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郊区不同树龄葡萄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郊区不同树龄规模化葡萄园中土壤养分的特征,以期为葡萄园养分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对葡萄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种植年限的差异对葡萄园土壤中3大主要养分氮、磷、钾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树龄为6~10 a(年)的葡萄园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而树龄为>10 a的葡萄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则仅有Zn和B两种元素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年限对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种植年限对葡萄园土壤中可利用氮磷钾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 H的影响不显著。目前上海郊区葡萄园中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处于较高水平,栽培过程中应减少化肥、尤其是磷钾肥的施用,同时适当地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此实现葡萄园养分的高效利用。


气调对西兰花贮藏效果与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0.0±0.5)℃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的O_2和CO_2气体处理(10%CO_2+10%O_2,10%CO_2+5%O_2,5%CO_2+10%O_2和5%CO_2+5%O_2)对寒秀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冷藏能较好地保持西兰花的水分、可溶性固形物、VC及叶绿素的含量,有效抑制丙二醛的增加,降低了PPO酶活性并维持了POD酶活性,保持了西兰花贮藏期的品质,延缓其衰老进程。在供试的4种气体条件中,10%CO_2+5%O_2处理效果最佳,表明较高CO_2含量与较低O_2含量有利于西兰花的保鲜。


乙酸镁对桑黄液态发酵合成黄酮类物质的促进研究
《菌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探究了桑黄菌丝体黄酮类物质合成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添加乙酸镁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黄酮产量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接种量、乙酸镁添加、基质中的葡萄糖;通过中心组合设计确定了合成黄酮类物质的最优发酵工艺:基质营养因子葡萄糖23.41g/L、酵母自溶粉10g/L、桑树粉10g/L、KH_2PO_4 1g/L、MgSO_4?7H_2O 1g/L,接种量10%,乙酸镁添加量1.16g/L,在上述条件下,桑黄黄酮产量为0.75g/L,较未优化对照组提高了1.43倍。通过添加乙酸镁,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桑黄菌丝体中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为桑黄规模化发酵产黄酮类物质提供了参考价值。


集约化互作体系植物根系高效获取土壤养分的策略与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物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变化是植物从土壤中高效获取养分资源的重要机制,由相同物种或不同物种组成的互作体系中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受相邻植物竞争的强烈影响,阐明互作体系不同竞争条件下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策略并揭示其作用机制,这是基于根系觅食行为探讨养分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与技术措施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进展】根系属性的互补性有利于降低根系间对养分的竞争。根系构型的互补性,例如深根系与浅根系植物互作,促进个体植株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养分的吸收利用;由根系可塑性介导的水平方向上根系空间分布的互补性,提高了植物根系对同一土层不同空间位点土壤养分的挖掘;个体植株根系形态属性与相邻植物根际生理过程的互补性促进根系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利用。互作体系根系获取养分的策略具有高度互补性,这有助于提高整个作物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力。根系空间生态位的分离(包括垂直与水平方向)以及根际生物化学特征生态位的分离,是驱动互作体系根系高效获取养分资源的主要机制。合理的根层调控可以提高植物根系挖掘土壤养分的能力;优化互作体系物种的搭配能充分发挥根的互作效能,提高养分利用的生物潜力。【问题与展望】今后应进一步针对集约化高投入作物体系,通过管理根层养分供应和物种间的互作效应,强化根际养分信号的调控作用,调节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降低种间竞争,增强种间互利,以最大化根系和根际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为实现以节肥增效为核心的可持续集约化作物生产提供重要的调控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 觅食行为 根系形态 根系生理 生态位分离 根际调控 减肥增效


不同产地紫芝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测定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自浙江省、老挝和福建省的紫芝(Ganoderma sinense)(编号分别为GS-ZJ、GS-LW、GS-FJ)子实体中水溶性多糖、β-葡聚糖、海藻糖、糖醇、核苷和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GS-ZJ和GS-LW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7%和1.20%,GS-FJ中水溶性多糖含量相对较低,为0.95%,三者β-葡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均在16%左右;GS-FJ中含有的海藻糖和糖醇含量较高,其中甘露醇含量达到4037.7μg/g,远高于另外两种紫芝子实体;核苷类成分比较结果显示,GS-FJ含量最高,其次为GSZJ,GS-LW在种类和含量上均较少;但是GS-LW中三萜种类较丰富,其总三萜含量为538.8μg/g,远高于另外两种紫芝。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双孢蘑菇培养料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
《食用菌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中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脱氧土霉素、金霉素、去甲基金霉素7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双孢蘑菇培养料以等体积Na2EDTA McIlvaine缓冲溶液(pH 4.0)和甲醇的混合液涡动,超声提取(35KHz,5min)。以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富集,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5.0~200.0μg/L的线性范围内,7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为5.0μg/kg;在5.0、20.0、100.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培养料基质中7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回收率为80.3%~92.5%,相对标准偏差为1.6%~8.0%。该方法可以同时满足双孢蘑菇培养料中7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的需要。


不同LED光质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不同比例的红蓝发光二极管(LEDs)光质,通过对生根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光质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质对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和生长有显著影响。4RB处理的组培苗生根数量最多,在根长、鲜重和干重上均为次高,株高居中,说明该处理下获得的植株生根情况最优且植株健壮,外观品质好。4RB和8RB处理条件下,生根苗的生理特性绝大部分情况下为最佳和次之,表现为有机物积累增强,氮代谢稳定,植株膜质受伤害程度减轻且活性氧解毒能力提高。综合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认为,红蓝LED光质配比4:1是非洲菊生根苗培养的最适光质条件。该研究结果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进行优质高效非洲菊种苗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农杆菌介导的Cas9基因转化金针菇的研究
《食用菌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Cas9序列(SpCas9序列,Addgene#43802)根据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并构建FvCas9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单核体Dan3,经抗性培养基筛选以及潮霉素和Cas9基因PCR扩增验证,结果显示Cas9基因已经成功转入金针菇菌丝体中,转化率为6.84%。
关键词: 金针菇 农杆菌介导法 CRISPR/Cas9系统 Cas9


不同人口变动路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险的影响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生育率持续走低与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将导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不久的将来从"纺锤形"变成"倒三角形",其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已引发政府与学界的高度关注,"双独二孩"、"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陆续出台,生育政策放宽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险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采用CGE模型,对比分析未来不同人口变动路径对我国经济增长、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水平情景下的GDP总量与人均GDP最高,且养老保险累计债务最小,医疗保险累计盈余最大,可减轻我国公共财政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