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额尔齐斯河黑鲫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黑鲫(Carassius carassius)的胚胎及仔鱼发育规律,填补人工繁育空白,丰富其繁殖生物学数据,本研究在额尔齐斯河水域收集黑鲫亲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对其早期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黑鲫胚胎在(19.89±0.64)℃温度条件下,历经110 h 35 min孵化出膜,共需要积温2274.54 h·℃;黑鲫胚胎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后50 min胚盘隆起, 6 h 40 min发育至囊胚, 17 h 20 min发育至原肠胚,26 h 20 min发育至神经, 37 h 20 min出现肌节, 70 h 35 min出现心跳, 110 h 35 min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共7个阶段(26个时期);孵出1 d的鱼苗全长(4.45±0.12) mm,卵黄囊饱满,静卧于水底,2d后鱼苗全长(5.13±0.18)mm,色素沉淀增加,出现短暂游动,3d后鱼苗全长(5.69±0.17) mm,对外界刺激敏感,卵黄囊吸收完毕,臀鳍和尾鳍清晰可见。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额尔齐斯河黑鲫在人工催产条件下的早期发育的时序及特征,将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黑鲫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螺旋梯级干燥工艺优化及验证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南极磷虾粉螺旋干燥工艺参数,获得高质高效的南极磷虾粉干燥工艺,实验采用螺旋干燥实验装置,对南极磷虾梯级干燥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Box-Behnken原理设计优化试验,研究第一梯级干燥温度,梯级干燥切换节点,第二梯级干燥温度对干燥时间、脂肪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因素对干燥时间、虾青素含量影响顺序为第一梯级干燥温度(A)>第二梯级干燥温度(C)>梯级切换水分含量(B),对脂肪含量影响顺序为梯级切换水分含量(B)>第一梯级干燥温度(A)>第二梯级干燥温度(C)。响应面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为第一梯级干燥温度105°C、梯级切换水分含量50%、第二梯级干燥温度88°C,在此条件下,干燥时间、脂肪和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60 min、16.83%、159.32μg/g,螺旋梯级干燥下的南极磷虾粉品质优于恒温干燥。研究表明,使用优化后的螺旋干燥工艺能在保障干燥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虾粉品质。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高品质生产和南极磷虾粉船载加工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螺旋干燥 干燥工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及其对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发现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在去除水体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水质调控措施,在渔业生态环境调控方面应用广泛。文章从水生植物修复手段、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对渔业水域典型污染物的作用等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明确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在水质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生态调控手段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该调控手段的研究方向,可为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提供更优方案。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附生微生物 渔业环境 水质调控 生态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毒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于海上吹填、疏浚、挖沟等用海活动日趋频繁,导致相关海域悬浮物浓度急增,悬浮物已成为海洋水域中较为普遍的污染物。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海洋生物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本文首先简述了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影响的作用方式,然后重点综述了悬浮物对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包括:底栖类、浮游生物、鱼类、虾蟹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大小。目前,有关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多限于急性致死效应及应激效应。悬浮物的浓度、粒径大小和组成成分,以及海洋生物种类、年龄阶段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悬浮物的生态毒性。在对比分析悬浮物对不同种类海洋生物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得出悬浮物对海洋生物毒性大小大致为:海洋甲壳类>鱼类>浮游藻类,海洋甲壳类对悬浮物最为敏感,因此海上施工作业应重视对海洋甲壳类的保护。此外,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致死浓度在实际海水环境中几乎很难达到,反而相对低的浓度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效应却是长期的、慢性的,但其后果不容忽视。在评价海洋工程的生态影响时,需要重视评估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长期效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级别警戒浓度,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悬浮物 海洋生物 急性毒性 海上施工 生态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弹状病毒糖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鳜弹状病毒引起的病害频发,该病毒传播快,致病性强,是引起鳜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鳜弹状病毒基因组编码 5 个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 G是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为实现该抗原蛋白的大量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鳜弹状病毒糖蛋白 G片段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 pFastBac1 中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转移载体 pFastBac-G,再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与抗性筛选后获取重组杆粒 rBacmid-G,随后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杆粒转染 Sf9 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获取到的P3 代重组病毒感染 Sf9 昆虫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 SDS-PAGE检测,成功表达后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随后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大于 50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而对照组无条带,表明制备的抗原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鳜弹状病毒糖蛋白G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本试验结果可为鳜弹状病毒糖蛋白 G疫苗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鳜弹状病毒 糖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重组杆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特性及干燥动力学模型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在螺旋轴套加热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建立干燥模型以准确模拟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通过研究不同干燥温度(90℃、110℃、130℃)、堆料厚度(10 cm、20 cm、30 cm)和搅拌速度(4 r/min、6 r/min、8 r/min)下南极磷虾的水分含量、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干燥曲线特征,选用8种经典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检验值X~2、均方根误差RMSE为模型拟合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干燥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适干燥模型拟合方程。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在干燥开始10 min内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整个干燥过程以降速干燥为主,恒速干燥阶段较少;对南极磷虾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影响关系为干燥温度>堆料厚度>搅拌速度;试验条件范围内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1.920 9×10-9~3.971 7×10-9,干燥活化能为15.64 kJ/mol,易于干燥;Logarithmic模型为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的最佳模型,该模型拟合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南极磷虾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提供新的干燥模式,为螺旋轴套加热干燥工艺研发、装备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螺旋轴套加热 干燥特性 干燥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α-生育酚转移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育酚转移蛋白(α-tocopherol transfer protein, α-TTP)是一种可以结合维生素E的蛋白,在协助机体转运和调控维生素E含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E能够影响鱼类垂体中生长和繁殖相关激素的分泌,这是否与α-TTP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本实验旨在探究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垂体α-TTP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酯) 0、200、400、800和1 600 mg/kg,对半滑舌鳎成鱼(464.0±2.6) g进行持续60 d的养殖实验;另外,在L-15培养基中添加0、18和54μmol/L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细胞进行为期3 d的体外原代培养实验。分别取垂体组织和垂体原代细胞,克隆α-TTP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α-TTP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α-TTP基因全长3 964 bp,编码293个氨基酸;α-TTP基因在半滑舌鳎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肾脏,在胃中表达量最低;α-TTP基因表达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00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细胞培养液中维生素E浓度的升高,α-TT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维生素E能够影响垂体中α-TTP基因的表达,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维生素E能够显著促进半滑舌鳎垂体α-TTP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探讨α-TTP在介导维生素E影响鱼类生长与繁殖方面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维生素E 半滑舌鳎 垂体 α-生育酚转移蛋白(α-TT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构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蛤仔生长存活模型并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了 3因素(温度、盐度、密度)和3水平(-1、0、1),以稚贝壳长为响应值,探究温度、盐度、密度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表明,培育73 d后,温度、盐度、密度的二次效应对蛤仔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温度、盐度、密度的升高,蛤仔壳长生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表现出抛物线形特征,其中盐度对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然而,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蛤仔壳长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壳长预测值Y对应自变量温度(T)、盐度(S)和密度(D)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6.331 05+0.276 5T+0.573S+0.689D-0.005 66T2-0.013 7S2-0.115 9D2.本研究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方程构建了不同环境下蛤仔苗种的生长模型,得出稚贝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24.32 ℃、盐度21.13、密度2.88×104粒/m2,在此条件下蛤仔稚贝平均壳长可达到最大值(4.07 mm).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温度 盐度 密度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低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试验设置3个盐度处理组(盐度15、20、25)和1个空白对照组(盐度30),对体质量为(20±5) 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为期96 h的低盐胁迫试验,分别于胁迫试验后的24、48、72、96 h对幼鱼进行相关组织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盐度下,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不受盐度影响,盐度小于20时对幼鱼存活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鱼在胁迫时间为24、48、72、96 h时所对应的低盐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5.649、7.058、10.041和10.260;与对照组(盐度30)相比,25盐度组幼鱼鳃组织出现轻微鳃小片弯曲、末端膨大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20、15盐度组鳃组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鳃小片弯曲粗大、不规则排列、基部增生与融合、线粒体丰富细胞增多、细胞空泡化和上皮细胞破裂等现象;20、15盐度组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生化指标大多在72 h时达到最高,在96 h时降低,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外,25盐度组的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在96 h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盐度为25~30时适宜绿鳍马面鲀幼鱼生活,盐度小于25时,幼鱼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幼鱼鳃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在低盐胁迫下幼鱼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关键词: 低盐胁迫 绿鳍马面鲀 鳃组织结构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氧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脾脏、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低氧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及其脾脏和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四指马鲅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往水中充入氮气,使水中氧气快速溢出降低水体溶解氧的含量。设置常氧组(6.33±0.15 mg/L)、中度低氧组(3.99±0.18 mg/L)和重度低氧组(2.05±0.15 mg/L)不同溶氧水平处理,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试验过程中关闭流水,用溶氧测量仪实时监测水体溶氧水平,通过调节充气阀大小保持相应的溶氧水平。采用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方法观察四指马鲅幼鱼心脏和脾脏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率方面,常氧组的四指马鲅幼鱼无死亡现象;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幼鱼胁迫23 h的死亡率为10.0%~13.3%,26 h为30.0%~40.0%,29 h为43.3%~53.3%。脾脏组织结构方面,与常氧组相比,中度低氧组幼鱼的白髓增多,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周围红髓稀散分布,黑素巨噬细胞数量减少;重度低氧组幼鱼的红髓面积扩大,白髓面积减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黑色素巨噬细胞极少出现;心脏组织结构方面,中度低氧组幼鱼心脏组织致密层变薄,海绵层心肌纤维变细,间距变宽,出现部分心肌纤维断裂现象;重度低氧组幼鱼致密层变薄程度加大,海绵层心肌纤维变细,间质空间相比低氧组扩张程度加重,部分心肌细胞破裂,细胞核突出,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会影响四指马鲅幼鱼的存活率,溶氧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组织结构损伤程度随低氧水平而加重。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急性低氧胁迫 脾脏 心脏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