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苦荞麸乙醇粗提物各极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分,为分离该部分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以苦荞麸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水悬浮,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测定各萃取相以及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的清除能力、ABTS·+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的测定,比较不同萃取相和粗提物的抗氧化性。结果: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EC5078.86μg/mL)优于芦丁(EC50135.71μg/mL),弱于VC(EC5071.26μg/mL);ABTS·+清除能力(EC5029.79μg/mL)优于芦丁(EC5072.96μg/mL)和VC(EC50112.71μg/mL),还原力高于芦丁和槲皮素,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的能力(EC50101.24μg/mL)低于BHT(EC5015.80μg/mL)。苦荞麸粗提物和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清除率EC50值呈负相关性。结论: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粗提物。据此分离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成分。

关键词: 苦荞麸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苗期耐低温性及相关生理指标遗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6份黄瓜材料9504、9507、9506、9517、9511、9514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亲本及F1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昼/夜温度12℃/8℃,每天光照7.5 h,光照强度30μmol·m-2·s-1)14 d后调查幼苗耐低温性、保护酶(POD和S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其遗传规律.结果显示,黄瓜亲本9504、9507及其组合F1幼苗的耐寒性较强,保护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较高,黄瓜幼苗耐寒性与其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关系密切;黄瓜幼苗耐低温性、POD和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所有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它们的广义遗传力分别达82.133%、93.351%、97.368%、59.230%、93.460%,狭义遗传力达73.170%、53.191%、26.316%、58.587%、45.963%.研究表明,黄瓜耐低温性、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含量适于早代选择;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受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可晚代选择.

关键词: 黄瓜 低温弱光 耐低温性 生理指标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醋及其多糖物质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苦荞醋及其多糖物质的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以山西宁化府生产的苦荞醋为原料,采用乙醇沉淀法制备苦荞醋多糖,分析其单糖组成。通过清除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及测定总还原力等方法对苦荞醋及其多糖物质的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荞醋多糖得率为8.52mg/mL,主要由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和葡萄糖(Glc)组成,并含有少量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其摩尔比为2.15∶3.98∶2.35∶1.0∶1.0。苦荞醋及其多糖物质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其中苦荞醋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多糖物质。

关键词: 苦荞醋 多糖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花病对意大利蜜蜂消化酶和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枣花期蜜蜂易发生枣花中毒(又称枣花病),致使大量采集蜂死亡。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枣花病对蜜蜂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以正常的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西临猗、太谷和临县患枣花病的意大利蜜蜂工蜂体内淀粉酶、蛋白酶、蔗糖酶、果胶酶、海藻糖酶、酯酶(esterase,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结果】临猗、太谷和临县意蜂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73.17%,60.74%和70.50%;蛋白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74.45%,50.68%和90.44%;果胶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9.50%,27.99%和73.13%;而蔗糖酶和海藻糖酶活性与对照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GS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29,1.47和1.30倍;P450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31,1.66和2.12倍;而EST和AchE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枣花期蜜蜂采食枣花蜜使其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果胶酶等消化酶活性和解毒酶系的活性发生变化,这可能与枣花病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枣花病 消化酶 解毒酶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太590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5902(原名太原5902)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991年以大穗、多穗、多粒、高产、多抗为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酿造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酿造高粱主干亲本系,为进一步利用材料、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依据,选用3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单宁4个酿造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中‘辽3401A’蛋白质、脂肪、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泸45A’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5个恢复系中,741324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R111脂肪、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038R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C52R-11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961541/0-30红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蛋白质>总淀粉>脂肪>单宁。

关键词: 高粱 酿造品质性状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A_3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肥大,黄色,可散落出部分花粉,但散落出来的花粉无效,自交套袋不结实,雄性不育性稳定。大多数高粱品系对A3细胞质雄性不育表现保持,具有优良性状的多数品系可转育为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些不育系具有丰产性好、育性稳定、抗败育等特点。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很少,只有极少数高粱品系能恢复其育性,恢复度在40%~95%之间。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少且恢复系难以选育,是A3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主要障碍,解决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问题,是实现A3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关键。此文主要对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和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及杂交种选育和应用、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遗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育种者重视A3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

关键词: 高粱 A3细胞质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对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发芽前后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后淀粉的粒径大小、形貌未发生变化,黑小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率提高,抗凝沉性变强6,5~90℃溶解度、膨胀度变大,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4.7%,峰值黏度降低88.9%,降落值降低60.0%,回生值降低93.6%;黑苦荞直链淀粉、透明率降低,抗凝沉性变差,溶解度、膨胀度变小,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1%,峰值黏度提高1.06倍,回生值提高1.87倍,降落值从零提高到43 BU。发芽处理改变了物料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开发应用范围。

关键词: 发芽 黑小麦 黑苦荞 淀粉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温室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中大气CO2和植株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二者分别在早上7:30和下午17:3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温室内凤梨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一致,以上午11:30最大,且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一天中,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上部叶在上午8:30达最大值,为2.16μmol/(m2.s),中部叶片在上午的9:30达最大值,为2.16μmol/(m2.s),下部叶片在上午的11:30达最大值,为1.46μmol/(m2.s);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总之,凤梨中部叶片的光能利用以及光合能力最强,且群体中叶片实际光合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光强的分布,而且与温室内各生态因子紧密相关。

关键词: 温室 观赏凤梨 生态因子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O_2两段释放处理对红提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提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以1/2张速释葡萄保鲜纸+12包控释葡萄保鲜片构成的SO2两段释放处理对(0±0.5)℃冷藏条件下果实生理和SO2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80 d,与对照相比,SO2两段释放处理延缓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下降幅度,保持了葡萄的营养成分;延缓了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生成,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SO2伤害及其残留量,保证了葡萄的食用安全性和商品价值。

关键词: 红提葡萄 两段释放处理 SO2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