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渔民增收机制之探讨
《中国水产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一直以来,农民增收始终作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渔业是农业中提供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保障国内水产品供给、丰富国民的菜篮子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层次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渔民的收入水平也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C-型凝集素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分析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EST筛选结合重测序法获得合浦珠母贝一种C-型凝集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oLEC1)。PoLEC1全长988 bp,5'-UTR为33 bp,3'-UTR为101 bp,开放阅读框为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68 ku,理论等电点约5.83。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信号肽(Met1-Ser19)和糖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oLEC1与其它物种C-型凝集素的的糖识别结构域序列的同源性在18.8%~28.6%,相似性在28.9%~50.0%之间。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oLEC1与栉孔扇贝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oLEC1 mRNA在消化腺、外套膜、性腺、闭壳肌、肠、鳃和血淋巴组织均有表达,在消化腺中的表达分析表明,经溶藻弧菌刺激后2 h表达显著下调,而在4和24 h后表达显著上调。利用PoLEC1成熟肽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制备包涵体后,用IDA HisBind树脂纯化得到单一的重组蛋白,凝菌试验表明该蛋白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凝集作用。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C-型凝集素基因 RT-PCR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特殊感受器的电生理反应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对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特殊感受器的感觉生理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刺激时,无眼侧特殊感受器神经产生诱导放电信号,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能对机械刺激产生反应;化学物质刺激时,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无眼侧特殊感受器神经的诱导信号的反应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对化学刺激产生反应;不同化学物质刺激强弱顺序:沙蚕提取液>L-精氨酸>L-甲硫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二甲亚砜>L-甘氨酸>L-丙氨酸。实验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具有对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产生反应的双重感觉功能。据推测,这种皮肤感觉器官可能是一种与摄食有关的,在摄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体表感觉器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澜沧江老挝纹胸鮡Cytb基因的序列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
《遗传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老挝纹胸鮡是分布于澜沧江流域的一种特有鱼类,喜激流底栖生活。为了解其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变异,文章分析了129尾采自澜沧江8条支流水系的老挝纹胸鮡mtDNA细胞色素b基因1 138 bp的序列变异,共发现16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15个单倍型。澜沧江老挝纹胸鮡遗传变异较低,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是h=0.299,π=0.299,有3个种群甚至没有变异,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内变异大于各种群间变异,种群间没有差异。对老挝纹胸鮡所有种群进行的单倍型错配分布呈现单峰型,中性检验结果均为负值(Tajima's D=?2.36965,P<0.02;Fu's Fs=?20.975,P<0.05)表明,澜沧江老挝纹胸鮡自然种群可能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事件。
关键词: 老挝纹胸鮡 mtDNACytb 遗传结构 种群扩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C1q结合蛋白(PmC1qBP)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1q结合蛋白(C1qBP)是补体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能与游离的补体分子C1q的胶原样区相互作用并启动多种细胞反应,包括增强吞噬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杀伤、诱导趋化作用,从而增强生物体的免疫性。本实验从构建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并克隆了PmC1qBP基因。为研究PmC1qBP在斑节对虾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半定量和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比较了PmC1qBP基因在雌雄个体不同组织及卵巢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雌雄个体的PmC1qBP基因在性腺、胃、血细胞、肠中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PmC1qBP在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时表达量低,从糠虾幼体至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量有所增加并趋于稳定,揭示PmC1qBP是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的重要功能基因。应激实验结果表明,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6 h后PmC1qBP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提示PmC1qBP参与了斑节对虾天然免疫应答,暗示其在斑节对虾先天性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抗菌肽基因应答WSSV侵染的表达及其SNP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实验,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应答病毒侵染后,已知的3种抗菌肽(对虾肽)在肝胰腺、肌肉、肠和鳃4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虽然3种抗菌肽表现出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即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趋势和表达丰富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就同一个组织而言,3种抗菌肽在1~120 h WSSV侵染区间内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0 h(未侵染病毒)时,3种抗菌肽的表达量极低(为0);在6~24 h期间,检测到明显的表达量;48~120 h期间,3种抗菌肽的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暗示3种抗菌肽在对虾机体内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各类型中国明对虾抗菌肽的SNP位点进行了筛选,进一步对不同SNP类型与抗WSSV或易感WSSV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种抗菌肽基因的SNP位点很少,且在抗性和易感对虾群体内不存在明显的偏向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在金鳟和哲罗鲑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以15.0 mg/kg剂量肌肉注射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金鳟和哲罗鲑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取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肝脏、肾脏,测定其中的恩诺沙星浓度,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鱼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后,血浆、肝脏和肾脏中药物浓度-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金鳟体内的药物吸收量较小,吸收分布速率和消除均较快,而哲罗鲑鱼体内的药物吸收量较大,吸收分布速率和消除均慢。恩诺沙星在金鳟体内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410 7、1.678 1、4.338 5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3.674 2、47.387 5、33.659 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26.370 5、7.540 5、247.685 5μg/(g.h)[或μg/(mL.h)];恩诺沙星在哲罗鲑鱼体内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分别为1.545 3、3.538 7、5.761 9 h,T1/2β分别为78.696 8、39.626 6、41.332 6 h;AUC分别为191.550 7、60.104 0、233.993 1μg/(g.h)[或μg/(mL.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改良品系与体质量、体长性状相关的TRAP标记筛选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TRAP标记对一个鲤(Cyprinus carpio)改良品系72个个体进行扩增,采用其中25个多态性较好引物组合用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分析25对引物在体质量差异显著的2组鱼中频率差异显著的位点,初步筛选出与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相关的TRAP标记。将初步筛选的TRAP标记用于随机群体132个个体进行位点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5个TRAP分子标记共扩增出35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30个,平均多态性比率6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19,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329,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初步筛选出的3个TRAP位点(gh1Trap04–140、4rTrap04–308、igf4Ga5–135)中,4rTrap04–308与体质量、体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利用TRAP这一新型分子标记对1个鲤改良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寻找出1个可能与鲤体质量,体长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位点,旨在为鲤体质量、体长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鲤 T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体质量 体长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