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立足资源禀赋加强草种质资源选育与扩繁

北方经济 2023

摘要:内蒙古地处中温带,草种质资源丰富.草种业是草业的"芯片",内蒙古草种业发展亟待不断提升质和量,进一步开发利用生态型、功能型乡土草种,进一步加强育繁推管体系建设,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建议尽快制定全区范围内的草种质专业化生产规划及草种质量可追溯体系;着力推进草种质资源育种上突破,繁育上加强,推广上合理有序;重视草种质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理论能实战的草业精英;加强科技投入,助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尽快整合资源,健全草种质资源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依托草业联盟,聚焦草业技术突破,为内蒙古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及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草种业 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玉米种植的适宜滴灌水量,以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2(W_1)、645(W_2)、945(W_3)、1 275(W_4)、1 605 m~3/hm~2(W_5)及雨养无灌溉(W_0)6个不同滴灌水量处理,测定2019和2020年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0—6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滴灌水量的增加,玉米全生育时期耗水量逐渐增加,其经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随滴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W_4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处理。2019年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16 952.9 kg/hm~2,2020年为16 802.84 kg/hm~2,2年均以W_4最高;2019年W_4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W_4的经济产量分别比W_0和W_5高77.2%和7.3%。2019年W_4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_5,位于第三位;2020年W_4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显著高于W_0、W_1和W_5,但与W_2、W_3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采用1 275 m~3/hm~2的滴灌水量可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滴灌 玉米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摘要:【目的】明确干旱环境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评价抗旱性。【方法】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和产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度量值(D),并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较正常灌水处理有所降低、SPAD值有所上升;大丰10号和希森6号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或降幅较小,鲁引1号、大丰9号和冀张薯12号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品种间植株各指标差异明显,希森6号株高和茎粗表现最佳,分别为64.20 cm和12.63 mm;鲁引1号株高最低,为49.53 cm;冀张薯12号茎粗最小,为10.13 mm;华颂7号SPAD值最高,为53.03;冀张薯12号SPAD值最小,为39.73。干旱胁迫处理下,大丰10号在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和产量方面表现最佳,分别为1.88、170.80 g/株、0.12、34 750 kg/hm~2;冀张薯12号的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产量表现最差,分别为0.94、0.08、18 750 kg/hm~2;大丰9号干物质积累量最小,为121.78 g/株。干旱胁迫处理下,大丰10号和希森6号抗旱指数较高,分别为0.986和0.756。对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得到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57.807%,特征值为5.203;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0.281%,特征值为1.825。干旱胁迫处理下,大丰10号的综合抗旱度量值最大,为1.000。【结论】根据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和产量表现以及综合抗旱度量值大小,大丰10号抗旱性较强。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生长指标 产量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区农田肥力因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牧交错带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始于2004 年,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油菜-莜麦轮作,一年一熟制.试验设置 8 个处理: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NK(氮钾肥)、PK(磷钾肥)、NPK(氮磷钾肥)、M(羊粪)和NPKM(氮磷钾肥配施羊粪),2021 年种植作物为莜麦.调查了莜麦产量;采集各小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磷酸酶(PA)、硫酸酯酶(SU)、β-葡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α-葡糖苷酶(AG)、β-纤维二糖苷酶(B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连续 18 年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莜麦产量由高到低为NPKM>NPK>NP≈M>NK>N>PK>CK,施肥处理分别比CK增产 140.5%、108.7%、76.3%、71.1%、57.5%、48.2%和 20.8%,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 58.4%、52.1%、43.3%、41.5%、36.4%、32.5%和 17.0%.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幅度均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是CK的 5.35、2.29、10.07 和 4.89 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了土壤pH,除PK处理外,土壤pH均显著低于CK,NPKM和NPK处理的土壤pH又显著低于除NP和NK外的其他施肥处理.NPK和M处理显著提高了参与碳(AG、BG、BX和BCBH)、氮(LAP和NAG)、磷(PA)和硫(SU)循环的酶活性.二者配施后的NPKM处理进一步提升了酶活性,其AG、BG、BX和BCBH分别是CK的 1.71、1.87、2.05 和 2.11 倍,LAP和NAG分别是CK的 1.97 和 2.24 倍,PA是CK的2.24 倍,SU是CK的 3.11 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由养分因子驱动,其中AN、SOM和AP是关键的决定因子,分别解释了酶活性变异的 75.1%、5.7%和 4.6%.[结论]在农牧交错带薯粮油轮作条件下,长期氮磷钾平衡施肥可增加莜麦产量,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降低pH.单施羊粪也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但增产效果显著低于氮磷钾肥或氮磷肥,羊粪与氮磷钾肥配合提升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化肥和羊粪单独施用.

关键词: 栗钙土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莜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素抑菌机制和性能改进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细菌素(bacteriocin)是一种纯天然且具备长效广谱抑菌能力的肽类或前体多肽物质。具有不易形成耐药性、安全无毒、无色无味等优点,具有抑菌、保健、易于肠道益生菌定殖等作用,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疗等领域。消费者对纯天然“0”添加的诉求越来越高,出现排斥食品化学防腐剂的情绪。违法或过量使用化学防腐剂可能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甚至会对生物体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细菌素在提高食品品质与储存期限的同时,预防了化学防腐剂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并满足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需求。本文主要围绕着细菌素的来源、种类、功能机理、性能优化及对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开了综述,旨在为促进细菌素于众多行业中的有效使用和推广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细菌素 抑菌机制 性能优化 食品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阴山北麓向日葵需水规律及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向日葵需水规律,提高水氮耦合效应。【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定3个灌水量,分别为雨养W0、补灌W1(67.5 mm)和常规灌溉W2(135 mm),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不施氮)、推荐施氮N1(135 kg/hm2)、过量施氮N2(270 kg/hm2),研究水氮耦合对向日葵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利用率、水氮耦合效应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向日葵的产量、耗水量和氮肥利用率也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向日葵耗水量也增加,N1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2处理;W2N1、W2N2、W1N1处理的籽实产量较高;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向日葵籽实产量和耗水量的交互效应显著。灌水量对向日葵籽实粗脂肪量影响较小,施氮量增加向日葵籽实的粗脂肪量减少。灌水量增加籽实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优化施氮可增加籽实不饱和脂肪酸量。【结论】阴山北麓向日葵适宜的施肥灌水模式为补灌量159.2~177.1 mm,施氮量166~218.3 kg/hm2,12叶—现蕾期是需水需肥关键期,应保证该时期水肥供应。

关键词: 向日葵 水氮耦合 产量 耗水规律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菌草分子研究及生态修复应用的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摘要:巨菌草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点,已作为优质牧草和生态治理材料被广泛栽培应用,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区和重金属污染区修复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巨菌草引进我国时间较晚,关于巨菌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巨菌草的遗传分子标记、转录组学、抗逆等分子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挖掘巨菌草的饲用价值和生态修复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巨菌草 分子标记 转录组 生态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 2023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目前,在农业生产领域陆续出现了诸多新种植技术,为创造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提供了保障.特别是作为一种正在大范围推广的新兴技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实现轮作倒茬,克服土壤面积的有限性,发挥土壤肥力的无限性,同时充分利用光热、水分资源,增加产出和产值,提质增效,我国的很多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推广.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相关要点,对该技术的推广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带状 复合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藻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中国目前饲料资源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短缺的现状,开发非常规饲料促进豆粕和玉米减量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微藻因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可解决部分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并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微藻的营养特性,作为饲料对畜禽生产性能及畜禽产品品质的影响,调控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实现规模化应用在环境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展望,为新型微藻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藻 饲料 畜禽生长 畜禽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Seq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珍稀濒危植物是自然界当中的重要植物资源,对研究植物系统进化、生态环境恢复、植物抗逆生理、挖掘优异抗逆基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遗传信息缺乏,严重制约了其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基因组较大、基因信息复杂、遗传背景不清晰,因此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相对困难,而RNA-Seq技术拥有可以对无参基因组物种直接进行测序的优势,近年来在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中得到青睐。文章简介了RNA-Seq技术,综合近年研究总结了RNA-Seq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抗逆机制、次生代谢、生长发育调控及分子标记开发4个主要应用方向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对RNA-Seq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珍稀濒危植物转录组新研究思路的可能性。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技术 珍稀濒危植物 抗逆机制 次生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