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京农科828京津冀夏播玉米区机收子粒质量研究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新品种京农科828(国审玉20190009)为研究材料,在京津冀地区22个百亩方开展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和子粒机收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京农科828在京津冀区6月1~20日夏播,9月21日至10月12日正常成熟,出苗-成熟平均为107 d.生理成熟后9~15 d机械粒收,平均子粒含水率为25.5%;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分别平均为4.3%、2.0%和3.5%.各试点机收子粒产量均达10 000 kg/hm2以上,平均为10 559.8 kg/hm2,最高为11 373.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机收子粒产量与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r=-0.61**,n=22),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和落粒率极显著正相关(r=0.80**和r=0.57**,n=22)、与杂质率显著正相关(r=0.45*,n=22),子粒含水率和落粒率是影响京农科828机械粒收质量和机收产量的主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西瓜新品种'京美2k'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美2k’是早熟、优质、耐裂、耐储的小型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生长稳健,坐瓜性好,早熟,果实发育期28~30 d,全生育期90 d左右。果实椭圆形,绿底色覆墨绿锯齿状条纹,蜡粉少。单瓜质量2 kg左右,剖面均匀,红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肉质脆嫩,口感佳。果皮厚0.5~0.8cm,果皮硬,耐裂,不易水脱,耐储运。适于保护地或露地覆盖薄膜提早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样本点数据精化方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样本点空间分布是样点数据检测评价和挖掘分析的关键因素.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研发了一种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样本点数据精化方法:首先构建样本点均匀变异指数和均匀因子离散图来共同检测样本点数据均匀性,进一步将样本点类型划分为均匀样本点、聚集样本点和稀疏样本点并确定其数量;其次删除聚集样本点,基于研究区历史数据加密稀疏样本点;最后基于地理空间样本点均匀变异指数、特征空间偏离指数和插值误差共同评价数据精化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样本点的均匀变异指数为0.429,存在一个聚集样本点和一个稀疏样本点,空间偏离指数为0.327,空间属性插值误差为6.538;冗余数据精化后进行均匀性检测没有发现聚集样本点和稀疏样本点,均匀变异指数下降到0.406,特征空间偏离指数微弱下降,空间属性插值误差下降到6.357.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提高采样数据的均匀性和代表性提供理论指导,可以服务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为更加精确研究土壤空间信息变化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样本点 数据精化 均匀变异指数 空间分布 偏离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京春娃4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07QX4B和0841杂交配制而成的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长期55~60 d(天),株型较矮,外叶深绿色,中肋浅绿色,叶球筒形、叠抱,叶球高22~23 cm、直径13~14 cm,球内叶切面为均匀深黄色,单球质量约1.4 kg,每667 m2净菜产量5000 kg左右.耐抽薹性强,对黄萎病的田间抗性强于对照春月黄、玲珑黄012和耐寒金皇后,品质脆甜.适宜作大娃娃菜种植,每667 m2可定植6000株,适合北京、云南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张家口坝上、甘肃、云南等高冷地区(海拔800~1800 m)夏季露地种植.
关键词: 小株型大白菜(娃娃菜) 京春娃4号 一代杂种 耐抽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kg-1.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增产0.5 t·hm-2,增幅为8.8%;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1.1%、121.1%和84.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23.5%和25.4%.[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但各省(市)间存在一定差异且省(市)内变异较大.四川、云南、湖北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具有较低的产量反应,说明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方案.分析长江流域优化养分管理措施下的小麦产量反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氮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可毛色二孢β-1,4-葡聚糖内切酶LtEg1信号肽的鉴定及其酶活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可可毛色二孢β-1,4-葡聚糖内切酶LtEg1是否能够分泌至胞外及其活性,采用酵母互补试验分析了内切酶LtEg1的信号肽活性,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了内切酶LtEg1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LtEg1基因在不同侵染阶段的表达量.内切酶LtEg1的信号肽和酵母蔗糖酶的融合表达能够引起酵母蔗糖酶的外泌,使得酵母转化子能够在以棉子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内切酶LtEg1能够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发挥其酶活功能.与营养菌丝阶段相比,LtEg1基因在病原菌侵染阶段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在接种后48 h,LtEg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约为营养菌丝阶段的12倍,表明内切酶LtEg1作为重要的外泌蛋白酶,在可可毛色二孢侵染致病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β-1,4-葡聚糖内切酶 信号肽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研判
《改革 》 2020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可分为起步建设、深入发展、全面融合三个阶段。在该进程中,政策演变始终与信息技术变迁相适应,由"强基础"转向"重应用",表现出连续性和适应性。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在变革和普及中持续释放红利,表现出前沿性和广泛性。从政策体系建设、数字环境营造、产业链细分、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手段等方面的趋势来看,农业农村信息化前景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对设施番茄生理特征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对番茄生理特征的影响,为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设施番茄产量、品质与生理特征的变化.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肥(尿素+水溶肥,U100)、常规总氮减20%(尿素+水溶肥,U80)、控释肥(控释氮肥+水溶肥,PCU100)和控释肥总氮减20%(控释氮肥+水溶肥,PCU80).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大;与尿素相比,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番茄硝酸盐含量、盛果期净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P<0.05).相比尿素,控释氮肥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较常规施肥能提高番茄盛果期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善番茄品质.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通过调控叶绿素、光合作用、氮代谢来影响番茄生理特征,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要素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系统构建与应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农业资源生产数量稳定、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农产品跨区域流动的特征及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要素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通过构建多要素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系统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和增强监管的精准性.[方法]文章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场地理位置为核心,整合监管过程中采集到的文本资源、音频资源、图像资源等要素特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证据链,形成多要素融合的精准执法监管模式;并以智能手机作为载体,设计了基于精准监管模式的移动应用总体架构,构建了系统的运行流程,实现了监管记录、巡查轨迹、统计分析、监管依据、人员信息等核心功能.[结果]系统应用于天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中,应用结果相较传统的监管方式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信息采集效率高、资源利用率大、证据匹配性强、结果验证时效性好.[结论]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涉及的资源要素,结合农产品跨区域流动的特征,采集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证据链条,形成多要素融合的精准监管模式,并设计开发相应的监管系统,不仅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还使监管过程透明度增加,增强监管的精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