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三种基因型啤酒大麦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NaCl浓度梯度对3种基因型啤酒大麦种子进行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长等指标的测定,综合分析了NaCl胁迫对3种基因型啤酒大麦种子萌发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基因型啤酒大麦种子的测定指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的NaCl浓度因不同基因型种子而不同,甘啤7号是100mmol/L,甘啤5号是200mmol/L,甘啤4号是300mmol/L。(2)随NaCl浓度的增加,3种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综合测定指标都呈现出发芽势逐渐减小,发芽率逐渐下降,根长、苗长逐渐下降,盐害指数逐渐增大,但是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各个指标,3个品种中,萌发期耐盐性最好的是甘啤5号,甘啤4号次之,甘啤7号最弱。

关键词: NaCl 啤酒大麦 萌发期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硫复合护色剂抑制干制苹果片褐变机理研究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富士"苹果片为试材,研究了氯化钠(0.7%)、氯化钙(0.6%)、柠檬酸(0.7%)、EDTA-2Na(0.16%)、异抗坏血酸钠(1.3%)和无硫复合护色液(氯化钠1.0%、氯化钙0.6%、柠檬酸0.9%、EDTA-2Na 0.16%、异抗坏血酸钠1.6%)6种无硫护色剂对干制苹果片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还原性谷光甘肽(GSH)、总酚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无硫复合护色液对干制苹果片褐变的抑止是通过遏止果片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还原性谷光甘肽(GSH)、总酚含量的降低及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力增加而实现的。经不同无硫护色剂处理后,抗坏血酸(维生素C)、还原性谷光甘肽(GSH)、总酚含量随干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以非处理对照组降低最显著,复合护色剂对干制果片中上述生化指标含量下降的抑制作用最强,异维生素钠作用其次,接着是氯化钠和柠檬酸,效果较差的是氯化钙和EDTA-2Na护色液。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则随干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差异显著。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干制 无硫护色 抗坏血酸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草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cm土壤层,10~20和20~30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 连作 病原真菌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连作马铃薯土壤真菌、真菌性病害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连续3a利用不同栽培措施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2009~2011年深翻处理的耕层土壤真菌数量与连作相比降低29.59%~51.63%,菌剂处理降低10.41%~71.96%,微肥处理对改善土壤真菌数量效果不明显。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早疫病发病率比连作降低10.00个百分点到35.00个百分点,菌剂处理降低11.67个百分点到38.33个百分点,微肥处理降低11.66个百分点到26.67个百分点;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早疫病病情指数比连作低20.34%~75.51%,菌剂处理降低23.83%~64.50%,微肥处理降低20.34%~52.26%,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比连作低15.00个百分点到37.50个百分点,菌剂处理降低7.50个百分点到36.67个百分点,微肥处理降低15.00个百分点到25.83个百分点;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比连作低57.03%~80.44%,菌剂处理降低24.69%~66.67%,微肥处理降低27.12%~50.76%,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比连作增产21.20%~29.99%,微肥处理比连作增产6.14%~20.49%,菌剂处理比连作增产1.29%~13.42%,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障碍 栽培措施 土壤真菌 真菌性病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一茬和二茬小麦蓄水保墒效应研究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旱地全膜覆土一茬和二茬小麦的蓄水保墒效应,2008-2012年研究了全膜覆土一茬和二茬小麦在生育期和夏闲期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膜覆土一茬和全膜覆土二茬小麦水分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土壤含水量在苗期达最大值,抽穗期降到最低点,收获期略有升高。全膜覆土穴播一茬小麦和二茬小麦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露地小麦分别提高了1.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2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100~200cm土层全膜覆土一茬小麦较露地小麦降低了0.2个百分点,而全膜覆土二茬小麦较露地小麦提高了1.3个百分点。夏闲期全膜覆土一茬小麦、全膜覆土二茬小麦和露地小麦0~2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分别增加了97.6、148和65.9mm,蓄水率分别为42%、65%和29%,由此可见全膜覆土二茬小麦蓄水保墒效应显著。全膜覆土穴播一茬和二茬小麦产量均较露地小麦明显提高,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全膜覆土一茬与二茬小麦产量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旱地推广全膜覆土二茬小麦,有利于把自然降水蓄于土壤,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关键词: 全膜覆土 小麦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旱作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双垄面半膜覆盖沟播,宽膜覆盖平播,窄膜覆盖平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播种等6种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叶面积指数、生育时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提高了玉米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提早成熟,整个生育期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覆膜方式 旱地玉米 生长发育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脉管中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活泼,易于蛋白质结合,对反刍动物营养有特殊的功效.目前,国内外对单宁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单宁的生物学特性;②单宁对反刍动物营养学特性的研究.作者主要对这两方面内容作一简要综述,并对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单宁 反刍动物 饲料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地区苹果不同品种叶营养元素适宜值存在差异,苹果叶片营养标准值的确定对养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片营养水平的研究表明,营养元素变异规律呈现常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不同产量苹果园,高产园叶片N、P、Ca、Mg、Zn、Mn含量值显著高于低产园,而铁含量显著低于中、低产园,K、B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片矿质营养N、P、K、Ca、Mg、B含量值遵从正态分布,而Cu、Fe、Mn、Zn呈偏态分布(X2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采用概率分级法1~5级分级,分别对应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中的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个数值范围,各级出现的叶样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叶分析值为(X-0.5246S)~(X+0.5246S)可作为标准值中的正常值范围,这与高产园分析值十分接近;对呈X2分布特征的元素,参照高产园的叶分析值对概率分级法进行矫正,制定出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与国内外标准相比,甘肃元帅系苹果叶标准值表现出N、P、K、Mn、Zn、B水平正常,Ca、Mg、Cu偏高,Fe极高的特点。

关键词: 元帅系苹果 叶片 营养元素 标准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采用rDNA-ITS-PCR方法结合其2龄幼虫、雌虫会阴花纹等形态学特征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11个种群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1个根结线虫种群的ITS区域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ITS区域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其ITS片段大小介于690~695bp之间,表明甘肃省保护地中蔬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

关键词: 蔬菜 根结线虫 核糖体DNA-ITS 种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蚕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与蚕豆不同间作模式为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马铃薯、蚕豆的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下马铃薯叶片光合生理活性相对较高,鲜薯产量达35131.5kg·m-2,与常规露地垄作种植鲜薯产量31302.0kg·hm-2差异显著。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土地当量比为2.07,间作增产率达107.17%,间作优势明显。间作可实现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高寒阴湿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间作模式效益最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马铃薯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