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控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简化油菜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油菜品种丰油10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可显著增加油菜苗期绿叶数、苗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递增趋势,到成熟期达最大值;开花期-角果期是油菜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高峰期,平均积累速率以分2次施用的CN5处理最高,为861.25 kg/(hm~2·d)。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开花期达到显著水平。施氮量210 kg/hm~2的处理产量均较高,且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CN4处理)或分2次施用(CN5处理)均比普通氮肥分多次施用(N1处理)的油菜产量高,但CN4、CN5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20.36%和22.39%,比N1处理增产2.16%和3.89%,单株角果数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94.4%和86.3%。黄淮区域油菜生产上可推行控释氮肥施用量210 kg/hm~2且采用一次性全量基施施肥方式,轻简高效,更有利于油菜高产、稳产。


小麦播量和吡虫啉用量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结合不同地区小麦播量差异较大的生产实际,进行了小麦播量和不同用量吡虫啉拌种田间试验及室内农药残留测定,研究了其对麦蚜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量的70%吡虫啉WS对麦蚜的防效为83. 10%~98. 58%,持效期长达整个小麦生长期;在麦蚜种群数量上升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随吡虫啉拌种量和小麦播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和出苗均无影响。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为12. 32%~31. 06%,增产率为42. 57%~63. 77%,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随小麦播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增产率随吡虫啉拌量或者小麦播种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子粒中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明确了小麦播量225 kg·hm~(-2)和70%吡虫啉WS 420 g·hm~(-2)用量对麦蚜防控作用和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小麦全生长期蚜虫的经济安全有效用量。


不同密度下玉米倒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分析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14个杂交组合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穗位系数的变化与倒伏的关系,并利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解析其对产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穗位系数、倒伏率、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随着密度的提高,穗位系数和倒伏率分别增加2.4%、88.51%,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产量分别降低4.4%、22.26%、4.6%。过高的密度影响各性状间的相关程度发生变化,尤其是高密度下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茎秆压折强度、倒伏率,其相关性表现得更显著。通过对产量作用因子进行分解,发现高密度下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倒伏率>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其作用系数分别为-0.670、0.224、0.171,最终遴选出耐密性优异的高产组合ZD181和ZD179。


大白菜BrCOX1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大白菜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功能,以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抗感根肿病DH系为材料,在对大白菜BrCOX11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和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大白菜BrCOX11基因编码区大小为861 bp,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收录的COX1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非常高,属于COX家族;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大白菜BrCOX11与芸薹属、拟南芥属及萝卜属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棉花属、胡萝卜属和黄瓜属等亲缘关系较远;大白菜BrCOX1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通过分析BrCOX11基因表达发现,BrCOX11基因的表达量和大白菜的生长时期有关系,在果荚中表达量最高;在根肿菌侵染后的根部组织中表达上调,而在根肿菌侵染后的叶片组织中表达下调;在保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系。


黄瓜氮素胁迫相关基因CsAH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瓜耐低氮素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克隆了1个黄瓜氮素胁迫相关基因CsAHP1,其cDNA全长为462 bp。序列分析表明,CsAHP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sAHP1蛋白与甜瓜的AHP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CsAHP1基因在低浓度氮素条件下表达量较高。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氮素胁迫条件下拟南芥Col-0植株根长明显变短,其质量也显著降低,而35S∶∶CsAHP1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根长缩短程度和质量下降率都显著小于Col-0植株,表明CsAHP1过表达拟南芥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比Col-0植株更强的耐氮素胁迫能力。综上所述,黄瓜CsAHP1基因可以提高35S∶∶CsAHP1拟南芥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氮素胁迫能力。


植物乳杆菌发酵液对冷藏双孢蘑菇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持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研究了植物乳杆菌(La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液对双孢蘑菇冷藏过程中褐变、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力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液能使双孢蘑菇保持较好的颜色,抑制总酚的积累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并提高贮藏后期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同时降低H_2O)2含量和提高抗O_2~-·活力,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因此,植物乳杆菌发酵液可以抑制酶促褐变、降低活性氧水平和提高抗氧化酶活力,从而较好地保持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


信阳水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信阳水牛成纤维细胞系,以信阳水牛耳缘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其形态学、生长曲线、细胞活力、染色体、微生物检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形态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活率均在95%以上,细胞在10代之内二倍体均在96%以上;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信阳水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可在细胞水平上对信阳水牛的遗传资源进行保存,也可为体细胞克隆提供实验材料。


不同栽培方式与追钾时间对烤烟光合特性、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不同追钾时间及揭膜后不同培土次数对烤烟光合特性、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其他处理,黑白配色膜覆盖+移栽后30 d追钾+揭膜后培土2次处理显著增强烟叶光合性能,助于烤烟干物质的积累,且其烟叶钾含量及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常规化学成分最协调,产量产值最高。就追钾时间而言,普通白膜覆盖在移栽后45 d追钾比移栽后30 d追钾效果更佳,而黑白配色膜覆盖在烟苗移栽后30 d追钾肥却比移栽后45 d追钾效果要佳。较揭膜后培土1次处理,揭膜培土2次的处理更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综合分析可得,对砂质壤土而言,黑白配色膜覆盖+30 d追钾+揭膜后培土2次的栽培方式能有效增强烟株光合性能,提高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


河南省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连续3年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河南省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及其污染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影响因素及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田土壤中残留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其中HCHs为土壤残留有机氯农药类的主要成分;河南省农田土壤DDTs含量没有超过国家标准,整体较为清洁。氯丹(TC+CC)、九氯(TN+CN)、硫丹(α-End+β-End)残留量较低,是河南省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OCPs农药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并且随深度的增加其降低幅度逐渐增加,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相同土层OCPs农药含量基本表现为水田>果园>菜地。土壤DDTs含量平均值顺序基本表现为o,p'-DDT>p,p'-DDT>p,p'-DDD,o,p'-DDT是DDT类污染物的主体物质;(DDD+DDE)/DDT均小于1,说明河南省农田土壤的DDT降解程度低。土壤HCH含量基本表现为β-HCH>γ-HCH>α-HCH>δ-HCH,其中α-HCH和β-HCH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潜在危害性;河南省农田土壤α-HCH/γ-HCH比值小于1,说明菜地和耕地土壤中HCH同系物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存在较多的γ-HCH残留。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OC与HCHs、HCB、OCP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α-End和β-En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DTs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河南省农田土壤HCHs、HCB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TOC影响,HCHs、HCB、DDTs,HCB、DDTs与九氯(TN+CN)类农药的分布机制和输入来源可能相一致,在决定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胡萝卜田苗后杂草化学防除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安全、高效的胡萝卜田苗后杂草化学防除技术,采用盆钵法研究了13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胡萝卜的室内安全性,并对筛选得到的苗后除草剂进行了初步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3种除草剂中扑草净对胡萝卜的安全性较好,在225 g(a.i.)/hm~2剂量下,胡萝卜苗的鲜重为53.61 g,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未出现药害反应;在450、750 g(a.i.)/hm~2剂量下分别出现了1级和2级的低级别药害反应;而噁草酮、氰草津、嘧啶肟草醚、双草醚、辛酰溴苯腈、乙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咪唑乙烟酸、灭草松、噻吩磺隆、双氟磺草胺和氯吡嘧磺隆在推荐剂量下,对胡萝卜鲜重抑制率为19.30%~100.00%,出现了3~5级的药害反应。扑草净对胡萝卜田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在剂量为450~600 g(a.i.)/hm~2时对胡萝卜田杂草总体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80.56%以上,且对胡萝卜安全,无药害反应。胡萝卜田苗后杂草化学防除建议使用450~600 g(a.i.)/hm~2扑草净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可达到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有效防除,且对胡萝卜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