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陇薯1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1996年以品系L9712-2(92-29-81×93-1-204)为母本,远杂22为父本组配杂交,从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品种。晚熟,生育期124d(天)左右。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深浅中等,薯皮微网纹,薯形评价较好。薯块含干物质23.7%,淀粉18.68%,粗蛋白3.16%,VC144.2mg·kg-1,还原糖0.162%。较对照陇薯5号抗晚疫病,田间对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每667m2产量1350kg左右,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设置了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伤害,影响秸秆产量,肥料配施条件下无论是中氮(300 kg·hm-2)还是高氮(600 kg·hm-2),有机肥的作用都非常突出。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籽粒是吸氮和吸磷的主体,秸秆是吸钾的主体,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14.47%-20.74%,氮肥偏生产力为11.06-25.69 kg·kg-1,氮肥农学效率为3.04-11.40 kg·kg-1,氮肥生理效率为20.08-56.63 kg·kg-1,总体都比较偏低,主要原因是有机肥当季利用率低,对氮素总量的贡献太小。
CmMLO2:一个与甜瓜白粉病感病相关的新基因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RT-PCR方法从甜瓜中克隆得到白粉病感病相关基因CmMLO2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713542。该基因ORF全长1713bp,可编码由5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属于典型的跨膜蛋白。RT-PCR结果表明,CmMLO2主要在甜瓜叶片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受到白粉病菌胁迫时CmMLO2表达显著上调,表明CmMLO2很有可能与白粉病发病有关。构建RNAi表达载体pFGC1008-CmMLO2后,利用叶盘转化法转化甜瓜,获得了PCR阳性植株,白粉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对白粉病具有抗性,证明通过ihpRNAi敲除CmMLO2,可以获得对白粉病具有抗性的甜瓜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区降雨量演变与冬小麦产量和生长发育变化关系的探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农业部西北旱作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站27年的降雨量演变资料,探讨这种演变过程对冬小麦产量及其它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降雨分布与小麦生长期需水错位,随着气候变化,这种错位持续加深。降雨量演变对冬小麦品种的性状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有效穗数与最高茎数趋于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趋于增加;出苗期推迟,抽穗期提前,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和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同时,降雨对陇东旱塬小麦产量的关键限制时期逐步从小麦营养生长前期向生殖生长期推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穴播种植与施肥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取的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N,P和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较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露地穴播种方式小麦产量分别增加4.9%~8.0%,20.4%~22.6%和59.7%~72.8%,干旱年份增产效果尤为突出;该种植方式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80,120和90kg/hm2时(Z0F1处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穴播提高72.8%和111.1%。表明春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合理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叶片和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EST-SSRs的分布特征及在品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高效实用的EST-SSRs标记,从120605条辣椒无冗余EST序列中共搜索到10179条至少含有1个SSR的EST序列,占EST总数的8.44%。高频重复类型为一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占EST-SSRs总数的91.63%。最常见的基元是A/T,其次是TC/GA和CT/AG。设计合成了20对EST-SSRs引物并对25份辣椒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17对引物在供试辣椒材料中能扩增出明显的条带,其中12对引物扩增出4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为3.5条,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21~0.95之间。利用EST-SSR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生物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中开发的EST-SSRs标记可用于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葡萄剥胚胚挽救技术关键影响因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无核葡萄杂交组合金星无核×希姆劳特、奥迪亚无核×金星无核、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百乐无核×金星无核、安艺无核×奥迪亚无核为试材,研究不同取种时间、胚珠和胚发育培养基、胚萌发培养基以及增殖生根培养基对无核葡萄胚挽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的胚挽救最佳取种时期分别为花后49、43、40、40和43d;胚珠和胚发育培养阶段用ER培养基效果优于Nitsch,胚发育率达到6.4%~32.6%;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金星无核×希姆劳特、安艺无核×奥迪亚无核在WPM+BA 0.1mg/L的培养基上获得最高的正常萌发率,分别达到78.3%、67.8%和66.7%,而奥迪亚无核×金星无核和百乐无核×金星无核则在MS/2+IAA 0.1mg/L的培养基上正常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54.7%和65.3%;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最佳增殖生根培养基为MS/2+IBA 0.1mg/L培养基,但另外4个组合则使用改良B5+IAA0.1mg/L培养基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O和H_2O_2依赖Ca~(2+)/CaM信号调控马铃薯花青素积累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块茎颜色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陇薯7号、LC310-2和山东彩肉为材料,研究外源NO、H2O2、NO+H2O2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合成及其信号物质Ca2+-ATPase和CaM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和H2O2处理后,4个基因型马铃薯薯皮和薯肉花青素积累,Ca2+-ATPase活性升高,CaM含量增加,其效果为NO+H2O2>H2O2>NO>水(CK),并且花青素的积累量与Ca2+-ATPase活性和CaM含量均呈正相关,其平均决定系数达0.9194和0.8859。说明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细胞Ca2+/CaM信号发挥了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诱导的信号调节。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NO H2O2 Ca2+/CaM信号 花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