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比较研究
《南方水产 》 2010
摘要: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水产品中的三聚氰胺,分别比较C18柱、氰基柱(CN)和强阳离子交换与反相C18混合填料柱(CR)3种色谱柱及其相对应的流动相对三聚氰胺的保留和分离效果。结果显示,以甲醇和5mmol的挥发性离子对试剂全氟庚酸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三聚氰胺在C18柱中能得到较好地保留和分离。该研究拓宽了C18柱在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范围。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水产品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三聚氰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残留检测


鲆鲽鱼类品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植物育种的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建立起来[1]。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遗传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扩大了生物遗传改良的范围,除了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还发展了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单倍体、多倍体、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抗性、染色体工程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2]。上述育种技术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禽畜和农作物品种改良、创造新品种和产业开发应用中成果显著。但是在水产领域取得的遗传育种成就还很有限,系统选育的优良品种很少,绝大多数的养殖对象是野生品种,大约仅1%~2%的水产品得益于品种的遗传改良[1]。


南海区金线鱼刺网网目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制订南中国海区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2008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5种网目(40mm、45mm、50mm、55mm、60mm)刺网联合捕鱼实验,渔获种类合计达72种,其中5种网目刺网均有捕获的仅13种。根据刺网渔获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利用研究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和ABC曲线方法,研究了金线鱼刺网的种间选择性,探讨了不同网目刺网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网目实验刺网的渔获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网目尺寸的缩小,渔获种类和数量呈上升趋势,渔获平均体质量则呈下降趋势。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金线鱼、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为主要渔获种类,其渔获生物量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1.35%、15.76%、14.78%、8.43%、7.20%,40mm和45mm刺网中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的渔获比例较高,50mm、55mm和60mm刺网中长尾大眼鲷、金线鱼和带鱼的渔获比例较高。根据ABC曲线计算的40mm、45mm、50mm、55mm和60mm5种网目刺网W统计值分别为-0.023、-0.012、0.039、0.083和0.073。40mm和45mm刺网对渔获生物群落的干扰较大。南海区金线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的制订应综合考虑金线鱼、带鱼、长尾大眼鲷这3种主捕经济种类的尺寸选择性和最小可捕标准,同时注意网线粗度对捕捞能力的影响。


大豆浓缩蛋白对中华鲟幼鱼生长、血脂和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淡水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饲料中0(R0,对照组),15%(R15),30%(R30)和45%(R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4组等氮等能饲料,喂养(58.00±2.69)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10周,每组设3个重复,研究SPC对中华鲟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血脂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替代比例的增加,中华鲟幼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逐渐降低,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FE在R30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WG、SGR和PER在R45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逐渐降低。CHOL、TG和LDL-C含量在R30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肌肉和肝脏水分逐渐升高,脂肪逐渐降低,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R30和R45组的肌肉和肝脏水分含量显著高于R0组(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R0组(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脂和体成分等指标,中华鲟幼鱼饲料中SPC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可达30%。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幼鱼 生长 血脂 体成分


渔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中国渔业经济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是继物质、能源之后的重大战略资源。随着信息量的巨增,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快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有效的信息共享,以及探求未来信息共建共享的趋势,成为各类受众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渔业科技信息资源的范畴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历史和现状,通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实践和经验总结,探讨了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四种复方中药和黄芪多糖对鲫鱼生长、组织中NO含量与NOS活性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 2010
摘要:将四种复方中药(分别编号为AB、AH、CD、IV)和黄芪多糖(APS)作为添加剂添加入基础料饲料中,连续饲喂1龄鲫鱼45d,于第45d及第60d分别采样,测定鱼体重和肝脏、脾脏、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研究中药复方对鲫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5d时称量体重,复方AH、复方AB两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三种中药复方组,饲喂60d对照组及所有中药组增重率均无显著差距。投喂45d,方剂AB显著降低鲫鱼肝脏、肾脏中NO的含量,五种中药方剂均能提高鲫鱼脾脏中NO含量。AH、AB、IV、APS四种方剂饲喂的鲫鱼肝脏中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投喂60天,五种中药方剂饲喂的鲫鱼脾脏中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IV外,均差异显著。肝脏中NOS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脾脏中IV组TNOS含量最高,APS组iNOS含量最高。肾脏中APS方剂组的iNO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蠡湖鲢鳙鱼生长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9月,在蠡湖的水上明月、珍宝舫、美湖和鹿顶山用网具共进行了4次捕捞作业,鲢鱼的体重主要集中在6000~11000g范围内,年龄为3~5龄,鳙鱼的体重主要集中在7000~12000g范围内,年龄为3~5龄。鲢鱼的生长方程为;Lt=130.56[1-e-0.0958(t+0.1499)],Wt=19768[1-e-0.0958(t+0.1499)]3.035鳙鱼的生长方程为,Lt=135.78[1-e-0.0952(t+0.2403)],Wt=21465[1-e-0.0952(t+0.2403)]2.8128蠡湖鲢鳙鱼生长速度最快的年龄段是3~5龄。此研究对蠡湖鲢鳙鱼的种群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保护和科学利用其渔业资源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