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阴坡-阳坡梯度上的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甘南亚高山草甸不同生境的18个植物样地的调查,研究了物种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结合分析土壤养分,探讨了它们与土壤N、P含量、有机质、水分及N∶P比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甘南亚高山草甸植物叶片N含量在不同坡向之间的变化范围为4.46~26.59 mg.g-1,平均为16.24 mg.g-1;P含量变化范围为0.71~1.98 mg.g-1,平均为1.37 mg.g-1;N∶P比值变化范围为6.43~17.75,平均为11.60。叶片N含量及N∶P在不同坡向梯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叶片P含量在不同生境下差异显著。物种之间叶片N、P含量及N∶P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物种与生境的交互作用对叶片N、P含量及N∶P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限制性因子的N∶P阈值判断,该地区植物生长受N限制,这也体现了该地区植物对其生境的一种适应。

关键词: 植物叶片 N∶P 化学计量 阴坡 阳坡 亚高山草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定西市当归“水烂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烂病是甘肃省当归上发生的一种病害。本试验对水烂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比对,发现该病原菌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型Ⅱ)的序列相似性达99%,其片段大小为1 445bp,编号为ZB1。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岷归2号’(新繁品种)致病力最强,‘岷归1号’(主栽品种)次之,对‘朝鲜当归’(引进品种)的致病力最弱。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能引起当归水烂病。

关键词: 当归 水烂病 病原菌形态鉴定 16SrDNA鉴定 致病性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肥品种对甘肃中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合理施用钾肥品种及其用量,于2009年在甘肃省漳县进行了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钾肥的不同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株高、分枝数以及经济性状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株高、分枝以及薯块产量和品质;同一钾肥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单株薯块、大中薯率、产量以及干物质、粗淀粉、Vc最高,而烂薯率和薯块还原糖含量最低,K2O 60 kg.hm-2时马铃薯粗蛋白含量最高;同一钾水平下施用硫酸钾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以及烂薯率明显低于施用氯化钾,单株结薯个数、大中薯鲜重、大中薯率及产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同时薯块干物质、粗淀粉、Vc、粗蛋白含量高于氯化钾,还原糖含量低于氯化钾,而株高差异不明显。研究得知,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施用硫酸钾优于氯化钾,在施纯N120 kg.hm-2、P2O560 kg.hm-2条件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纯收益最高。

关键词: 硫酸钾 氯化钾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纯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限供水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2006-2008年在河西灌区的连续定位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供水水平对玉米的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各参数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供水水平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阶段耗水量和日均耗水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耗水量则呈抛物线形变化。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试验条件下,4 800m3/hm2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

关键词: 玉米 耗水量 产量 有限供水 河西绿洲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氮肥互作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中晚熟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9525、12120、16680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西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西瓜产量及品质,但两者互作效应不显著,两因素中密度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西瓜产量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处理的平均西瓜产量较中、低密度分别显著提高了23.46%和45.58%;而施氮量对西瓜品质的调控具有显著作用,施氮量在0~200 kg/hm2范围内,西瓜产量及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之后有下降趋势,N200处理的西瓜含糖量较N0和N300分别显著提高了1.43%和1.92%,Vc含量分别提高了13.09%和8.42%。西瓜产量提高引起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协同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砂田全膜覆盖栽培西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6680株/hm2、适宜的施氮量为200kg/hm2,其西瓜产量、含糖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61754 kg/hm2、10.59%和22.29%。

关键词: 西瓜 密度 氮肥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砂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旱作大豆全膜双垄种植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豆23为材料,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FMRFC)、覆膜沟播(FMFC)、覆膜条播(FMSC)和露地条播(NMSC,CK)4个处理的水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为246.3 mm(干旱年)和407 mm(丰水年)两种年型下,各覆盖处理0~20 cm土层平均地温在24 h内呈"S"型变化,并随生育进程波动振幅缩小.各覆盖处理使大豆苗期(VE~V3)至鼓粒期(R6)0~20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显著提高0.5~2.5℃,并使全生育期平均地温提高1.3~1.6℃.各覆盖处理分别加速了大豆植株对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但使0~2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提高了1.2%~1.4%和62.7~70.3 mm.与CK相比,FMRFC和FMFC在旱年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改善了大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使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7.7%~56.3%和33.3%~35.4%,产量分别提高27.7%~51.1%和10.2%~25.2%,是旱作大豆优选的抗寒抗旱覆盖种植方式.

关键词: 土壤水热效应 全膜双垄 产量 旱作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品种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抗生性

草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1~23℃,湿度50%~70%,光照时间14h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组建生命表并用其参数测定评价了5个苜蓿品种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抗生性。结果表明,同一苜蓿品种和不同苜蓿品种之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抗生性都存在差异。以内禀增长率为抗性指标,俄罗斯杂花苜蓿对绿色型豌豆蚜的抗性高于红色型;阿尔冈金对红色型豌豆蚜抗性高于绿色型;甘农5号对2种色型豌豆蚜均具有一定的抗性;不同苜蓿品种对红色型豌豆蚜抗性大小为:俄罗斯杂花苜蓿<陕北野生苜蓿<阿尔冈金=甘农3号<甘农5号;绿色型豌豆蚜抗性为:阿尔冈金<俄罗斯杂花苜蓿<陕北野生苜蓿=甘农3号<甘农5号。

关键词: 豌豆蚜 苜蓿 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色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0期舌癌淋巴结清扫治疗与观察的系统评价

口腔医学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对N0期舌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或者观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1966~2012年6月年发表的关于)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比观察治疗对舌癌患者死亡率以及淋巴结转移率等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严格评价符合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研究,共2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ND(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降低N0期舌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而观察治疗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结局指标上优于清扫术,其他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D治疗方案比观察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N0期舌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使淋巴结转移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然而在隐匿性淋巴结的控制方面END方案不及观察治疗方案。

关键词: N0期舌癌患者 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观察治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庄浪县农户吊炕的热效率模拟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西部黄土丘陵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取暖用能成为必然需求,炕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取暖设施。在甘肃庄浪县2个村的6户农家建造新式节能吊炕,并与传统炕一起进行室内外的温度观测和燃料使用记录,获取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ab7.0程序,模拟分析冬季取暖期农户日常生活情景下2种炕的热效率。结果表明,每农户年平均取暖用能占到家庭生活用能的一半。高崖韩村吊炕户和传统户取暖用能折合标准煤分别为868.43和1338.51kgce,下湾村分别为956.36和1583.50kgce。吊炕的热效率在27%~37%之间,比传统炕高出一倍以上。使用吊炕能够有效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现阶段解决农户取暖问题的较好途径。因此建议,国家应像推广沼气一样推广吊炕的应用,改善农户冬季室内的热舒适性。

关键词: 加热设备 热损失 节能 模拟分析 吊炕 黄土丘陵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模式对旱地嫁接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嫁接西瓜的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设计了全覆膜垄上播种(RM)、全覆膜垄上开沟播种(GM)、全覆膜垄沟播种(TG)、半覆膜垄上开沟播种(GH)、半覆膜垄上播种沟覆草(RS)和半覆膜垄上播种(RH,对照)6种栽培模式,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蔓长、叶绿素含量以处理GM最优,各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处理RH,较其它处理也有一定优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以处理RM、GM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RH;西瓜产量以处理GM最高,较对照RH增加14.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GM显著高于处理RM,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处理RS和对照RH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酸度指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GM在生长和产量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RH及处理GH和TG,与处理RM和RS相比也有一定优势。全覆膜垄上开沟播种是适宜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区嫁接西瓜生产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西瓜 嫁接 栽培模式 光合速率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