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SYBR Green Ⅰq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capri,Mmc)可以引起羊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of goats and sheep,MPGS)。现有的方法费时、不能定量,不利于Mmc的准确快速检测。为建立检测Mmc的SYBR Green I qRT-PCR方法,本研究基于Mmc的MLC_1770基因(hypothetical protein gene)序列进行特异性引物设计,用构建的Mmc-1770重组质粒为阳性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进行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是101.3%;该方法对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enumoniae,Mo)、巴氏杆菌(Pasteurell amultocida,P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及羊传染性脓疱毒(Orf virus,ORFV)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226拷贝/μL,比常规PCR高100倍;组内变异系数为0.54%~0.79%,组间变异系数为0.70%~0.96%;对临床95份疑似MPGS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1.6%(11/95)。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合于临床样品中Mmc的快速准确检测。

关键词: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 SYBR GreenⅠ qRT-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温对叶菜型甘薯叶片花青素合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紫叶甘薯叶片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以福菜薯23号为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温度和光质处理后测定叶片花青素含量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叶片花青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不呈线性正相关;高温对福菜薯23号叶片花青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主要是下游基因DFR和F3H的表达受到抑制;与白光相比,蓝光促进福菜薯23号叶片花青素的合成,红光抑制花青素合成,混合光差异不大,尽管老叶的花青素含量高于新叶,但新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4CL、CHS、DFR和F3H表达量高于老叶片。本研究结果对提高叶菜型甘薯花青素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光照 温度 甘薯 花青素合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授粉品种对‘富贵红’火龙果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适宜的授粉品种,为提高富贵红火龙果果实品质及商品价值提供理论参考,6个火龙果品种与富贵红火龙果组成6个授粉组合,从授粉果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坐果率、裂果率、果实发育成熟时间及种子性状等指标着手,研究了不同品种花粉对富贵红火龙果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果实的坐果率和单果重,降低裂果率,使种子数增多,千粒重增重;蜜红、金都一号、大红均可提高果实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肉的颜色和风味;蜜红、金都一号、大红、喜香红均可提高果实总糖、维生素C和氨基酸总量,降低总酸含量。因此,生产上可适当选配蜜红、金都一号、大红等火龙果良种中的1个或几个作为富贵红火龙果异花授粉的花粉源。

关键词: 富贵红火龙果 外源花粉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种子性状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RRSV N与GP5蛋白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N与GP5蛋白抗原表位串联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抗体ELISA检测方法,为开发准确、廉价的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将PRRSV的N蛋白和GP5蛋白抗原表位串联优化后进行原核表达,以表达的目的蛋白为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RRSV抗体的ELISA方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商品化IDEXX试剂盒同时对临床送检的4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计算其符合率。【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4.7ku,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且为可溶性表达。目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ELISA平板,建立检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后的ELISA条件为:抗原(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包被量为5μg/mL、一抗(猪血清)1∶80稀释、酶标二抗1∶5 000稀释,以含50g/L脱脂奶粉的PBST作为封闭液,37℃孵育60min,抗体(一抗和酶标二抗)于37℃孵育90min,TMB避光显色8min;间接ELISA的判定标准为:OD450≥0.345 2为阳性,OD450<0.345 2为阴性。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对猪常见病原,如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高免血清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02%~3.94%和1.38%~4.83%。用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送检45份猪血清样品的检测阳性率为84.44%(38/45),商品化IDEXX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率为80%(36/45),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4.73%(36/38)。【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N与GP5蛋白抗原表位串联的PRRSV抗体ELISA检测方法。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蛋白 GP5蛋白 抗原表位 串联表达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固体发酵条件筛选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枯萎病植物疫苗工程菌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固体发酵条件,以产孢量为指标,分析了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初始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组培瓶培养7d,分别筛选出菌株生长的最佳初始含水量为50%、初始接种量为7%和培养温度为28℃,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丙烯塑料袋培养,发酵至20d时菌株的产孢量最高,孢子数量达6.35×108个·g-1,较初始接菌量增加了4个数量级。

关键词: 非致病尖孢镰刀菌 固体发酵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果袋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巨玫瑰’葡萄为试材,于花后15d分别采用白色木浆纸袋、半透明塑料袋及尼龙网袋3种果袋套袋,研究对其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3种果袋处理均能增大‘巨玫瑰’葡萄的果粒重、促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积累,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不同处理间以套白色木浆纸袋处理综合表现最好:果实完全成熟时果形适中,果肉硬度0.081kg·cm~(-2),果粒重10.27g,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9.00%,总酸质量分数0.208%,含维生素C4.410mg·hg~(-1),固酸比值91.35,耐贮运性强。

关键词: 果袋 巨玫瑰葡萄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州市售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与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福州市售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28种蔬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福州市售28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无公害蔬菜质量要求,17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符合无公害蔬菜质量要求;4种蔬菜高含维生素C,含量超过56 mg·hg~(-1),6种蔬菜富含维生素C,含量超过20mg·hg~(-1)。综合评价28种蔬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其中结球甘蓝、花椰菜和青椒这3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维生素C含量高,为优质的安全蔬菜。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维生素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背毛木耳新菌株‘杂10’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福建白背毛木耳栽培种和四川毛木耳白色突变种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菌株杂10。杂10菌丝致密,洁白,长势好,抗性强,出耳整齐度好;耳片表现菊花状,腹面皱褶较明显,胶质多、背面绒毛密集,晒干后,黑白分明等特点;区试结果显示杂10两潮干耳产量为66.22g·袋-1,较对照漳耳43-28增产7.86%;其子实体主要营养指标优于对照,如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3.7%、27.36%、15.55%。营养不亲和性试验和RAPD标记试验表明,杂10菌株与亲本具有遗传差异,即为不同于亲本的新菌株。研究认为,杂10产量较高、品质好,抗性强,可以进一步开展示范栽培。

关键词: 毛木耳 单孢杂交 区试 RAPD 杂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巴泰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鸭巴泰病毒(Batai virus,BAT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该病毒囊膜蛋白(M)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经优化反应条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BATV的一步法RT-PCR快速诊断方法。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BATV M基因480bp的序列片段,其最低检测病毒量为1×10~(1.1) TCID_(50),且重复性好,对禽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等5种鸭常见传染病病原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特异性好。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鸭BATV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巴泰病毒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对茶园土壤尿素态氮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常用茶园除草剂对土壤尿素态氮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CK(未施尿素和除草剂)、单施尿素、尿素+草甘膦钾盐、尿素+草甘膦异丙胺盐、尿素+草铵膦、尿素+百草枯共6个处理,尿素用量为200 mg N·kg~(-1)干土,除草剂用量为10 mg有效成分·kg~(-1)干土。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在前期(5 d)显著抑制了尿素的水解作用(P<0.05),此后促进尿素水解,并延长了尿素水解时间,百草枯施用效果较为显著,其他3种除草剂施用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施用除草剂均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P<0.05),硝化抑制率为38.42%~58.08%。茶园土壤单施尿素显著促进温室气体CO_2和N_2O的排放(P<0.05)。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4种除草剂均促进了茶园土壤CO_2的排放,累积排放量增幅为6.05%~65.46%,其中草甘膦异丙胺和百草枯处理CO_2排放量显著增加(P<0.05);4种除草剂显著抑制N_2O排放(P<0.05),累积排放量降幅为46.21%~63.58%,百草枯处理抑制效果最显著(P<0.05);4种除草剂不同程度抑制了CH_4的排放,累积排放量降幅为13.71%~32.09%,草甘膦异丙胺和百草枯处理CH_4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P<0.05),但4种除草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不同除草剂对不同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其对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的影响还需长期田间试验研究。

关键词: 除草剂 茶园土壤 尿素 氮素转化 温室气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