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磷锌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调磷-锌配比是作物达到最佳产量和质量的保障。采用大田试验,在豫南花生主产区高磷低锌的砂姜黑土上,研究了不同磷、锌配比对花生抗氧化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锌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产生一定影响,相同磷用量下,施锌比不施锌显著提高了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花生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相同锌用量下,随磷用量的增加,花生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先增高后降低,MD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生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呈显著或不显著。对花生产量和品质来讲,与不施肥相比,磷锌单独或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生产量、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且磷锌配施效果优于二者单独施用,其中90 kg/hm~2磷肥与60 kg/hm~2锌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24.1%,增产原因可能是提高了花生的抗氧化能力,增加了单株饱果数和饱果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磷对花生株高、侧枝长、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产量影响显著;锌仅对单株饱果数和饱果重及产量影响显著;磷-锌交互作用对花生株高影响显著,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影响不显著。综上,磷锌配施可以改善花生的生理特性,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但高量磷与锌肥配施却不利于花生抗氧化能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豫南花生主产区,建议多补充锌肥,少用磷肥。

关键词: 磷锌配施 花生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8县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主要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行小麦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模型,以农户是否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为因变量,用反映农户户主特征和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情况、区域政策支持情况的10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5%显著水平,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达到10%显著水平。[结论]农户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统一供种力度、加大价格补贴,是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优质专用小麦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农户调查问卷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渣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中药生产及使用大国,随之产生的中药渣废弃物数量巨大。传统方式处理中药渣不但容易产生环境污染,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将中药渣应用到畜禽生产中,将其变成畜禽饲料资源,为中药渣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中药渣的主要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在主要畜禽动物猪、牛、羊和鸡的应用情况和作用效果,旨在为中药渣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药渣 营养成分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瘟病毒E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猪瘟病毒E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E2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将E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E2,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可溶性E2蛋白。对IPTG浓度及诱导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IPTG终浓度为0.1 mmol/L时,18℃条件下诱导表达16 h,E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最高。通过分子筛一步纯化E2蛋白,其终质量浓度为0.5 g/L。Western blot分析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纯化后的E2蛋白在变性及非变性条件下都能够被猪瘟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纯化后的E2蛋白活性良好。将纯化后的E2蛋白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集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56 d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表明E2蛋白免疫原性良好。综上,成功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表达了可溶性E2蛋白,且纯化后的E2蛋白免疫原性良好。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蛋白 蛋白质纯化 血清学分析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盆栽试验中施用外源生长调节剂对烤烟TSNAs生物合成的影响

烟草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外源生长调节剂Z5[由生长素(IAA)、水杨酸(SA)和萘乙酸(NAA)配置而成]影响烟草特有亚硝胺(Tobacco-specific N-nitrosamines,TSNAs)生物合成的生理机制,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试验基地设置叶面喷施Z5盆栽试验,以清水为对照,分析了烟株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质量分数)、硝酸还原酶(NR)与烟碱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了烤后烟叶TSNAs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烤烟打顶后喷施Z5的烟叶TSNAs含量显著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中TSNAs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0.1%和12.4%,而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在适宜范围内。外源生长调节物质降低TSNAs含量的作用机制,一是下调了控制NR活性的基因NR的表达,烟株打顶后第1天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调55.0%,NR活性受抑制,导致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减少,叶片中亚硝酸盐的积累量降低;二是下调了控制烟碱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烟株打顶后第1天ADC、QPRT、ODC及PMT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下调82.1%、69.8%、91.8%和76.0%,使烟碱合成关键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了烟碱的合成,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23.5%和22.9%。

关键词: 烤烟 外源生长调节物 烟草特有亚硝胺 烟碱 亚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量元素对蝴蝶兰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蝴蝶兰的光合性能,促进生长,以蝴蝶兰中国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Fe、Mn、Zn、Cu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Zn、Cu 4种微量元素对蝴蝶兰的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性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气孔导度越大,其蒸腾速率越高。其中,Cu(0.02 mg/L)提高实际光合效率效果最显著,其处理叶片数也最多,其次是Zn;Fe对蝴蝶兰的叶绿素含量和CO_2净吸收速率作用效果最大;Zn对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的作用最明显,较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29%、24%和23%。

关键词: 蝴蝶兰 微量元素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须菜对异育银鲫生长、体组成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菜粕的可行性,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饲喂对照组,以含3%(D1)、6%(D2)、9%(D3)、12%(D4)、15%(D5)的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饲喂试验组,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异育银鲫幼鱼规格一致[体质量(8. 21±0. 12) 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饲喂8周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1组试验鱼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7. 41%(P <0. 05)、8. 48%(P <0. 05)、11. 34%(P <0. 05); D1、D2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3. 94%(P <0. 05)、3. 78%(P <0. 05); D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9. 84%(P <0. 05); D4、D5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2. 58%(P <0. 05)、2. 69%(P <0. 05),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18. 67%(P <0. 05)、11. 20%(P <0. 05); D5组异育银鲫的脏体比、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8. 43%(P <0. 05)、8. 26%(P <0. 05)和5. 72%(P <0. 05),摄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3. 74%(P <0. 05)、5. 30%(P <0. 05)和7. 82%(P <0. 05)。回归分析表明,随着龙须菜替代量的增加,试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龙须菜能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用龙须菜藻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的菜粕是可行的,以添加3%的量效果较好。

关键词: 龙须菜 异育银鲫 生长性能 营养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条件优化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花生快速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浸泡吸水后的花生半粒种子为转化受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除草剂Basta抗性筛选及基因组DNA的bar基因PCR检测为指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侵染悬浮液中加入1mmol/L二硫苏糖醇(DTT)提高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效率(最高提升36.5%);与YEB培养液相比,AB重悬液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杆菌的转化效率(最高提升19.3%);农杆菌菌液OD_(600)为0.7时转化效率最高;基因型显著影响转化效率,EXP27-1516的转化效率为69.03%,显著高于14AU01(56.67%);以花生半粒种子为转化受体,从种子培养到形成茁壮根系仅需8周,明显短于子叶节转化所需的13周。优化后的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为花生转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关键词: 花生 遗传转化体系 半粒种子 二硫苏糖醇(DTT) AB重悬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腋芽增殖过程中的转录组特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蝴蝶兰在种苗生产中主要是以腋芽再生的方式进行繁育。本研究以大辣椒、四季春2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利用Illumina Hi Seq-(TM)2000平台对他们在组织培养过程中3个诱导增殖阶段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52.77 Gb的Clean Data,6个样品的Clean Data平均达到了6.78 Gb。对Clean Data进行过滤并组装,共获得86130条Unigenes;其中长度在1 kb以上的Unigenes有16723条。参照无参基因组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其中28430条Unigenes可进行有效注释。对2个品种、3个诱导增殖阶段的全部Unigenes进行SNP分析表明,四季春的杂合性SNP分布密度明显低于大辣椒品种。另外,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获得了7638条差显基因。

关键词: 蝴蝶兰 腋芽 转录组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水平水培条件下幼苗期大豆下胚轴性状QTL定位与上位互作分析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大豆幼苗期下胚轴性状的影响,发掘其基因资源,了解其遗传机制,本试验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以山西农家品种灰布支黑豆为父本及其所衍生的447个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CK(模拟种植不施肥)、T1(模拟大田正常配施氮磷钾肥)和T2(模拟高肥田块,含量为大田常规配施氮磷钾肥的1.5倍),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水培条件下幼苗期大豆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基于复合区间作图(CIM)共检测到20个影响下胚轴长和下胚轴重的QTL,分布于第2、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3、第16、第20共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3.65%~18.13%之间。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CIM)检测到3对下胚轴长上位互作QTL,2对下胚轴重上位互作QTL,5对QTL均发生在2个非主效QTL之间。第9和第10染色体分别在3种处理中同时检测到下胚轴长和下胚轴重QTL,表明加性效应、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在下胚轴长和下胚轴重的形成和遗传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大豆幼苗期下胚轴性状的QTL定位、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为实际生产中苗期施肥时间的选择和氮磷钾高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豆 氮磷钾 下胚轴 QTL 上位性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