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丁香酚麻醉大口黑鲈的保活温度优化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温度对有水保活大口黑鲈代谢与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丁香酚浓度对大口黑鲈的麻醉效果.选取最佳浓度麻醉大口黑鲈,分别在5,10,15和20℃的条件下保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氨氮含量、血液生化指标与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大口黑鲈的较佳丁香酚浓度为18 mg/L,在5℃保活72 h存活率为0,在10、15和20℃下保活96 h后的存活率分别100%,75%和0%;随着保活时间延长,与15℃,20℃组相比,10℃组的总氨氮降低24.12%~51.24%,血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保活72 h后,10℃处理组血清中皮质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分别比20℃组低260.44 pg/mL、52.54 mmol/L、8.76mmol/L、3.26 mmol/L和8.22 mmol/L(p<0.05),而溶菌酶、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10℃肝脏HSP90的表达量显著低于15℃和20℃;肌肉指标中,15℃和20℃组糖原、粗蛋白含量和p H显著低于10℃组.表明10℃保活条件下大口黑鲈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应激降低,肌肉品质影响较小.因此,10℃适合大口黑鲈的长途保活运输.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丁香酚 保活温度 生理生化 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高原蔬菜"改-调-避"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与推广应用

长江蔬菜 2020

摘要:我国高山高原蔬菜在保障夏秋淡季蔬菜供应、调整农业结构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各地高山高原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质生态栽培技术模式基础上,建立了"改-调-避"为核心的高山高原优质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生产与生态良性发展,有效推动了高山高原地区蔬菜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品种的高产性及稳产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了高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高稳系数法能通过HSC值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否一致.参试品种徽红225的产量、HSC值和变异系数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一位和第二位,为典型的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性 稳产性 高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黄连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鉴定湖北省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炭疽病致病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研制有效的防治药剂,于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采集病斑叶片,利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真菌12株.其中EsH2和EsH6接种离体叶片能够产生典型病斑.经形态学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明确致病菌株均属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复合群.对菌株EsH2和EsH6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统计不同培养基或光照条件下生长速率,并且测定了常用的5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EsH2、EsH6分别在绿豆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供试菌株缺乏光照情况下生长显著减慢,5种供试药剂中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中浓度较小,抑菌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炭疽病 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农业科学》2010-2019年研究生作者群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

摘要:统计了《湖北农业科学》杂志2010—2019年在读研究生作者的发文情况,包括在读研究生的发文量、发文基金论文数、作者年龄、作者分布单位等,分析了研究生作者群的投稿特点,并提出了建立研究生作者群与科技期刊双赢的举措.

关键词: 研究生作者群 作者群培养 发文量 基金论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农业与技术 2020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9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占总组分相对含量的92. 02%,其中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占总检出成分的98. 23%.主要成分包括:苍术酮(48. 87%)、白术内酯Ⅱ(8. 55%)、Selina-3,7 (11)-diene (8. 47%)、大根香叶烯B (6. 05%)、β-蛇床烯(3. 16%)等.

关键词: 咸丰白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倍半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两叶一心期棉花叶片的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CN01和SJB016(耐低温)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处理对两叶一心期棉花叶片的影响.测定了25℃(CK)和12℃(低温)处理0、3、6、12、24、48和72 h后CN01和SJB016中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与25℃相比,12℃处理后CN01和SJB016中MDA、SS和Pro含量均上升.与CN01相比,低温处理后SJB016中MDA含量上升幅度较小,SS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而Pro含量上升幅度较小.结合上述3个指标,发现12℃处理6 h棉花叶片的生理指标变化最明显.对12℃处理6 h的两叶一心期棉花叶片进行了RNA-seq.结果表明,与25℃相比,12℃处理后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在CN01中均表现为上调,而光系统Ⅱ放氧复合物(PsdP、PsdQ)等基因在SJB016中表现为下调.与植物激素相关差异的基因在CN01和SJB016中表现为上调基因多于下调基因,其中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053、ERF020、ERF061表现为显著上调.这些基因可能对提高棉花的抗寒性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棉花叶片 生理响应 转录组 基因表达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荸荠中的高氯酸盐

分析试验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分离检测,建立了荸荠中高氯酸盐的检测方法.对荸荠中高氯酸盐的提取和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取溶剂为含1%乙酸的乙腈/水(V:V,1:1),提取时间2 min,净化材料为100 mg GCB和100 mg C18.在此条件下,高氯酸盐在1~50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2,定量限为10μg/kg,在10,40,2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101.6%,86.0%和110.2%,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2.3%,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41个荸荠样品中高氯酸盐的风险监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荸荠 高氯酸盐 分散固相萃取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广亲和品系HDH73的创制和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实率偏低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利用广亲和基因可以有效地解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问题.以甬优4949为材料,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出了1份综合性状较好并携带有广亲和基因的中间材料HDH73.水稻高通量SNP分型结果表明,HDH73的籼粳属性为偏粳型;利用籼粳之间具有多态性的SNP标记分析,HDH73的粳型成分约占2/3.利用籼稻不育系广3S和粳稻长粒粳S分别与HDH73配制杂交组合,广3S/HDH73和长粒粳S/HDH73在生育期、植株株高等方面与现有的中籼杂交稻组合相当,结实率正常可育.说明可以利用HDH73作为供体材料用于广亲和品种的选育,最终选育出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广亲和 杂种优势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1%肟菌·异噻菌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了24.1%肟菌·异噻菌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水稻药剂拌种对水稻病害的防控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1%肟菌·异噻菌胺FS水稻药剂拌种对水稻苗期立枯病和苗瘟的防效均为100%,对叶瘟的防效为86.2%~94.5%,同时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水稻产量较CK增加2157.0~4335.0 kg/hm2.在种植感稻瘟病品种、氮肥使用量大等有利叶瘟、穗颈瘟发生的环境气候条件下,特别是水稻拔节期以后需要进行补防.建议每千克干水稻种子使用24.1%肟菌·异噻菌胺FS 20~25 mL,同时添加2 mL成膜剂包衣.

关键词: 肟菌·异噻菌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 水稻病害 防治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