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平养蛋鸭种蛋智能收集和标记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平养蛋鸭只能采用家系选育法而不能采用个体选育法,这是因为在平养条件下很难实现蛋鸭与所产蛋的准确对应。蛋鸭家系选育法的主要缺点是复杂,劳动强度大,准确度低,严重影响选种的精度和效率。在平养环境下实现蛋鸭个体选育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智能化无应激的精确识别和标记蛋鸭个体与其所产种蛋的方法。该文以蛋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养蛋鸭种蛋智能收集和标记系统设计框架,给出了上位机和下位机的组网拓扑图和逻辑控制算法。该系统采用射频技术和光电传感器技术融合,实现了蛋鸭产蛋个体的准确识别,识别正确率为100%。利用非接触式喷码打印技术将蛋鸭个体编号信息记录在其所产种蛋蛋壳上,解决了蛋鸭个体与所产鸭蛋对应关系的无应激自动记录难题。设计并实现了集种蛋收集和标记于一体的新型集蛋装置。该装置由集蛋区、调整区和喷印区3部分组成。集蛋区采用梯形凹槽结构和EVA海绵弹性触面设计,消除了种蛋在加速滚落过程中积累的动能,种蛋的破损率低于1%。调整区采用滑触式种蛋姿态导向设计,种蛋姿态调整的合格率达到了99.80%,保证了蛋壳长轴截面作为喷印面,使喷印的字符最大程度保持完整性。喷印区采用连续式油墨喷码机完成蛋鸭个体与种蛋对应关系的标记,喷码标识清晰可读合格率为98.2%。该研究可为蛋鸭生产过程中个体产蛋行为分析和种蛋信息的自动收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动化 识别 在线系统 产蛋跟踪 RFID 喷码标记 姿态调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PCN 222对酶抑制法的增敏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成了一种命名为多孔配位网络结构222(PCN 222)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并将其用作农药残留检测中酶抑制法的新型增敏剂。对所制备的PCN 222微观形态、结构、X射线衍射(XRD)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表征。证明该MOFs是一种多孔的棒状结构(棒状结构主轴为六面体),并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强的热稳定性。基于PCN 222的性能,在有机磷农药快检中添加PCN 222材料,增强了传统酶抑制法的灵敏性。为进一步研究,将毒死蜱选为模型分析物,在最佳条件下,吸光度变化量提高了68.8%(3 min内)。此外,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点,为复杂样品基质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实用工具。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多孔配位网络结构222 毒死蜱 酶抑制法 增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水稻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21世纪以来,浙江省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水稻穗型、株高、叶形、叶色、花器等性状突变体种质资源的概况,开展相关突变性状的分子定位、克隆、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水稻新品种培育的促进作用。对浙江省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辐射选育而成的245个水稻新品种的分析发现,其中89.9%的品种源自辐农709和浙辐802;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不育系的81.8%源自辐农709。浙江省辐射育种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揭示,继续深入开展水稻辐射诱变创制突变体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丰富水稻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水稻 辐射育种 突变体创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收栽培下高胡萝卜素甘薯的品质特征分析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早收栽培下不同胡萝卜素甘薯类群的食用品质差异,通过早收栽培试验,测定60个品系薯块的胡萝卜素、干物质、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及食味,比较不同的胡萝卜素类群及其薯块膨大类型和干物质类型的营养与食味差异,并对薯块营养成分、食味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收栽培下高胡萝卜素类群的熟薯还原糖含量和食味有一定的优势,在食味指标上黏度优势极显著。高胡萝卜素类群早膨大类型营养与食味明显优于晚膨大类型,且食味与中胡萝卜素类群早膨大类型相当,极显著优于低胡萝卜素类群早膨大类型。高胡萝卜素类群中干物质类型的熟薯糖分和食味与中胡萝卜素类群中干物质类型相当,极显著优于高、中、低胡萝卜素类群的其它干物质类型。橘红肉甘薯的食味主要与熟薯可溶性糖含量和薯块膨大特性有关。因此,在早收栽培下,高胡萝卜素甘薯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其早收栽培时,宜选择薯块膨大早、干物质含量中等、熟薯可溶性糖含量超过12%的品种。本研究结果为高胡萝卜素甘薯的鲜食利用及其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甘薯 高胡萝卜素 早收栽培 营养成分 食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传统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分子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受到技术本身缺陷及其他风险因素的限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本研究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分别比较分析了CRISPR/Cas9系统与前两代基因编辑技术(ZFNs和TALENs)和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差异。至今为止,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实现了定点突变诱导(插入,缺失或修饰等)。由于成本低廉、操作简易和突变诱导率高等特点,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项高效植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研究的分子操作技术手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基因工程育种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核桃粕蛋白工艺及其氨基酸分析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新疆核桃粕为实验原料,利用亚临界水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分别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p H值为单因素研究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因素水平,以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核桃粕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核桃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 H 9.0、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133℃,此条件下的蛋白提取率可达到75.01%。氨基酸的结果分析表明:氨基酸种类齐全,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3种含量最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的59.7%,必需氨基酸占20.03%。亚临界水提取蛋白的提取率较高,操作方便,适用于核桃粕蛋白提取。

关键词: 核桃粕 亚临界水 蛋白提取 响应面 氨基酸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毒酶和消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处理二化螟3龄幼虫9、12、15 d后,死亡率分别为38.89%、57.41%、85.19%,显著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等其他提取组分处理二化螟幼虫后的死亡率。进一步从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获得组分1(Fr1)和组分5(Fr5),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具有较高毒性,以0.05 g·mL~(-1)浓度混入人工饲料饲喂3 d后死亡率分别为85.00%和67.67%,说明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香根草中总蛋白、纤维素、总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9.45μg、1.61%、1.45%、4.00%,均显著低于水稻中相应营养物质含量,其中水稻中蛋氨酸含量是香根草中的7.0倍。而香根草中单宁含量则显著高于水稻中的含量,是水稻中的1.31倍。此外,二化螟取食水稻和香根草3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和蔗糖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幼虫体内相应消化酶的活性;6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9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与取食水稻的3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性也有所降低,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香根草作为二化螟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抑制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P450酶的活性,使幼虫逐渐丧失解毒代谢能力,最终死亡;二是香根草相对水稻营养物质匮乏,二化螟幼虫取食香根草后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致死作用 营养物质 解毒酶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硬脂酰乳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硬脂酰乳酸钠(SSL)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的断奶仔猪336头,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各组仔猪饲粮中SSL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250、500、750、1 000和2 000 mg/kg,试验分2个阶段,每阶段21 d。试验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等血清生化指标及能量、干物质、氮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00、750和1 000 mg/kg SSL能显著降低仔猪第2阶段料重比(P<0.05),添加1000 mg/kg SSL显著降低全期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SSL有降低试验第42天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血清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及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值的趋势,且当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饲粮中添加SSL能显著提高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并且有提高氮及能量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当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SSL能降低仔猪料重比,提高饲料养分尤其是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关键词: 硬脂酰乳酸钠 断奶仔猪 粗脂肪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2个SOC1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SOC1转录因子在红掌中的成员及作用机制,采用5'/3'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这2个SOC1基因的完整编码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这2个基因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这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获得的2个基因核苷酸长度分别为651 bp和642 bp,命名为Aa SOC1-1和Aa SOC1-2;2个转录因子在二级结构上均有螺旋、折叠和转角,未发现其他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二者与单子叶植物同类蛋白距离较近,与红掌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一致。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个基因均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表达,但表达水平略有差异。研究认为,从红掌中克隆的2个SOC1转录因子可能定位于线粒体而非细胞核中,二者在序列组成和表达模式上既有保守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预示它们在功能上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 红掌 SOC1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功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不同海拔梯度山地雨林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功能.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局部有所波动;雨季前期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有效调蓄水空间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有效调蓄水空间在不同海拔区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渗透性能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非毛管孔隙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海拔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均占总厚度的一半以上,枯落物厚度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枯落物总蓄积量和半分解层蓄积量占枯落物总蓄积量的比例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低海拔枯落物分解速度较慢,高海拔枯落物分解速度较快.不同海拔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自然含水率、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量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各海拔未分解层均高于半分解层,而有效拦蓄量深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局部有所波动.综合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变化规律可知,高海拔拦蓄能力较强,低海拔较弱.不同海拔枯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枯落物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而降低,12 h后枯落物吸水速率逐渐趋于饱和.不同海拔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可用对数方程表示;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可用冥函数方程表示.综合分析各项因子,低海拔热带山地雨林水源涵养能力普遍低于高海拔.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山地雨林 枯落物 土壤 水文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