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增色剂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调控的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将810尾初始体质量为5.78±1.05 g的阿里雌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100,200,300,400 mg/kg雄烯二酮(A100,A200,A300,A400组)和100,200,300,400 mg/kg睾酮(T100,T200,T300,T 400组)8个浓度梯度的饲料.观察8周增色时间和4周停药期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均为100%.A200组的阿里雌鱼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为0.39,显著高于T100,T200,T400组和对照组(p<0.05).8周增色后,A300组的阿里雌鱼体色总色差值(△E*ab)、黄蓝度值(b*)与A400,T3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后4周停药期中,体色呈现先增艳后又缓慢减弱的现象,仍维持在体色较艳的程度.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比睾酮更有效地促进了阿里雌鱼的生长和增色,A300,A400组增色后的阿里雌鱼体色能够稳定4周,阿里雌鱼适宜增色剂及添加量为雄烯二酮300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血液转录组分析的长江江豚雌雄两性免疫适应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特征及免疫适应性机制,本研究以3头雌性和3头雄性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血液为实验样本,经BGISEQ-500测序平台进行mRNA和microRNA测序。结果显示,从6个样本中共获得了15878个unigenes和985个microRNAs, KEGG分析发现有1534个unigenes注释到免疫系统相关类别并显著富集于20个常见免疫通路(P<0.05)。将两性血液转录组进行比较,鉴定了53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160个差异表达miRNAs (DEMs),其中有299个是雌偏好表达基因, 240个是雄偏好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雌性长江江豚中血液基因与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功能显著相关,而雄性长江江豚中血液基因与免疫反应和细胞生长功能显著相关。此外,通路富集分析还发现FoxO和Hippo两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在雌性长江江豚血液中被激活。基于DEGs和DEMs的联合分析,预测了45对miRNA-mRNA负调控关系,包括13个DEMs和对应靶向关系的37个免疫相关DEGs。研究表明, microRNAs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且成年雌性长江江豚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及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本研究旨在利用RNA-seq测序技术从基因表达调控水平解析长江江豚两性免疫适应性机制,并为阐释雌雄长江江豚对多样生境的适应能力从免疫角度提供新视角,同时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Gs基因克隆及其在急性低盐胁迫下功能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G(s)subunit alpha)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将基因命名为FcGs,该基因cDNA全长为1692 bp,编码379个氨基酸.对同源性进行分析显示与凡纳滨对虾同源性为99%,与日本囊对虾同源性为97%.FcG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显示,鳃和肝胰腺表达量较高.急性低盐胁迫使FcGs基因整体呈现上调表达.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Gs含量及Gs基因上游多巴胺(DA)含量,下游环腺苷酸(cAMP)和蛋白激酶A(PKA)含量及腺苷环化酶(AC)和钠钾ATP酶(Na+-K+-ATPase)活力进行测定,发现急性低盐胁迫后整体均呈上升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FcGs基因进行干扰后中国对虾死亡率上升.研究表明,FcGs基因及其所在的cAMP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控Na+-K+-ATPase的活力在中国对虾渗透压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低盐胁迫 Gs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渗透压调节 中国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响应灿烂弧菌侵染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转录组差异及其关联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病原菌胁迫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转录组表达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攻毒侵染胁迫,获得刺参化皮体壁组织,并以未攻毒组的健康体壁组织为对照,对刺参2种体壁组织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解析刺参体壁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筛选响应病原胁迫的差异甲基化区域和差异表达基因.同时,通过基因组甲基化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筛选负相关关联基因,为解析刺参响应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侵染的分子机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刺参对照组和侵染组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3.59±0.04)%和(3.87±0.27)%,侵染组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在发生甲基化的位点中,攻毒组和对照组的mCpG占比分别为83.06%和81.91%,mCpG为最主要的甲基化形式.本研究共筛选出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626 677个,注释到23 706个功能基因.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29 290个基因,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496个,其中,上调基因214个,下调基因282个.在基因组甲基化与转录组的关联分析中,筛选到180个负相关关联基因,其中,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启动子区域的负相关基因为60个.对负相关关联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到相关通路和LRR、hsp20和CARD 等关键基因.本研究将为解析刺参抗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数据,也为刺参抗病性状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桁杆拖网网型结构与作业性能之间的关系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桁杆拖网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桁杆拖网捕捞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深入了解该系统中桁杆拖网的作业性能特征,促进网具作业性能优化,本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开展了网型结构和沉子重量对网具作业性能影响的探索,网型结构包括6种(3种腹网宽度,每种宽度采用2种缝合方式),分别以A、B、C、AA、BB和CC表示,沉子重量3种.综合比较表明,不同试验网型作业性能优劣排序为BB>CC>C>A>B>AA,但差异不显著.缩小腹网宽度和斜目缝合均能有效提高网口垂直扩张、降低能耗系数,提高网具作业性能,尤其适用于较高拖速的作业场景.沉子重量与网具阻力、网口垂直扩张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能耗系数相关性不明显;为促进网口垂直扩张,合适的沉子重量配备随拖速增加而递增,拖速1.5 m/s的条件下,各试验网型其沉子配重应不低于3.05 t.试验条件下,各网型的网具阻力、能耗系数变化趋势较平稳,递变斜率变化较小,网具阻力与拖速呈幂函数关系,指数介于1.49~1.64.以上结论可为南极磷虾桁杆拖网属具配备以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2群体双列杂交子代的生长比较及通径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良种更新,以引进的大口黑鲈美国群体(US)和国内养殖群体(YZ)为基础群体,开展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获得USUS、USYZ、YZUS和YZYZ共4个配对组合,并对子代个体1龄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USYZ杂交子代在体质量、体长和绝对增重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变异系数也最高;2组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均具有中亲优势,USYZ杂交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全长、头长和体高均具有超亲杂种优势,且在生长性状方面优于YZUS组合。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子代的全长、体宽、体高和体质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区别于USUS,在USYZ、YZUS和YZYZ中体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要高于体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基于群体交配设计,从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方面分析最佳的杂交组合,以期为中国大口黑鲈养殖群体种质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潜在碳来源贡献及对碳汇渔业的思考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栖食物网中不同碳来源(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底质有机物)对主要消费者类群(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杂食性鱼类、底栖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对贡献,并以此对海洋碳汇和碳汇渔业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生物类群的潜在碳来源主要为藻类(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和海底底质有机质(SOM),但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贡献较低.碳来源主要以内源性碳(海源)为主.由于大型藻类对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明显高于鱼类,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进行藻类增养殖,并通过贝类或以贝藻为食的鱼类混和养殖可能增加碳汇能力,从而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关键词: 庙岛群岛 碳来源 食物网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SIAR) 海洋碳汇 碳汇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型湖泊水生植物残体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在草型湖泊中,水生高等植物受到湖体内高营养刺激而大量生长.虽然植物的大量生长在短时间内降低了湖体营养盐,提高了透明度,但当水生植物进入衰亡期,其残体在水力和生物的作用下腐解,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湖水中的富营养化状态.腐解后的植物残体会变成泥炭沉积于湖底,易使湖底升高,水位降低,加速湖泊的沼泽化进程.过多的水生植物残体极容易对水生态的平衡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详细介绍了水生植物残体在湖泊中的分解机制与影响,探究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在植物残体降解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为植物残体降解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草型湖泊 植物残体腐解 富营养化 沼泽化 生物降解 底栖动物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维氏气单胞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制备疫苗免疫效力比较
《微生物学杂志 》 2022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NaCl 5.0 g/L.并与基础培养基的发酵活菌数、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进行比较,经过验证试验绘制维氏气单胞菌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7L发酵罐生长曲线.在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维氏气单胞菌活菌数为5.94×109 cfu/mL,比基础培养基增幅43.13%;制备的灭活疫苗相对保护率为77.78%,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4.81%.7 L发酵罐发酵培养10 h,活菌数达到最大8.85×109 cfu/mL.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维氏气单胞菌发酵菌液,为今后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规模化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灭活疫苗 鲫鱼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 免疫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温、底质对不同规格毛蚶潜砂行为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水温、底质粒径对不同规格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潜砂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两种规格的毛蚶在不同温度、底质粒径下的初潜时间、最大潜砂深度和潜砂率。结果表明,小毛蚶的初潜时间和最大潜砂深度显著低于大毛蚶,潜砂率显著高于大毛蚶,说明小毛蚶能更快适应底质环境,潜砂以躲避敌害。两种规格毛蚶在12℃下的初潜时间显著高于20、25、32℃3个温度组,在12℃和32℃下的最大潜砂深度和潜砂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温度组,表明低温和高温对毛蚶潜砂行为有抑制作用。两种规格毛蚶在海泥中的初潜时间显著高于海砂组,最大潜砂深度和潜砂率显著低于海砂组,毛蚶在海泥中的潜砂速度慢,潜砂比例低,表明底质粒径对毛蚶潜砂行为有显著影响,粒径大的砂底质更适合毛蚶生存。研究结果可为毛蚶环境适应和生境选择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毛蚶的底播增养殖区域选择提供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