y值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据D值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可较好的反映品种的选育条件及适应地区。说明采用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以D值进行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预测、抗旱型划分、评价指标筛选是适宜且准确的,能较好地反映和揭示指标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及各品种抗旱性、抗旱特点及应用区域。本研究对提高胡麻抗旱性鉴定,抗旱育种及其科学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抗旱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麻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性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苹果品种不同枝类叶营养含量年周期变化及营养诊断方法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瓦里短枝和长富2号两个品种不同枝条类型叶片取样,测定分析了苹果树不同生育阶段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为营养诊断采集标准叶样和指导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期、不同枝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以新梢停止生长期的各类枝条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最为接近。在年周期中,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从小到大顺序为营养枝<中枝<长枝<短枝<叶丛枝。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周年变化幅度小于微量元素,氮含量变幅最小,锰变幅最大。品种间除硼元素含量变化有差异外,其它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近或相同。随树体生育进程,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为氮、磷、铜含量呈降低趋势;钾、锌、铁、硼含量呈波动状态;钙、镁含量至新梢停止生长期最高,且枝条长度越小,含量越高;锰含量变化近似"正态分布"。苹果新梢停止生长期是叶片养分最稳定时期,营养枝是叶最佳采样枝类。

关键词: 枝类 叶片营养 变化规律 营养诊断 苹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

干旱区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沿黄灌区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次生盐渍化防治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甘肃沿黄灌区耕地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与分布、土壤pH及地下水矿化度等特征,及盐碱地形成的气候、地形、土壤母质、人为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条改良措施与建议:①实行盐碱地分区治理;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强化盐碱地生物治理;④建全节水农业体系;⑤加强水盐运移动态监测,建立预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盐渍化 改良利用 沿黄灌区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平衡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春玉米 产量

低温秸秆降解微生物菌剂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的成分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降解秸秆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低温秸秆降解微生物的选育方法有直接从自然界中筛选、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目前,筛选获得的低温秸秆降解菌株的数量有限,降解秸秆的能力不高,低温条件下菌株的降解机理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综述了低温条件下秸秆降解微生物菌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低温降解 作物秸秆 微生物 秸秆还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苹果贮藏与加工现状分析

中国果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采后贮藏和加工是苹果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依托2012年12月中下旬实地调研的相关数据,阐述了甘肃省苹果生产、贮藏、加工的现状,分析了苹果采后贮藏保鲜、加工业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苹果 贮藏 加工 现状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象的发生、危害、防治对策及豌豆抗豌豆象的遗传机理综述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是目前对豌豆(Pisum sativum L.)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现已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目前栽培豌豆中尚未发现具有明显抗性的品种资源,而在豌豆野生资源中已发现确切的抗源。虽然通过化学与物理方法可以防治豌豆象,但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途径依旧是发掘和选育抗虫品种。通过分子育种,在豌豆象抗性品种选育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 豌豆 豌豆象 抗性育种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膜方式对河西灌区小麦产量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不覆膜、春覆膜、秋覆膜、秋覆膜覆土)对河西灌区小麦产量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处理小麦产量提高26.4%~45.6%,其中秋覆膜和秋覆膜覆土处理小麦产量、基本苗数量、成穗数和收后主要农艺性状均最佳,小麦拔节期前耕层土壤(0~20cm)含水率增加了2.8%~5%;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尤其是秋覆膜,小麦苗期早上的耕层(0~15cm)地温提高了0~3℃,小麦拔节后期中、下午的耕层(0~15cm)地温降低了1~11℃,秋覆膜提高了小麦苗期早上的耕层地温,但降低了拔节后期中下午的耕层地温。

关键词: 秋覆膜 秋覆膜覆土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交配型 甲霜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和Bar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干旱是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常常导致单产不高,总产不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改善马铃薯抗旱性为目的,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和诱导型启动子rd29A。利用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诱导型启动子rd29A驱动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和CaMV35S启动子驱动Bar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I121-rd29-BDR,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马铃薯进行遗传转化,PPT筛选得到22株抗性苗,PCR和RT-PCR检测证明DREB1A基因已整合到陇薯10号马铃薯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有望提高转基因马铃薯的抗旱性。目前,作者正在进行转基因马铃薯的抗旱性分析研究。

关键词: DREB1A基因 转录因子 rd29A启动子 抗旱性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