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过程中浸泡和蒸煮时间对熟化度,以及熟化后苦荞含水量对脱壳率和整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浸泡时间≥4h,蒸煮≥30min和浸泡时间≥5h,蒸煮≥20min的各处理,熟化度都能达到100%;当熟化后的苦荞水分含量在24.0%~26.0%时,脱壳率达到100%,整米率>90%。萌动苦荞米与苦荞米的加工工艺,可以采用相同的熟化条件和脱壳条件。苦荞及萌动苦荞脱壳工艺条件的研究为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的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苦荞 脱壳 熟化度 整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方法标记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寻找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利用SSR方法对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首先用166对引物在谷子光敏不育系GM与恢复系恢东1号两亲本间进行了筛选,其中有61对引物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经F2群体153株单株验证后,仅有一对引物b159和目标基因连锁;通过Kosambi函数计算,其连锁距离为13.5 cM,位于第6条染色体。

关键词: 谷子 光敏雄性不育基因 SSR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SR标记技术进行引物筛选及玉米杂交种纯度的鉴定

吉林农业科学 2011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技术分别筛选出玉米杂交种强盛16、强盛9、强盛62、强盛11的特异引物,建立了4个品种的种子纯度鉴定试剂盒。试验表明,应用此试剂盒可快速、有效地鉴定4个杂交种的种子纯度。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SSR标记技术 种子纯度鉴定 引物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抗源CH710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条锈病新抗源,以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的新抗源CH7103为材料,对其抗条锈性及抗病基因的来源、遗传模式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已知抗病基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03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或近免疫,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其野生亲本的抗病侵染型相似,而其小麦亲本均感病,说明CH7103对条锈病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抗×感的F1代均表现免疫,侵染型为0~0;级,且F2、F2∶3、BC1代的抗、感分离比均符合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分离模式。通过等位性检测,初步明确CH7103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与已有的抗CYR32小种的基因Yr5、Yr10、Yr15、Yr41不存在等位关系,可能属于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细胞学研究表明,CH7103及其与小麦品种"中国春"等杂种F1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具有2n=21Ⅱ的配对构型,并能与小麦染色体完好配对。说明CH7103不含较大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是一个携带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的异源渐渗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彭提卡偃麦草 异源渐渗系 抗条锈性 等位性测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蛋白质品质的差异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各蛋白质品质参数平均值均高于水地种植的小麦。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品质影响最大,地点和基因型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直接作用较小,年份对湿/干面筋含量影响较大,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两两交互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

关键词: 山西 冬小麦 品种(系) 年份 地点 蛋白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21份山西地方绿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5%的PEG6000高渗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1个绿豆品种的芽期抗旱性。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速度快、萌发时间短、吸水率小、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鉴定筛选出4份绿豆抗旱种质。

关键词: 绿豆 抗旱性 PEG6000 芽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和HN基因共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扩增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并以由15个氨基酸构成的短肽为Linker将F及HN基因片段体外连接,与转座载体PFastBacⅠ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F-HN,并转化到DH10Bac宿主菌,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到Bacmid质粒中,经筛选获得的重组Bacmid F-HN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检测,表达产物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经SDS-PAGE、Western-blot检测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123 000的蛋白特异条带,说明F-HN重组蛋白表达成功。将共表达蛋白进行进行动物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共表达蛋白二次免疫雏鸡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80%,这一结果提示利用F-HN基因构建的亚单位疫苗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HN基因 共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醋生料发酵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苦荞醋生料发酵工艺各生产阶段总黄酮、多酚、γ-氨基丁酸(GABA)、D-手相肌醇(D-CI)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料制醋酒精发酵阶段是这些功能成分的有效积累阶段;醋酸发酵阶段,总黄酮、总酚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GABA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而D-CI含量有明显的提高;熏醅阶段,多酚含量呈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其余成分明显下降。通过了解苦荞醋生料发酵工艺过程中各个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便为改进工艺,提高醋中的功能成分含量,为开发功效更好的苦荞醋新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苦荞醋 生料发酵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中部麦茬复播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中部研究发展复播玉米生产,是增加玉米产量与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品种少、栽培产量低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特早熟品种‘并单4号’、‘特早1号’、‘极早单2号’和早熟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经过4个密度和3个播期的多因素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以‘并单4号’和‘特早1号’产量较高,为6308kg/hm2和6255kg/hm2,均比对照‘极早单2号’极显著增产,‘郑单958’未正常成熟。密度间以75000株/hm2产量高(6231kg/hm2),67500株/hm2减产显著,再降低密度即极显著减产。播期以6月25日产量最高(6723kg/hm2),6月30日和7月5日迟播均极显著减产。迟播使玉米生育中后期受低温及早霜影响,秃尖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下降与最终减产关系密切。此研究三因素互作效应明显:应用‘并单4号’和‘特早1号’,采用75000株/hm2密度,于6月25日播种产量分别达8003kg/hm2和7770kg/hm2。

关键词: 山西中部 玉米 麦茬复播 品种 密度 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水稻NibT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抗病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金黄96B为受体材料,供体为质粒pWM101并携带有水稻矮缩病病毒复制酶基因Nib的提前终止突变体基因NibT,采用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将NibT-基因导入受体,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而对T1~T3代转基因植株(株系)进行分子分析、田间抗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逐代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抗病鉴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植株(株系)各代抗病水平基本一致,抗病性比对照提高3级.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表明,与对照比较,转基因植株株高增加7~18cm、穗位高增高0~13 cm、穗长增加0.7~2.1 cm、穗粒数多8~35粒、百粒重增加1.1~2.6 g,转基因株系与阴性对照间、各代转基因株系相互间都差异显著(P<0.05);调查还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随着世代的增加,与对照间的差异逐代减少.研究也说明,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是一种简捷、快速和有效的植物转化工具.

关键词: 玉米 NibT基因 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 抗病性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