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美拉德反应改良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熬煮液风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熬煮液为原料,加入木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具有海鲜风味的产物.以低分子质量香味中间体、褐变程度、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木糖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美拉德反应工艺最佳参数为:木糖添加量2.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20℃,初始pH值6.5,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所得感官评分为(25.6±0.33),反应产物具有浓郁的海鲜风味;美拉德反应后苦味氨基酸含量减少,鲜味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挥发性成分中呈肉香味的醛类、醇类、酮类物质、呋喃、吡嗪等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改善了罗非鱼熬煮液单一的风味.

关键词: 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美拉德反应;氨基酸分析;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乐环礁和美济礁灰鹦嘴鱼繁殖生物学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鹦嘴鱼(Chlorurussordidus)是一种先雌后雄的性逆转鱼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丰度,具有产卵集聚特性,易被过度捕捞。为了深入了解灰鹦嘴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团队于2020年7月和2021年4月以潜水捕捞作业的方式从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采集样本,速冻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与分析,对灰鹦嘴鱼的体长及体重特征、性比、性逆转体长、成熟系数、卵径特征和繁殖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一珊瑚礁特色鱼类。研究结果表明,灰鹦嘴鱼雄性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雌性,永乐环礁和美济礁样本的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分别为W=9.67×10–5×L2.809和W=7.27×10-5×L2.877。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雌雄性比差异显著,分别为1.33∶1和6.33∶1;永乐环礁50%性逆转体长较美济礁为小,分别为151.60mm和174.37mm;两地雌性性腺Ⅲ和Ⅳ期的成熟系数差异不显著,永乐环礁分别为1.74±1.07和2.87±0.56,美济礁分别为1.86±1.12和2.77±1.12;卵径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分布型,证实灰鹦嘴鱼为典型的分批繁殖鱼类;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均显著大于永乐环礁(P<0.05),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82941±42544)eggs、(545.59±274.24)eggs/mm和(693.52±332.85)eggs/g,永乐环礁分别为53540±45449)eggs、 328.20±212.69)eggs/mm和442.80±167.44)eggs/g;美济礁的繁殖力与体长及体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永乐环礁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捕捞压力使灰鹦嘴鱼的基础生物学特征产生明显的可塑性变化,特别是性比和繁殖力,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鱼类可塑性研究提供基础参考,同时也为岛礁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 灰鹦嘴鱼 珊瑚礁 性比 繁殖力 可塑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6个花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不同地理群体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的遗传结构,从花鲈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中国沿海地区(天津、长岛、青岛、上海、厦门和北海)6个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1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6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为3.9091~4.636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2934~2.7735,观测杂合度(Ho)为0.3913~0.4568,期望杂合度(He)为0.5051~0.566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888~0.5189.青岛、上海和北海群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其余群体为中度多态性.上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长岛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6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226~0.0552,其中天津群体和北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最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低.基因流(Nm)为4.2766~11.2208,6个群体间的基因交流频繁;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1%,群体间变异占9%.基于个体归类的聚类分析显示6个群体的花鲈个体均被划分到2个基因型类群中,无独立的基因型类群.UPMGA聚类树显示6个群体分为两支.

关键词: 花鲈;微卫星;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白细胞介素12的p35a和p40c亚基在哈维氏弧菌感染下的表达和调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海水养殖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为研究对象,克隆了白细胞介素12(IL-12)的p35a亚基和p40c亚基的基因编码区序列,编码区长度分别为651bp和984 bp.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半滑舌鳎的p35a和p40c分别与其他鱼类对应的基因聚为一支.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p35a 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相似性最高,p40c 与三棘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相似性最高,分别为52.04%和48.67%.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35a在鳃、脑、心和卵巢中表达量较高,p40c在肝、脾、鳃和心中表达量较高.通过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实验,分析了半滑舌鳎p35a、p40c及其相关基因(ifn-γ和il-10)在哈维氏弧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p35a在脾中,48h表达显著上升(P<0.05),之后表达逐渐下降;在肝和肠中,72 h表达显著上升.p40c在脾、肝中,6h表达显著上升;在肾中,48h产生上调;在肠中,6h开始上调,并在48h上升至最高点.ifn-γ在肝和肠中,均在p35a表达上调之前显著升高,在脾中晚于p35a上调表达;il-10在肝、脾、肾、肠中表达趋势中均与p40c的表达趋势相反.将半滑舌鳎淋巴细胞过表达p35a和p40c基因后,检测了受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刺激后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tnf-β)等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35a、p40c能够显著提高tnf-α在LPS刺激下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IL-12的p35a亚基和p40c亚基能够响应哈维氏弧菌对半滑舌鳎的刺激,过表达p35a、p40c能够通过诱导tnf-α基因的表达来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可为IL-12作为半滑舌鳎抗哈维氏弧菌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免疫应答 白细胞介素12 哈维氏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鰤属鱼类肌肉质构特性及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我国养殖黄条鰤(Seriola lalandi)、高体鰤(S.dumerili)、五条鰤(S.quinqueradiata)肌肉的质构特性、基本营养组成和食用价值,采用质构分析法(TPA)和常规生化方法检测了 3种鰤属鱼类肌肉的质构特性、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成分,并评价了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同等养殖条件下,黄条鰤肌肉的硬度、胶着度、咀嚼度和回复力均显著高于高体鰤和五条鰤.黄条鰤肌肉蛋白含量(24.3%)最高,高体鰤水分含量(70.6%)最高,五条鰤脂肪含量(7.2%)最高,3种鰤属鱼类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优于FAO/WHO标准.根据AAS和CS分值,3种鰤属鱼类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皆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皆为缬氨酸,且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在总氨基酸中的占比均较高,这与其味道鲜美密切相关.3种鰤属鱼类肌肉中可检测到20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甲酯(C18∶3n6)只在五条鰤中检测出,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2)只在高体鰤中检测出.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5.44%~67.51%)均相对较高,其中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含量(32.50%~35.79%)优势明显.另外,高体鰤中的常量元素含量(5.27×103 mg/kg)最高,五条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15.931 mg/kg)最高.本研究表明,3种鰤属鱼类肌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是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大洋性养殖经济鱼种,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鰤属鱼类养殖潜力评价和专用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鰤属鱼类 质构分析 主成分分析 营养成分 食用价值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代谢特征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养殖季采集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检测底泥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含量,并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含磷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结果]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中的总氮和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初期;底泥中的微生物能较好地利用β-甲基-D-葡萄糖苷、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醛酸、吐温80、D-甘露醇、肝糖、D-纤维二糖等只含碳的碳源和L-天门冬酰胺、N-乙酰-D-葡萄糖胺(AWCD>0.5)等含氮碳源,也可以利用D,L-α-磷酸甘油、葡萄糖-1-磷酸(AWCD<0.5)等含磷碳源,不能利用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α-丁酮酸.养殖初期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只含碳的碳源和含氮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的利用率与底泥中的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可以尝试利用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的氮利用指数,评估底泥菌群对氮的利用能力.

关键词: 罗非鱼;池塘;底泥;Biolog-ECO平板;碳氮代谢;微生物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硫酸氢钾干预下对虾养殖系统中水质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质理化因子监测、虾体和水体中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检测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系统解析过硫酸氢钾(2KHSO5·K2SO4·KHSO4,PMS)干预下对虾养殖池塘水体环境指标和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0.2 g/L PMS对对虾养殖水体中低含量氨氮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泼洒PMS 24 h和72 h后水体的温度、溶解氧、pH、盐度、亚硝酸盐无显著差异。PMS泼洒后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分别由3.13×10~6 CFU/g和1.98×10~6 CFU/g降低至4.30×10~5 CFU/g和1.09×10~5 CFU/g,弧菌占比由63.36%降低至25.35%;水体中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分别由2.70×10~4 CFU/mL和6.00×10~3 CFU/m降低至8.50×10~3 CFU/mL和1.20×10~3 CFU/mL,弧菌占比由22.22%降低至14.11%,PMS可显著降低虾体和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及弧菌占比。对水体的菌群结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和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泼洒PMS前后(PB1/PA1),腈基降解菌科、PeM15、DS001、Llumatobacteraceae、微杆菌科、红细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巴纽尔斯菌科、腐螺菌科、Stappiaceae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对比泼洒PMS前后3 d的变化趋势表明,泼洒PMS后池塘优势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且菌群结构PCoA指数偏离度较低。相关研究结果为评判PMS在水产养殖中的防控作用及其科学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过硫酸氢钾 水质理化因子 可培养细菌 弧菌 菌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汕头南澳海域龙须菜栽培系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养殖规划调整后汕头南澳海域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栽培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龙须菜生物量最大时,选择龙须菜栽培区(原为贝藻混合养殖区,且常年开展牡蛎养殖)和邻近的自然海区(对照区),调查比较了水体、沉积物、龙须菜藻体及其凋落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及环境特征,并分离鉴定了龙须菜及其凋落物附着可培养优势细菌种类。结果发现,龙须菜栽培区表层和底层水体细菌总数分别为3.96×10~5 copies/mL和4.97×10~5 copies/mL,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沉积物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龙须菜藻体附着细菌数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凋落物(P<0.05)。相对水体和藻体附着细菌,龙须菜栽培区和对照区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相对于对照区沉积物,龙须菜栽培区沉积物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更高;两区域水体优势菌群结构类似,但龙须菜栽培区Rhodobacteraceae的相对丰度(21.1%~29.1%)显著高于对照区(11.9%~12.1%)(P<0.05)。龙须菜及其凋落物附着优势菌以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弧菌属(Vibrio)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为主。可培养优势细菌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食环芳弧菌(Vibrio cyclitrophic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等。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发现,水体pH、溶解氧和盐度是影响水体和藻体附着优势菌群的主导因子,总磷含量是影响沉积物细菌优势群落组成的主导因子。综上所述,龙须菜的生长与凋落对区域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会产生较大影响,栽培龙须菜及其凋落物体表能形成独特的微生物区系,影响龙须菜栽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关键词: 龙须菜栽培 凋落物 细菌群落区系 可培养优势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海洋渔业捕捞生产的深度学习方法应用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渔业资源不断衰退,各国渔业机构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采用渔业观察员方式促进渔业可持续捕捞,但人类观察员方式成本高、覆盖率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新模型不断涌现和完善,其检测速度、精度均在不断增强,为其应用于海洋渔业捕捞生产监控提供了条件.本文从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算法设计、模型训练和精度评价等方面,总结了渔业捕捞生产监测模型的构建过程,以渔船与渔船行为、渔获物、渔场预报、船员和渔具为对象,综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海洋渔业捕捞中的应用,并提出利用迁移学习或强化学习等方法来拓展识别目标种类及增强检测模型、利用高精度的特征提取网络提高目标分类准确率、通过边缘计算技术解决电子监控数据实时解析及制定统一标准以规范电子监控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度学习在海洋渔业捕捞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渔获物识别与量测 卷积神经网络 海洋渔业捕捞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合金编织网网片阻力水槽试验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水槽试验获得铜合金编织网网片的阻力,以分析铜合金编织网网衣的阻力变化规律及水动力性能.试验制作了10片0.25 m2不同铜丝直径及不同网目尺寸的铜合金编织网网片,于拖车静水槽中采用三分力传感器连接网片以测试网片受力,在0.30、0.45、0.60、0.75和0.85 m/s 5个拖车速度下开展水槽试验,每片网片在不同流速下都测得了0°~90°冲角范围,以10°间隔为节点共计10个冲角的阻力数据.结果显示:网片的阻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迎流冲角的增大,网片的阻力也在增加;相同网线直径的网片在特定流速与冲角下,其阻力随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网目尺寸的网片在特定流速与冲角下,其阻力随网线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基于网片试验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铜合金编织网网衣在垂直流速时随流速变化的单位面积网衣阻力计算公式;利用点状图回归分析法得出铜合金编织网在垂直流速与平行流速两种状态下的阻力系数和雷诺数的对应关系;参考经验公式提出不同冲角下阻力系数的推导公式,并基于试验数据给出网片平面垂直于流速及平行于流速状态下的阻力系数,分别为1.20和0.21.本研究可为铜合金编织网网衣的受力计算以及水动力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铜合金编织网 网片 阻力 水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