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大青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北方园艺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大青叶蝉的发生与防治张英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大青叶蝉,又名青叶跳蝉、大绿浮尘子。为同翅目,叶蝉科,此虫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东北为害较重。该虫属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果树。此虫的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口器为害植物,在果树上以成虫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小黑麦特点及应用前途

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5

摘要:饲用小黑麦特点及应用前途张玉清(黑龙江省农科院盐碱土利用改良研究所)张庆祥,李晓渤,黄玉贤,梁凤久(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小黑麦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属间进行杂交和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的一种新的饲料作物。它具有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子的收获与贮藏

农民致富之友 1995

摘要:黑龙江省气候冷凉,无霜期短,每逢低温多雨或早霜,玉米成熟不良,留种受到威胁,往往造成种子生命力弱,发芽率低,影响次年的玉米生产。低温早霜年份,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冻害。使玉米种子受冻的关健是玉米种子含水量高。种子含水量越大,耐低温能力越低,耐低温时间越短。14%左右的含水量,是玉米种子安全越冬的水份指标。收获后,凡水价降到这样指标的玉米种子,在我省冬季气温条件下,都能安全越冬,而不致丧失生命力。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情况及种质基础评述

玉米科学 1995

摘要:根据省种子管理局1983年至1992年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和推广面积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均种植50万亩以上的杂交种有11个,播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62.8%~88.6%;种植面积5~50万亩的杂交种有20个.播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10.0%~22.9%.播种面积由1983年的2159万亩增加到1992年的3251万亩,亩产由223公斤增加到328公斤.十年间我省种植20万亩以上杂交种的亲本数为16~22个,遗传基础较狭窄,在遗传上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和突发某种病害的隐患。

关键词: 玉米,播种面积,杂交种,遗传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带作少耕栽培增产的气象因子分析

大豆通报 1995

摘要:大豆带作少耕栽培增产的气象因子分析于朝贵,邱振英,杜懋国(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总的说来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大豆采用带作少耕栽培,垄体增大,可减少耕翻次数和趟地面积。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7.6%。行间通风良好,相对风速增加3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壮秧剂综合效应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壮秧剂综合效应分析张星哲,金姬善,蔡仲锡(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水稻壮秧剂是以消毒为主,调酸、施肥、化控为辅的新型水稻育秧制剂。是一种安全可靠,保证实现高产、稳产的新型育秧制剂。应用水稻壮秧剂育苗,不仅具有壮秧效果突出,防病效果明显,返青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下害虫发生及防治

农民致富之友 1995

摘要:地下害虫是指一生(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地害害虫种类很多,生活周期长,为害时间从播种到收获,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加之其在土壤中潜伏为害不易发现,经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绝收。防治非常困难。 一、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1金龟子类 金龟子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型大麦品种的引种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啤酒型大麦品种的引种试验张佩海,牛若超(拜泉县新建乡成职联校)(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我省现有啤酒厂近百家,年需啤酒大麦16万吨以上,但目前我省啤酒大麦原料的自给率仅占20%左右,近80%的啤酒大麦原料要靠省外和国外引进,致使我省资金大量外流。目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林区发展仁用杏前景可观

中国林副特产 1995

摘要:1 仁用杏发展的潜力1.1 发展概况 河北省是最早开展仁用杏研究和栽植的省份,尤以涿县和蔚县发展最快,已成为我国仁用杏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全国仁用杏产量的70×10~(-2)。现在河北省栽植仁用杏已成为山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成为当地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栽植仁用杏的收益是种粮食的8倍,已是其它水果所不能比拟的。被称为“铁杆庄稼”。辽宁、山西、甘肃是种植仁用杏较早的省份,仁用杏早已见果,并获巨大收益。近几年,吉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纷纷引种仁用杏试栽,山地、丘陵地,栽植仁用杏已成为一大趋势。1.2 栽植仁用杏的经济效益 仁用杏肉和壳也可利用。杏肉可制成杏脯;核壳可加工成高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龙单13(黑301)的育成和推广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龙单13(黑301)的育成和推广张坪,钟占贵,苏俊,李春霞,张瑞英,龚世琛,宋锡章(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1选育经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抗病育种室,根据“八五”期间国家和省玉米攻关课题任务的要求,特于1988年选用半马龄型改良自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