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外源添加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离子后,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均呈现出递增趋势,相比对照,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为68.81 mm,增长率为21.40%;产孢量为2.58×10~7个/mL,增长率为21.13%;微菌核数量也随着外源添加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在培养5 d后,相比对照,其涨幅为51.53%;粗毒素分泌量在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增幅近1倍;细胞壁裂解酶活性随着外源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在80μmol/L时达到最强。此外,随着培养基中铁离子浓度的增加,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也相应增强,表现在当外源添加的铁离子浓度由0μmol/L增加至80μmol/L时,病情指数由35.00提高至62.20,增长率为77.71%。综上所述,外源添加铁离子不仅能够加速大丽轮枝菌的生长,促进产孢和微菌核的形成,还能够增强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

关键词: 向日葵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 微菌核 铁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与植被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已被证实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土壤与植被特征,但极端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类型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承载着牧区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对降水格局变化高度敏感,因此,研究草原土壤与植被特征对极端干旱的响应,对认知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预防和降低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矿化、微生物,以及植被群落特征、植被物候、功能性状对极端干旱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应对极端干旱气候的选择与适应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极端干旱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 植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深度合成技术滥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及应对措施(英文)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

摘要:深度合成技术主要是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人工智能方案,自动生成伪造的音视频、图像等内容。由于其操作简单,该技术迅速被相关用户普及。深度合成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深度合成技术滥用会威胁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产生社会信任危机,并且在著作权领域也会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本文试图分析深度合成技术滥用在著作权领域存在的风险及相关的应对措施,阐明深度合成音视频的传播平台应在现行法律法规下审慎监管深度合成技术的利用。在平台内部寻找监管资源,及时获取视频素材的商业使用权,修改与著作权紧密相关的用户协议,完善平台的技术应对措施,提高平台的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 深度合成技术 权利滥用 著作权侵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甜高粱与高丹草品种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 4 个高丹草和 2 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FS3501的产量、粗蛋白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黑贝的粗脂肪和钙含量最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叶片数和叶宽对干草产量有密切关系.综合分析可知,在 6 个品种中,FS3501 和黑贝的综合评价较优,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甜高粱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色素辣椒套种西瓜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辣椒、西瓜种植面积的扩大,主产区也出现了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如重茬连坐造成病害发生严重。采用西瓜和辣椒套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减少病害发生。高温季节西瓜的叶蔓遮住强光,可降低土表温度5℃以上,减轻了高温强光对辣椒的危害,使辣椒病害少,结果多,为高产创造了条件。同时辣椒植株对西瓜的部分遮光,减少了强光对西瓜的暴晒,有利于西瓜的生长。该技术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对于加快内蒙古地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促进我区农业产业长期、健康、高效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色素辣椒 套种 西瓜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技术优化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东北寒旱区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优化前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BO-S2∶M2)、4∶4模式(BO-S4∶M4)、4∶2模式(BO-S4∶M2)、6∶4模式(BO-S6∶M4),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AO-S2∶M2)、4∶4模式(AO-S4∶M4)6种处理,以单作大豆、单作玉米为对照,对各间作模式的生育进程、土地当量比、净效应、补偿效应、选择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间作模式下,大豆生育期与单作大豆相比延迟2~3 d;各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与单作相比作物增产13%~36%;AO-S2∶M2模式净效应达到317.0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在各间作模式中,AO-S2∶M2模式的补偿效应最大,且显著高于BO-S2∶M2模式(P<0.05);与优化前相比,AO-S2∶M2模式选择效应增加了46.90%。AO-S2∶M2、AO-S4∶M4与单作玉米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分别增收38.16、9.33元/hm2;各间作模式与单作大豆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增幅为53.39~379.74元/hm2。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间作模式综合评价,AO-S2∶M2模式综合评分最高(2.11),其次是AO-S4∶M4模式(0.62)。【结论】种植技术优化后的大豆-玉米2∶2、4∶4间作模式优势突出,其中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间作优势最大,在东北寒旱区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东北寒旱区 大豆-玉米间作 种植模式 土地当量比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政府会计制度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中国农业会计 2024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政府资金合理配置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政府会计制度中,针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政府会计制度的引入使得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透明公开.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预算目标、计划和实施预算,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满足民众需求的过程.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研究中结合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在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进一步提出科学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策略,更好地推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有效性 问题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花青素营养功能性小麦新品种蒙紫麦1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蒙紫麦1号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漯055小麦为母本、宁春46号小麦为父本,F1用父本宁春46号进行有限回交,经过多年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23年正式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麦2023005号),是内蒙古自治区自主选育审定的第一个富花青素营养功能性彩色春小麦新品种。产量稳定在400kg以上,丰产稳产性较好。经检测,蒙紫麦1号小麦花青素含量为105.3mg/kg,蛋白质含量为15.09%,赖氨酸含量为0.47g/100g。依据其特殊营养品质特性,蒙紫麦1号可作为原料进行富花青素营养功能性全麦食品及其他产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小麦 蒙紫麦1号 富花青素 营养功能性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黄灌区盐碱地甜菜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目的】探究沿黄灌区盐碱地不同梯度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甜菜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的最佳施用量。【方法】2020—2021年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设置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和T5(300 kg/hm~2)5个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甜菜产量、产糖量的影响,并基于甜菜产量、产糖量变化规律,建立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间的回归模型,计算最优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利用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实测值与估测值之间1∶1的直方图检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在沿黄灌区盐碱地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提高甜菜产量、产糖量,2020年T3处理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甜菜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1 454、73 835 kg/hm~2,较T1处理提高24.53%、20.37%;2021年T5处理甜菜产量最高,分别为67 934、70 863 kg/hm~2,较T1处理提高14.55%、12.54%。2020年T3处理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产糖量最高,分别为11 737、12 314 kg/hm~2,较T1处理提高30.93%、24.68%;2021年T5处理产糖量最高,分别为10 836、11 374 kg/hm~2,较T1处理提高17.50%、13.06%。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甜菜产量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模型分别为y=-0.224 6x2+96.845x+58 126,R~2=0.817**;y=-0.207 8x2+88.685x+62 334,R~2=0.723**;产糖量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模型分别为y=-0.049 8x2+20.112x+9 036.4,R~2=0.806**;y=-0.045x2+18.215x+9 929,R~2=0.714**。基于以上模型计算出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分别施用微生物菌肥215.6、213.4 kg/hm~2时甜菜产量最高,为68 568、71 796 kg/hm~2;分别施用微生物菌肥201.9、202.4 kg/hm~2时产糖量最高,为11 067、11 772 kg/hm~2。模型检验得出甜菜实测产量与估测产量、实测产糖量与估测产糖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模型精准度较好。【结论】在沿黄灌区盐碱地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提升甜菜产量和品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微生物菌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01.9~215.6、202.4~213.4 kg/hm~2。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盐碱地 甜菜 产量 产糖量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降解复配菌的构建及其协同效果评价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秸秆木质纤维素组成结构复杂性,充分利用不同菌株间的协同效应提升秸秆降解效率。以功能单菌株Achromobacter deleyi strain LMG 3458(A3)、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train NBRC(A4)、Aspergillus terreus(A)、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为试材,通过相互组配构建菌株丰度为1~4的多个复配菌,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明菌株丰度对秸秆降解效率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及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和酶活性均与复配菌组成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丰度为4时(A3+A4+A+P),其玉米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7.01%、36.27%、33.50%和31.27%,滤纸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和漆酶活性分别为15.47、5.84和58.05 U/L,表明菌株间以及酶之间存在多样性效应。复配菌组成菌株间具有协同效应,促进秸秆高效降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复配菌 秸秆降解 多样性效应 抽样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