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囊藻毒素MC-LR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C-LR能够对罗非鱼肝脏GSH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MC-LR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被诱导;罗非鱼肝脏γ-GCS和GST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两次显著升高现象,在GST作用下,GSH与MC-LR结合会造成GSH的消耗,γ-GCS和GR的活性增强能够使GSH含量升高,从而使罗非鱼肝脏GSH能够维持一定水平;GR和GPx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它们能有效调节罗非鱼肝脏GSH-GSSG缓冲系统,从而在减轻或消除由MC-LR侵入而造成的肝细胞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腹腔注射 罗非鱼 微囊藻毒素(MC-LR)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相关酶


冷藏鲤鱼鲜度特征和货架期预测模型建立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0~15℃冷藏鲤鱼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进行研究,确定产品货架期,用指数相对腐败速率方程描述温度与鱼品鲜度的关系,进而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0、5、10℃和15℃冷藏鲤鱼货架期分别为29.7、15.9、6.1d和3.6d,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嗜冷菌数分别为(7.23±0.29)、(6.67±0.33)、(6.96±0.37)lg(CFU/g),TVBN为(20.41±1.14)mg/100g。0~15℃冷藏鲤鱼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T)=29.7/[Exp(0.15×T)],用0℃和15℃冷藏鲤鱼货架期实测值验证模型,相对误差为3.3%~23.8%。


两水系三角帆蚌亲本及杂交、自交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比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集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及正反交、自交组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形态差异显著。太湖三角帆蚌亲本群体较洪泽湖群体的壳顶位置偏向贝壳前端,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长的比值均极显著低于洪泽湖群体(P<0.01)。综合分析表明太湖三角帆蚌的壳型为长扁型,而洪泽湖三角帆蚌为圆润型。反交组(H0T)成熟钩介幼虫指数为(0.066 7±0.005 9),极显著高于正交组(T0H)和两个自交组(P<0.01),其杂交优势率为2.54%。以太湖三角帆蚌为母本的幼虫壳长与壳高的比值为(0.828 4±0.029 4),极显著低于以洪泽湖群体为母本的比值(0.848 2±0.034 5),而同一母本不同父本之间的钩介幼虫无显著差异(P=0.286,P=0.106),该性状表现为明显的母性遗传,这与已有的贝类杂交研究结论相似。而各组幼虫的寄生成活率、稚贝生长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同载体固定化海洋微生物酯酶ETM-b的性能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明胶包埋交联法、壳聚糖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海洋芽孢杆菌酯酶ETM-b,并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壳聚糖制备的固定化酶效果最好,壳聚糖2%、戊二醛浓度1%、小球与酶液4∶3(g/ml)时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活性回收最高,达到66%。壳聚糖制备的固定化酶使用10次,相对活性保留70%,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固定化酶在非水介质中具有转化α-乙酸萘酯(α-Naphthyl acetate)的能力,在异辛烷、正辛烷、正己烷中活性表现最高。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酯酶 固定化酯酶 壳聚糖 非水介质催化


饲料添加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剑尾鱼的毒性效应
《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和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HA和NFLX对剑尾鱼毒性大小分别属于高毒和低毒.BHA的暴露浓度为0.20mg.L-1和0.04mg.L-1时,GST和CAT活性诱导分别达到最大值;NFLX的暴露浓度为5mg.L-1时,GST和CAT均受到最大程度的诱导.随着BHA和NFLX暴露浓度的增加,GST和CAT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典型"钟型曲线"变化规律,而MDA含量和EROD活性则逐渐增加.其中,MDA和EROD响应较为敏感,适合作为BHA和NFL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雌雄个体酶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敏感.
关键词: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诺氟沙星 剑尾鱼 急性毒性 生物标记物


外源性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在转基因唐鱼中的整合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为进一步了解RFP基因在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上的整合特点,采用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转植基因的拷贝数和连接方式。结果表明,转植基因是以单位点、多拷贝(2~3个拷贝)、头尾相接(head-to-tail)的串联体形式整合。应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别克隆出1.0和1.2kb的转植基因整合位点5'和3'侧翼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5'侧翼区为宿主唐鱼基因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经BLAST分析后未发现有同源序列;3'侧翼序列与P1噬菌体部分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到99%,非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中未检测到该侧翼序列。研究结果为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遗传稳定提供了评价依据。


斑点叉尾鮰下脚料鱼糜加工漂洗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优化漂洗工艺,提高鱼糜品质。[方法]以斑点叉尾鮰鱼片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加工鱼糜,取肉后分别用纯净水(A)、0.15%NaCl(B)、0.25%NaHCO3(C)、0.15%CaCl2(D)、0.10%柠檬酸钠(E)1次漂洗,再用纯净水2次漂洗,然后离心,以白度、凝胶强度、脱脂率、脱水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无论采用哪种漂洗液,都是一次漂洗对鱼糜白度的影响最大,其中0.10%柠檬酸钠漂洗后的鱼糜白度最高,0.25%NaHCO3漂洗后的鱼糜凝胶强度最大;脱脂效果为离心>1次漂洗>2次漂洗,0.25%NaHCO3漂洗的鱼糜脱脂效果最好,0.15%CaCl2漂洗后的鱼糜脱水效果最好。[结论]0.25%NaHCO3溶液漂洗10min→纯净水漂洗5min→离心5min的漂洗效果最好。这是一种适合斑点叉尾鮰鱼糜加工的高效漂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