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两种措施对保护地番茄根围土壤根结线虫2龄幼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根围土壤为试材,采用在种植诱集蔬菜(白菜)后的土壤和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种植番茄,来研究番茄生长期间根围土壤不同土层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根结线虫J2种群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诱集蔬菜明显降低0~10cm土层J2种群数量,施药处理能降低10~30cm土层J2种群数量,而施药处理和诱集蔬菜处理对30~40cm土层J2种群数量没有影响。

关键词: 诱集蔬菜 杀线剂 根围土壤 根结线虫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下水位上升条件下磷石膏改良剂对土壤盐分迁移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土柱法,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上升条件下不同用量磷石膏改良剂对4个地区(金昌、靖远、瓜州、新疆)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向上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上升条件下,不同用量磷石膏改良剂对4个地区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迁移的影响不同,对硫酸盐-氯化物壤土和氯化物-硫酸盐砂质壤土,施用不同用量的磷石膏改良剂可以显著影响水溶性Na+的向上迁移;对硫酸盐-氯化物壤土,施用改良剂6 000,12 000kg/hm2,对土壤中水溶性Ca2+和SO2-4的向上迁移有显著影响;对氯化物粘壤土,施用不同用量的磷石膏改良剂可显著影响盐分、水溶性Na+和SO2-4的向上迁移。

关键词: 水位上升 磷石膏改良剂 盐渍化土壤 盐分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功能叶对啤酒大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功能叶对啤酒大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高产、优质啤酒大麦‘甘啤7号’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对灌浆进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光合器官处理下啤酒大麦灌浆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呈"慢-快-慢""S"型变化。不同处理对品种12项灌浆参数及麦芽品质均产生影响,但影响的具体参数和影响程度因处理而异。不同处理下产量性状指标筛选率和千粒重变化最大,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T4处理下,饱满粒(72.17%)和千粒重(42.37 g)与其他处理及CK产生显著差异。为选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在育种选择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形态指标。

关键词: 功能叶 啤酒大麦 灌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耦合对绿洲灌区土壤硝态氮运移及甜瓜氮素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地处沙漠绿洲的甜瓜种植区,研究不同水、氮输入量对土壤氮素平衡和运移的影响,为当地甜瓜生产的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09、2010连续两年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1500、2100、2700、3300m3/hm2,以W1500、W2100、W2700和W3300表示)和施氮量(N 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和N360表示)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和甜瓜的水、氮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收获后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40 cm土层最高,0—200 cm土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80—120 cm土层大量累积的趋势越明显。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灌水量超过2700m3/hm2时,仅有不到53%的硝态氮留存在0—100 cm土层。甜瓜产量和果实氮素吸收量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W3300N360处理略有下降。氮素回收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持续降低,氮收获指数以处理W2700N240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以W1500N240处理最大。W2700N240处理能够兼顾甜瓜产量,平衡氮素吸收运移与土壤中硝态氮的留存空间3个方面,是绿洲灌区甜瓜种植的高产高效的水氮输入模式。

关键词: 甜瓜 施氮量 灌水量 硝态氮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区麦后抢墒夏播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马铃薯LK9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器官水势、渗透调节物质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根质量、匍匐茎质量、块茎质量和叶片水势增大,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浓度减小,其作用效果为覆草垄作>覆膜垄作>垄作;随着生育期的推后,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形态、水势和渗透调节物质质量浓度的影响增大。可见,覆草栽培能有效提高夏播马铃薯对陇东旱塬区的抗逆适应,是麦后复种马铃薯的有效栽培模式。

关键词: 马铃薯 陇东旱塬区 麦茬 抢墒夏播 覆盖垄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灌区田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下作物轮作模式效益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入户调研的方式,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基于固定道保护性农业的7种轮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产投比和单方水产值分别为1.52×104元·hm-2、2.00和5.39元·m-3;小麦-啤酒大麦-小麦劳动生产率最高,达240.2元·人-1·a-1,社会效益在所有轮作模式中也相对最好;小麦-油葵-啤酒大麦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度、水分能量生产效率、热量利用率分别为1.83、2.07×104kJ·m-3和66.12%,生态效益最好;综合效益相对较好的4种轮作模式分别为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小麦-马铃薯-小麦、小麦-玉米-玉米和小麦-针叶豌豆-小麦。兼顾考虑固定道保护性农业系统的稳定性维护,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小麦-玉米-玉米和小麦-针叶豌豆-小麦三种轮作模式更适宜在固定道保护性农业技术体系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固定道保护性农业 轮作模式 层次分析法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五谷704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五谷704是甘肃五谷种业有限公司2005年以自育系WG6320作母本,WG 5603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9~2010年参加宁夏自治区春玉米高密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240 kg/hm2,比对照DK 656增产14.5%。2010~2011年参加国家西北组玉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4 420 kg/hm2,比郑单958增产6.8%。在各级试验中,五谷704表现耐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五谷704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关键词: 黄芪根瘤象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习性 生活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根部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播前撒施药土、浸根和生长期药剂灌根法,研究了包括5.2%阿维·毒死蜱GR、5%丁硫克百威GR、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15%阿维·毒死蜱EC、3%甲霜·噁霉灵SL和50%多菌灵WP在内的多种药剂组合处理对黄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播前撒施5%丁硫克百威GR 45、90 kg/hm2对黄芪根部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6.20%和75.24%。生长期追加药剂灌根还能有效提高防效。播前用5%丁硫克百威GR 45 kg/hm2处理土壤,生长期(齐苗后)灌施15%阿维·毒死蜱EC 30 kg/hm2 1次的防效达87.51%。综合考虑防治时间、用工、成本等因素,推荐在黄芪根部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使用该施药方案。

关键词: 黄芪 根部病虫害 土壤处理 灌根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离体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份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和基因型对黄瓜离体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材料形成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依次为子叶>下胚轴>根尖。3份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均在M10(MS+1.5mg/L 6-BA+2.0mg/L AgNO3)培养基上表现出较高的不定芽再生诱导率,欧洲温室型黄瓜品种"优秀"为最佳基因型,在M10培养基上再生频率为14.71%,平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为2.0,S2(MS+0.1mg/L 6-BA)培养基能明显促进不定芽的伸长,MS培养基添加0.15mg/L IBA可以使再生植株生根。

关键词: 黄瓜 离体 子叶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