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多重耐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GD2107株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GD2107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丰富APP基因组数据库信息;构建基于ApxⅣ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株的进化关系,为探索APP致病机制和临床防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ia, PCP)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谱;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对细菌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别利用Illumina NovaSeq、PacBio SequeI测序平台对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组基本信息、功能元件分析及亚系统分析等);基于ApxⅣ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D2107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拉定(先锋Ⅵ)、卡那霉素等14种抗菌药均耐药。对GD2107株全基因组测序得到1条大小为2 271 987 bp的环状染色体(GC含量为41.21%)和2个大小分别为5 027和3 497 bp的环状质粒,共预测到2 290个编码基因,包含19个rRNA (7个5S rRNA、6个16S rRNA、6个23S rRNA)、21个tRNA基因、20个ncRNA;23个基因岛、4个原噬菌体和2组CRISPR相关序列;分别有2 112、1 549和1 866个基因在COG、KEGG和GO数据库中得到注释,且相关蛋白集中分布于APP的代谢过程;另外在毒力因子(VFDB)和耐药因子(CARD)数据库中还注释到48个毒力基因和22个耐药基因(仅floR基因位于质粒上)。绘制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圈图,将基因组信息提交至NCBI,获得染色体GenBank登录号为CP097377,质粒登录号分别为CP097378和CP097379。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来自中国的APP菌株(CP063424.1)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完成了对多重耐药菌株GD2107的全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全面认识了该菌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并探究了耐药和致病机制中的相关基因,进化关系显示该菌株具有一定的地域流行性,为预防PCP的流行和探索APP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耐药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肉柿在广东的引种栽培表现及开发应用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在我国黑肉柿是一种新型水果,其经济价值高。为推进黑肉柿产业在广东地区快速发展,引进黑肉柿在广东中山种植观察。通过对黑肉柿连续6年的引种栽培观察,总结了黑肉柿的种子形态特征、植物学特征、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果实营养成分、抗逆性、病虫害、采收和耐贮性等综合性状,测定了出苗率、投产期,同时总结了黑肉柿的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表明,黑肉柿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水果兼生态景观效果好的多用途树种,值得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并分析了黑肉柿在食品、药品方面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黑肉柿 巧克力布丁果 引种 栽培 开发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稻主产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析及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I)、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的抗感互作变量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以解释总变量>85.0%为界,提取出8个主成分因子,组建了以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0个品种(系)组成白叶枯病菌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这些寄主分别为IRBB10(Xa10)、IRBB4(Xa4)、GDBB23(Xa23)、IRBB5(xa5)、IRBB7(Xa7)、IRBB21(Xa21)、IR24(Xa18)、IRBB13(xa13)、IRBB3(Xa3)、金刚30;新鉴别寄主可将954个测试菌株划分为55个致病型,对测试稻区的白叶枯病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鉴别力.基因聚合联合抗性分析表明,不同抗病基因聚合对病菌的抗性频率有一定的提升,不同抗病基因对测试菌株的抗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监测稻区的白叶枯病菌系趋向多样化,毒性分化明显,强毒菌系Ⅸ型菌在部分稻区已上升为优势致病型,侵染xa5、Xa7及Xa23等广谱抗性基因的菌株有上升趋势;抗病基因聚合可拓宽品种对病原菌系的抗性谱,是培育广谱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建立与应用可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精准监测以及田间实时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近等基因系 鉴别寄主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耐受性不同的家蚕品种幼虫抗氧化酶活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探讨高温环境对家蚕血淋巴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家蚕对高温环境胁迫的应答生理与分子适应机制的揭示提供参考。本实验以高温耐受性家蚕品种932G与敏感性品种HY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测定高温胁迫下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35℃高温胁迫后,耐受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血淋巴中SOD、CAT和GST的相对酶活力变化趋势相似,均为胁迫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后期显著升高,胁迫后期显著降低,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酶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胁迫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胁迫后期有所降低,但品种间变化幅度有差异,BmSOD与绝大多数BmGST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耐受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而BmCAT则以敏感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抗氧化酶SOD、CAT和GST在蚕体血淋巴组织中的高温响应趋势较为一致,仅在品种间存在变化幅度的差异。

关键词: 高温胁迫 耐受性 抗氧化酶活 基因表达 家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南方农业 2022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解决种子问题,落实“藏粮于技”战略,需掌握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这一农业种业核心。为了促进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高标准、现代化建设,分析了广东省种质资源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公益性的工作定位、创新种质资源库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机制、创新种质资源库绩效评价机制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建设现状 措施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带仔数对种鸽哺乳期采食偏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明确不同带仔数对种鸽哺乳期采食偏好的影响.选取14月龄性能相近的种鸽54对,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对种鸽.3组乳鸽带仔模式分别为1对种鸽哺乳2(2+2组)、3(2+3组)和4只乳鸽(2+4组).种鸽哺乳期采用"混合原粮+配合颗粒饲料"的方式投喂,配合饲粮由44.70%的配合颗粒饲料、20.70%的玉米、15.70%的豌豆、10.50%的高粱和8.40%的小麦组成.每天记录剩余饲料的种类和重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3组种鸽对4种原粮的实际采食比例均高于其在配合饲粮中的占比,而对配合颗粒饲料的实际采食比例则低于其在配合饲粮中的占比.其中,2+2组玉米的采食比例为26.52%,极显著高于2+3组和2+4组(P<0.01);2+4组豌豆的采食比例为20.12%,极显著高于2+3组和2+2组(P<0.01);2+4组小麦的采食比例为11.14%,极显著高于2+3组和2+2组(P<0.01);2+3组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比例为35.35%,显著高于2+2组和2+4组(P<0.05).2)3组种鸽对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钙(Ca)和总磷(TP)的实际摄入量均低于配合饲粮中对应营养素的含量,而对代谢能的实际摄入量则高于配合饲粮中代谢能.其中,2+2组CP摄入量为13.93%,极显著低于2+3组和2+4组(P<0.01);2+4组EE的摄入量极显著低于2+2和2+3组(P<0.01);2+3组钙(Ca)、总磷(TP)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2+2组(P<0.05),与2+4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代谢能的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配合颗粒饲料,种鸽哺乳期更喜食原粮;随着带仔数的增多,种鸽会减少能量饲料玉米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的豌豆的摄入.

关键词: 种鸽 哺乳期 带仔数 采食偏好 营养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蛋种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蛋种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维生素E在蛋鸭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120日龄福建龙岩麻鸭50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各组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0(对照)、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12.5 mg/kg时,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100.0和200.0 mg/kg时,蛋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时,血浆和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100.0和200.0 mg/kg时,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维生素E可降低蛋种鸭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12.5 mg/kg时可获得最好的产蛋率、日产蛋重及料蛋比,更高的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产蛋性能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蛋种鸭 维生素E 产蛋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和短期减施磷肥对华南双季稻产量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短期和长期试验相结合,研究减施磷肥对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短期试验设置常规基施磷肥(P1)、磷肥减半基施(P2)和磷肥减半且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P3)3个处理,以常规稻粤晶丝苗2号和杂交稻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进行早晚两季试验;长期定位试验包含不施磷(M0)和常规施磷(M1)2个处理,采用9年18季试验数据。短期试验结果表明,磷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磷素积累量与利用等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1、P2和P3处理间土壤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并且田面水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在全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P1、P2和P3处理的磷素盈亏率分别为8.7%、-35.3%和-31.8%,P1处理可达到土壤磷素表观平衡。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M0处理的产量随种植季节数增加而下降,3年6季内M0与M1处理产量相当。根据目前稻田土壤磷含量情况,在生产上3年内磷肥减半施用,既不影响水稻产量,又可降低稻田磷素损失风险,是兼顾产量和环保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 磷肥利用效率 磷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丁酸作为肠道菌群发酵产物之一,不仅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能以信号分子形式调节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近年来,在饲粮中添加丁酸能够有效减少动物过多脂肪沉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一些研究发现丁酸表现出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丁酸一方面作为脂肪合成的底物,另一方面以信号分子形式即通过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或者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来调节脂肪代谢。本文主要从这2方面来探讨丁酸与脂肪代谢之间的联系,为畜禽养殖中如何减少过多脂肪沉积或抑制肥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丁酸 脂肪代谢 G蛋白偶联受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肥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1年广东省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数据集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摘要:广东柑橘园天敌种类丰富,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日益成为柑橘种植过程中农药减量的主要措施.植绥螨是柑橘园中最常见的天敌类群,对柑橘害螨及小型害虫的发生危害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因此,明确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对于开展植绥螨的保护利用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香橼柠檬、红美人和沙糖橘分别是广东地方特色、新引进和广泛种植的3种不同的柑橘类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文章研究通过调查采集不同柑橘品种上的植绥螨,制作玻片标本,获取植绥螨种类的主要特征数据,以及不同种类植绥螨的种群动态变化数据,可为优势植绥螨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对不同生境、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控措施对优势植绥螨类群变化的研究,可为筛选柑橘园自然控制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柑橘 植绥螨 种群动态 数据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