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水稻秸秆还田时间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90,180,270 d和360 d的土壤真菌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演变趋势,并利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土壤真菌群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H、R和E)显著增加,在360 d时达到最高。对DGGE图谱的特征条带进行胶回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土壤真菌主要种群包括:接合菌(Zygomycete sp.)、盐腐霉菌(Pythium salinum)、肉盘菌(Uncultured Sarcosomataceae)、牛粪盘菌(Ascobolus stercorarius)、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疏绵状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灰绿曲霉菌(Aspergillus glaucus)、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其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在90 d时成为新的优势菌群。RDA分析表明,90 d和180 d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类似,270 d和360 d的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pH和速效磷是引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桔秆还田 多样性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基因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林芝松口蘑抗肿瘤组分的筛选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林芝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中具抗肿瘤作用的组分,采用MTT法测定林芝松口蘑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分部对乳腺癌细胞(MCF-7)、胃癌细胞(SGC-7901)和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率。结果表明:林芝松口蘑乙醇提取物的抑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氯仿分部,100μg/mL作用48h,对MCF-7和SGC-7901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4%和55%;乙醇提取物的各萃取分部对A549抑制效果较差,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抑制率均未超过25%。

关键词: 肺癌细胞(A549) 乳腺癌细胞(MCF-7) 胃癌细胞(SGC-79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多糖的超滤分离及其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分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滤法将杏鲍菇下脚料水提物分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个部分,并对各部分样品的得率、总糖和β-葡聚糖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U1得率远高于PU10和PU100,为14.6%,其总糖质量分数最高,达到62.75%。PU10和PU100中的β-葡聚糖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8.38%和19.91%,在总糖中所占比例超过50%。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粗多糖可以按照超滤膜的截留范围实现较好的分离,且PU100和PU10均含有多个组分,其中PU100中重均相对分子质量>100 000组分约占73%,PU10中两个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均超过10 000;而PU1主要含有一个组分,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110×10~3。超滤各部分样品中的多糖分别由4~7种单糖组成,但种类及摩尔分数具有较大差异。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超滤所得各样品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在低质量浓度(50μg/m L)时PU100活性最高。

关键词: 杏鲍菇下脚料 超滤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单糖组成 巨噬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离子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物离子组学是研究植物体内无机元素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通过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如ICP-MS),结合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数理统计学等手段研究植物吸收、养分元素积累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机理及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植物营养与环境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因此,了解植物离子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方向对于拓展人们对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机制的认识,调控植物元素循环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离子组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离子组和离子组学的概念;然后总结了离子组学的发展历程和目前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及其各自研究方向;并对离子组数据的转化和分析方法进行阐述;最后重点综述了离子组学的应用,包括从生态学角度探索生态系统中元素间的多重平衡;植物离子组与环境驱动因子、食品安全和超积累植物筛选间的关系;植物离子组结合基因组学对矿质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的探索。【展望】1)从植物营养和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等进行离子组学研究;2)从系统生物学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对元素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系统中的流动循环进行研究;3)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研究离子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植物离子组学 离子组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场化改革、要素流动与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

中国软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大样本农户与行政村数据,对我国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其变化从市场化改革和要素流动角度进行了解释。2004-2012年,我国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上升趋势。其中,非农收入本身差距在经历了拉大过程后已开始呈现缩小趋势,但其在人均总收入中的比重仍在上升,因此其对人均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虽然缓慢下降,但仍远超农业收入的贡献;农业经营收入对人均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显著低于工资性收入,但农业经营收入自身的差距则呈上升趋势。计量经济分析表明,农村土地流转的上升在减少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同时,也加大了农户在土地要素配置上的差异,拉大了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差距;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明显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提升,但对农户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资本市场的改革对农户财产性收入增长和非农经营收入增长影响显著,但扩大了财产性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基尼系数分解 要素市场化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品溢价、产业风险与合作社统一销售——基于大小户的合作博弈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近年来,农产品销售难现象频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被普遍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选择之一,但现实中提供统一销售服务的合作社却是凤毛麟角,这与国际经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大小户合作博弈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合作社统一销售服务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提出了产品溢价、产业风险影响合作社提供统一销售服务的研究假说,并用来自江苏、吉林和四川3省331村240家涉及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合作社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现实中进行统一销售的合作社比例极低。小农户组织起来后,产品若能获得增值溢价会显著促进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当合作社有能力降低产业风险时,产业风险越高,农户对合作社统一销售服务的需求越强,合作社越有可能进行统一销售。现实中提供统一销售服务的合作社比例偏低的原因在于:政策激励不恰当;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实力有限;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关键词: 合作社 统一销售 产品溢价 产业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出花属DUS测试性状筛选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9份六出花品种为试材,对51个候选性状进行观测,比对不同测量方式对花相关数量性状的影响,并同时研究了同品种中外花被片与侧外花被片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序:花序梗长度"和"花:花梗长度"不满足DUS测试性状要求,最后筛选出43个性状作为DUS测试性状。12个数量性状可分别划分为3~7级;不同观测方式对花相关数量性状具有影响,推荐DUS测试时采用随机观测方式;不同批次的同一品种观测结果部分性状上存在差异;多数品种的中外花被片长度与侧外花被片长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将"花:主色"作为分组性状。

关键词: 六出花属 数量性状 观测方法 分组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条件对葡萄园土壤养分供给和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供给的重要因素。在上海葡萄主产区金山区和奉贤区各选择一个典型规模化葡萄园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施肥条件对巨峰葡萄土壤养分供给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方式的金山葡萄园其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能力显著高于奉贤葡萄园;虽然奉贤葡萄园的钾肥施用量较高,但由于施用时机不当,巨峰叶片对K的吸收显著低于金山葡萄园;巨峰叶片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由于采用了疏花疏果的控产措施,金山葡萄园巨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低于奉贤葡萄园。总的来说,上海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葡萄园采用减量化施肥等科学的养分管理方式既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 巨峰葡萄 土壤养分 施肥 养分供给 ASI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汁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初步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确定石榴汁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石榴汁酶解前后的糖基部分和配体部分,通过石榴汁酶解前后理化指标的测定来分析石榴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研究表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得到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理化指标测定中发现石榴汁酶解液TSS和还原糖含量增加较明显;HPLC检测到石榴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糖基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GC-MS分析在酶解后的石榴汁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芳香化合物,其中石榴汁键合态物质有芳香醇类、萜烯类和醛类等,主要以正己醇、叶醇、四氢芳樟醇和苯乙醇等芳香醇类物质为主。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石榴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结构提供依据。

关键词: 石榴汁 键合态芳香物质 酶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冻芦笋的电子束检疫杀菌和辐照工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速冻芦笋检疫杀菌的工艺及效果,以速冻芦笋为试材,检测电子束辐照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的D10值,初始污染菌以及感官和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菌悬液的速冻芦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的D10值分别为0.35 kGy和0.25 kGy。经4.0 kGy辐照处理后,产品中菌落、霉菌、大肠菌群均未检出,感官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营养品质仅维生素C含量下降稍快。产品的电子束穿透深度剂量分布试验表明,双面辐照工艺,辐照深度为14.2 cm时,不均匀度1.15,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建议采用4.0 kGy以下剂量辐照速冻芦笋产品,可以有效控制食源性致病菌,保障产品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速冻芦笋 电子束 杀菌 辐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