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特征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回归分析,对2012-2019年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舆情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发生区域、风险诱因、行业、产业链环节及报道媒体的特征揭示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发生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舆情事件发生具有周期性,夏秋为高峰期;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为舆情问题事件高发区域;风险诱因具有复杂性,"违禁农兽渔药及农兽渔药残留"(27.03%)、"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22.06%)和"非法添加"(15.00%)为前三诱因;发生行业具有集中性,多在种植业(30.10%)和畜牧业(29.86%);问题多出现在产业链前端,即生产和初加工环节;报道问题事件的首发媒体主要为报纸(45.30%)和网站(43.59%).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舆情监测 舆情风险 舆情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适宜稻田施氮量以保障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提升,协调土壤养分和水稻品质之间的供需平衡。【方法】以“沪旱61”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了4个稻田施氮量(折合纯N分别为0、100、200和300 kg hm-2)以解析稻田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施氮处理的水稻产量在5.2~9.0 t hm-2范围,比对照提升41.0%~71.7%。随施氮量的增加,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下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下降,降幅分别达9.7%~45.5%和23.3%~70.7%。稻米食味品质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关键因素。统计学分析表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保证水稻稳产和稻米品质提升的前提下,“沪旱61”水稻栽培的最佳氮素用量为200 kg hm-2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施氮量 长期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β-葡寡糖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探究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了Caco-2细胞体外肠炎模型,探究不同聚合度(DPs)灵芝β-葡寡糖的抗炎活性和作用机制.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活性氧(ROS)的水平可知,不同聚合度灵芝β-葡寡糖组分均能抑制LPS诱导的Caco-2细胞中IL-1β、TNF-α及ROS的释放;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其抗炎机制进行探究,发现灵芝β-葡寡糖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Caco-2细胞NF-κB p65蛋白的水平.说明灵芝β-葡寡糖能通过调节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从而在肠细胞中产生抗炎作用,其中聚合度为8-24的F3组分作用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灵芝β-葡寡糖在抗炎功能活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灵芝 β-葡寡糖 CACO-2细胞 抗炎 NF-ΚB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旱直播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旱直播旱管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籼型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一次性基施氮肥处理:零氮(N0,不施氮)、低氮(N1,90 kg∕hm2)、中氮(N2,150 kg∕hm2)、高氮(N3,210 kg∕hm2),在生育期内测定不同处理的‘八月香’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质量,并于成熟期考种,测定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八月香’在增施氮肥处理下产量显著增加,结实率、千粒重无显著变化,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分蘖数、叶片SPAD值、茎、叶、穗干物质质量也显著增加。增施氮肥导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150 kg∕hm2处理下‘八月香’产量和米质较高。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八月香’ 氮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种业制度体系的历史演进和路径优化——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业制度体系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奥斯特罗姆的多层次制度分析框架,立足国际背景研究中国种业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为完善中国种业制度体系建设和加快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种业制度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历史演进过程.一方面,宪政选择层面的制度奠定了种业制度的实践基础,体现在推动种质资源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和种业企业培育等方面;另一方面,集体选择层面的种业地方实践及操作规则层面的种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了宪政选择层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种业制度体系建设方向要在宪政选择层面上健全种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集体选择层面上深化种业产业化制度改革,在操作规则层面上加强对种业企业的金融服务,进而提升中国种业创新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 种业振兴 粮食安全 制度体系 历史演进 路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对上海市保护单位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的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当前规模化和多样化的种质分散于不同保护单位,不利于资源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的工作流程研发了以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为主要角色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为保护单位建立了管理系统模块,保护单位管理员可进行本单位的种质资源数据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申请审核和利用成效管理,促进各保护单位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化和共享服务。为资源用户创建了申请共享和利用反馈机制,主要提供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服务、申请利用服务、利用成效反馈服务等,可同时申请多个保护单位的种质。为主管单位提供全面调查的统计汇总信息,包括全市资源存量、资源分发利用、资源利用成效等信息,实时掌握资源共享动向和利用成效。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为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效率。

关键词: 种质资源 保护单位 共享服务 信息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现状

食用菌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方法,总结香菇(Lentinula edod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侧耳属(Pleurotus)等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情况,梳理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的应用,分析存在问题,并进行前景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氮源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6.10 mm∕d,以木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84 mm∕d;以麸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为4.01 mm∕d,以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19 mm∕d。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糖蜜为主要碳源时,菌丝生物量达8.04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8.69%;以麸皮为主要氮源时,菌丝生物量达7.90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6.5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与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碳氮源的菌丝生物量与菌丝接种后在木屑试管中的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糖蜜和麸皮是香菇液体菌种最佳的碳氮源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香菇液体菌种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物量 发酵固形物体积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密瓜型甜瓜新品种‘东方蜜4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方蜜4号’是以自交系M06-1-3为母本,M1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中熟厚皮甜瓜新品种。果实椭圆形、黄皮全网纹,平均单果质量2.0kg。果肉橘红色,肉厚4.0cm左右,肉质脆爽、多汁,折光糖含量16%以上。春季栽培全生育期约110 d,夏秋季栽培约80 d,果实发育期40 d左右。植株长势中等,综合抗病性强。适合于各类设施和保护地栽培。平均产量39.9 t·hm~(-2)以上。

关键词: 哈密瓜 设施栽培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胞外囊泡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胞外囊泡(BEVs)是一类由细菌分泌的可携带和转运各种物质的纳米级颗粒,在母源细菌与宿主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EVs可携带母源细菌源抗原成分参与免疫反应信号通路,实现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疫苗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肠道中的BEVs可刺激黏蛋白产生,增强肠道屏障效应、降低肠道炎症,既能作为修复肠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潜在药物,也可作为评估肠道损伤情况的标志物;BEVs还可通过调节糖和脂质代谢的信号通路调节宿主代谢。反过来,宿主也能影响细菌及其BEVs的分泌。本文综述了BEVs的组成及其在宿主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代谢过程中作用机制,以期为BEVs在临床和生产应用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菌胞外囊泡 宿主 互作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