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本对虾Bcl-2基因的cDNA克隆与抗寒功能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Bcl-2)基因在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中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实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MjBcl-2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MjBcl-2在不同组织、不同水温胁迫及RNA干扰后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TUNEL技术,检测MjBcl-2干扰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日本对虾MjBcl-2 cDNA全长为2432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6 bp,共编码24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6.80 kD;结构域预测分析表明MjBcl-2含有Bcl-2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以及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MjBcl-2与其他物种的相似度较高,保守性较强.定量PCR结果显示,MjBcl-2在日本对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中表达量最高,鳃次之,心脏中表达量最低.低温(10℃和16℃)胁迫下日本对虾鳃和肝胰腺Bcl-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在72h到达最高点;在干扰Bcl-2基因后,各个温度Bcl-2基因的表达量均下调,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TUNEL检测结果表明,RNAi组和NC组(对照组)随着温度的降低,凋亡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在28℃处理组中有少量凋亡细胞,RNAi组与NC组凋亡细胞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在10℃低温处理组中,RNAi组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NC组;12h后,28℃NC组、28℃RNAi组、10℃NC组和10℃RNAi组中鳃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3%、2.35%、21.59%和33.70%.研究表明,MjBcl-2在日本对虾应对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Bcl-2 低温胁迫 组织表达 RNA干扰 凋亡 日本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组成与生理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群体的组成及交配前后的生理特征变化,于2020年12月在长江口水域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规格组成、性别比例、雌蟹繁殖状态以及交配前后的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和Fulton条件指数K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中,雌蟹整体规格小于雄蟹,雌雄比例为0.39∶1,雄蟹数量显著大于雌蟹(x2=101.87,P<0.05).对生理特征的比较发现,不同繁殖状态雌蟹之间的HIS差异显著(P<0.05),其中,抱卵状态下最高,已交配状态下最低.雌蟹在已交配状态下的GSI和K指数高于未交配状态(P>0.05),抱卵状态下雌蟹的K指数最低(P<0.05).雄蟹的GSI显著低于雌蟹(P<0.05),而K指数显著高于雌蟹(P<0.05).雄蟹的HIS、GSI与壳宽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雌蟹仅发现HIS与GSI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交配期生理特征,为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浪激励下的海上风力机振动控制
《太阳能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建立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单桩式海上风力机整机多体动力学模型,结合水动力和空气动力,借助Matlab/Simulink搭建风力机的联合仿真模型.对安装于机舱内的单调谐质量阻尼器(STMD)和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进行设计,并在运行工况和泊机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正常运行工况,泊机工况下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抑制性能更优,对塔基前后弯矩标准偏差有着最优的控制效果,且MTMD系统中TMD的数量与系统振动抑制性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振动控制 风力机 结构动力学 风浪联合激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盐厌氧菌YL9-2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同时,其添加能够显著提升鱼露的食用安全性,组胺、酪胺、腐胺、尸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在发酵末期分别下降了26.4%、27.1%、9.4%、39.8%、69.4%和25.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发酵末期添加YL9-2发酵后,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2-壬酮和2-十一酮分别提高了79.7%、92.5%、45.3%、41.8%、21.2%、29.4%、20.4%、46.6%、67.7%和47.2%,提升了鱼露的麦芽香、青草味、奶酪味、水果香、蘑菇香、甜香和脂肪香,而三甲胺则下降了61.7%,降低了鱼露的鱼腥味.研究结果为靶向改善传统发酵鱼露的品质、风味和食用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 发酵盐厌氧菌 鱼露 氨基酸态氮 生物胺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闸蟹下脚料加工水解蛋白粉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闸蟹下脚料为加工大闸蟹产品(如香辣蟹、蟹黄酱等)所产生的余料,其中以蟹腿为主,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若当作废料投放到环境中易腐败变质,会产生一列环境问题.该文以大闸蟹腿为原料,通过筛选不同酶以及优化不同酶解条件,确定最佳水解工艺,最后冷冻干燥得到水解蛋白粉.研究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水解效果最好,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50℃,pH=7,料液比18:100(g:mL),加酶量1500 U/g,酶解时间3.5 h.水解蛋白粉的氨基酸含量为66.85 g/100g,呈味氨基酸高达26.15 g/100g,分子质量<1000 Da的肽段占比89.61%.上述结果表明,制得的水解蛋白粉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易于吸收,营养价值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雌、雄鱼myostatin基因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性成熟雌鱼体重显著高于雄鱼.鱼体肌肉占体重的40%-60%,肌肉生长是生长性状的核心,而myostatin(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mstn基因在半滑舌鳎雌、雄鱼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龄鱼的9个组织中,mstn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发育时期的肌肉组织定量结果显示,1龄和2龄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而在选取的其他时期,雌、雄鱼之间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stn基因的表达位置在肌纤维边缘,即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位置.本文系统研究了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mstn在半滑舌鳎雌、雄鱼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原因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myostatin 肌肉生长发育 qRCR 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搅碎均匀的鱼肉样品经乙腈-10%三氯乙酸(6∶4,体积比)提取,10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后,使用Agilent SB 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与体积、吸附剂种类与用量对目标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评价了6种目标物在不同鱼肉基质中的基质效应。在优化条件下,6种替考拉宁组分在4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目标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在5.0、10.0、2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各组分的回收率为84.3%~93.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不大于7.0%和6.2%,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5~2.0μg/kg和2.0~5.0μg/kg。采用该方法对采集的9种40个鱼肉样品进行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替考拉宁组分。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组分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替考拉宁 QuEChERS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鱼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生理代谢、肌肉品质及营养价值比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地区稻田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生理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评价其肌肉品质,为华南地区稻田养殖小龙虾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稻田养殖的小龙虾(武汉组)和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稻田养殖的小龙虾(韶关组)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理代谢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武汉组小龙虾肌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韶关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韶关组(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均显著高于韶关组(P<0.05)。武汉组小龙虾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韶关组小龙虾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武汉组小龙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韶关组(P<0.05),但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韶关组(P<0.05)。【结论】武汉组小龙虾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肌肉营养价值高于韶关组,总体质量好于韶关组。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肌肉品质 生理代谢 营养价值 稻田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岛礁海域金带齿颌鲷鳃组织和肠道菌群结构及其肠道菌群对碳源的利用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南海岛礁海域金带齿颌鲷(Gnathodentex aurolineatus)鳃组织和肠道菌群结构及其肠道菌群对碳源的利用特征,从南海3个岛礁海域采集优势岛礁鱼类——金带齿颌鲷的鳃组织和肠道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利用Biolog Eco微板法分析可培养肠道微生物的碳代谢功能。结果显示,各海域金带齿颌鲷鳃组织和肠道样品微生物菌群存在较高相似性,但门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所有样品共有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为151个,其中永暑礁肠道样品的OTU数高达1022个,琛航岛肠道样品OTU数仅492个;门水平上,鳃组织和肠道样品共有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特有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属水平上,鳃组织共有优势属为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Marispirillum属、Pandoraea属;肠道样品中共有优势属为埃希氏–志贺氏菌属和拟杆菌属,其他优势属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的代谢活性和对氨基酸、糖类、脂类3类碳源的利用率由高到低均为渚碧礁组(ZB)、永暑礁组(YS)、琛航岛组(CH),3组间差异显著(P<0.05);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代谢类相关功能基因所占比例高,对3类碳源的利用与可培养菌群碳源利用规律一致。研究表明,金带齿颌鲷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较高的碳源代谢能力,后续可尝试从肠道微生物中挖掘高产酶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