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又称SCRV)引起的病毒病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口黑鲈病害研究报道最多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在大口黑鲈原产地美国,LMBV广泛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引起科研人员和养殖人员的高度关注。论文综述了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的来源、地理分布、传播途径、致病性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病的防控进行了展望,对于国内大口黑鲈病毒病的研究和预防具有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α-甲基睾丸酮和来曲唑对尼罗罗非鱼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质量浓度为10 mg/kg的17α-甲基睾丸酮(MT)、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分别对尼罗罗非鱼进行腹腔注射,在注射后12、24、48 h和7、14、21 d检测P450arom、11β-HSD2、P450scc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基因表达量均先下调,而后回升。注射MT后,最先受到抑制的是P450scc基因,其次是P450arom和11β-HSD2基因。11β-HSD2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后7、14、21 d时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4 d时的表达量降至最低;P450scc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后12、24、48 h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4 h时表达量降至最低;P450arom基因至48 h时表达量降至最低,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注射LE后,P450arom和P450scc基因的表达较11β-HSD2基因先受到抑制。11β-HSD2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后48 h,7 d、14 d时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7 d时降至最低;P450scc基因和P450arom基因的表达量均在注射后48 h时表达量降至最低,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MT可能是通过调节P450scc基因水平来降低P450arom的表达量,而LE则通过直接调节P450arom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罗非鱼类的性别形成。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17α-甲基睾丸酮 来曲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激活液、K~+浓度及保存时间对日本鳗鲡精子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6种不同盐度(34、32、30、28、26和22)激活液、3种不同K+浓度(25 mmol/L、30 mmol/L和35 mmol/L)稀释液和不同保存时间(0 h、24 h、48 h、72 h和96 h)条件下,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子的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激活液盐度为30时精子活率和运动精子百分比均最高,对应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和平均路径速度均最高,由此推测自然界中日本鳗鲡产卵环境的盐度在30左右;稀释液中K+浓度为30 mmol/L时精子活率和运动精子百分比均最高,对应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和平均路径速度(VAP)均显著高于25 mmol/L和30 mmol/L(P<0.05),据此推算出精子稀释液的最佳渗透压为796.68 kPa;随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活率逐渐降低,稀释液中K+浓度为30 mmol/L时保存时间可达到96 h,并且精子活率与K+浓度为25 mmol/L、35 mmol/L时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流作用网衣过程的数值模拟
《南方水产科学 》 2011
摘要:网衣是深水网箱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网箱系统中受力最为复杂的部件之一。文章介绍了水动力作用下一种基于集中质量法的网衣数学模型,并引用前人的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此数学模型在不同配重(GW 1=400 kg和GW 2=800 kg)和流速(U=0.3~0.6 m.s-1)条件下分别对网衣所受的水流力、网衣形状和网衣运动位移三者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网衣达到稳定状态前、后网衣受力变形的计算结果,揭示了网衣在水流作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配重及流速大小对网衣受力、变形及运动特性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24和VP26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的病毒,目前并没有有效治愈该病毒病的方法。论文将WSSV-VP24与WSSV-VP26的部分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BAD/gⅢA中,构建重组载体pBAD/gⅢA-VP24、pBAD/gⅢA-VP26,并转化入大肠埃希菌Top10感受态细胞中。L-阿拉伯糖诱导重组体,Western blot分析表明VP24和VP26获得表达,采用Co2+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分析表明VP24和VP26多抗效价均为1∶800。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VP24 VP26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溴联苯醚对剑尾鱼毒性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四溴联苯醚(tetrabromodiphenyl ether,BDE-47)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肝脏还原型谷光甘肽(GS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DE-47对剑尾鱼毒性作用属于高毒.GST和EROD活性在0.02mg·L-1BDE-47污染胁迫下即被显著诱导;72h和168h后GSH含量均受到抑制,168h时达到最低值;随着BDE-47暴露浓度的增加,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MDA含量则先下降后逐渐上升.其中,MDA和EROD响应较为敏感,在作为BDE-47暴露的生物标记物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只能间接反映污染物对生物造成应激效应的程度,对BDE-47的致毒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车式增氧机性能试验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水车式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以及实际养殖池塘试验中上下水层溶解氧变化。结果表明,水车式增氧机对于水深为1 m以内的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增氧和搅拌效果,开启100 min左右,可使距增氧机10 m、水深0.9 m处水体溶氧值从6.5 mg/L左右上升到8.7 mg/L左右,和上层水体溶氧值趋于一致;运转时可形成一股较大的定向水流,对鳗鱼等喜好水流的鱼类较为适合。但水车式增氧机对<1.5 m的底层水体增氧作用较弱。本研究为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养殖的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肺鱼干扰素调节因子1基因(irf-1)的克隆及其在肉鳍类中的分子进化
《科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鳍类是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分为总鳍鱼类和四足类.其中总鳍鱼类现生的物种包括腔棘鱼和肺鱼.四足动物则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为了比较肉鳍类irf-1基因的结构特点和系统发育意义,本研究克隆了肺鱼irf-1基因cDNA全序列,并与肉鳍类中其他物种的irf-1基因进行了比对分析.IRF是与自然免疫相关的蛋白质,目前已发现了11个家族成员,其中irf-1和irf-2是最先被发现的2个成员,在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IRF-1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其他类群中鲜有报道.与已报道的irf-1基因一样,肺鱼的irf-1基因可读框的前345核苷酸非常保守,在其C端也含有1个反式激活区(transactivationdomain)和1个IRF结合域2(IAD2)的模体.虽然肺鱼与四足动物最近的共同祖先距今有417个百万年之久,但跨肉鳍类的序列分析显示,IRF-1氨基酸及其基因序列在肉鳍类中都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显著的系统发育意义.用IRF-1氨基酸序列所构建的肉鳍类系统发育与已有报道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