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拟南芥Mo敏感突变体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Mo的分子功能,对26 000粒拟南芥EMS诱变突变体种子进行了筛选,鉴定出一个对正常Mo敏感的突变体4-10。在正常170 nmol/L Mo条件下,4-10突变体的根部伸长发育受到抑制,而340μmol/L Mo处理能部分恢复突变体根长。在170 nmol/L Mo条件下4-10和Col-0幼苗的根长分别为(1.56±0.13)cm和(11.89±0.71)cm;而在340μmol/L Mo条件下,4-10和Col-0的根长分别为(3.3±0.17)cm和(6.8±0.73)cm。此外,340μmol/L Mo处理能够恢复4-10异常的根形态。Mo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10突变体植株根部Mo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除了对正常Mo敏感外,4-10突变体叶色对NH_4~+也敏感,其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Col-0。为了鉴定4-10突变体候选基因,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候选基因定位到1号染色体一个23 kb区域(26.809~26.832 Mb),进一步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存在1个非同义突变SNP,包含该SNP的基因At1g71100编码核糖-5-磷酸异构酶(RPI),初步证明,RPI基因为4-10突变体的候选基因。利用At RPI基因纯合突变植株和4-10突变体进行的等位性检测结果表明,4-10突变体和等位基因突变体rsw10-1杂交的F1仍然对NH_4~+敏感,从而确定RPI基因为4-10突变体基因。通过表型分析注意到除了过量Mo能恢复4-10突变体根长之外,外源尿苷处理同样可以恢复4-10突变体的根长。结果表明,过量的Mo通过尿苷转运作用促进了补救合成途径进程。


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冬小麦的最佳灌溉方式、养分配置组合模式,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研究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灌溉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养分配置对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底施+追施可有效提高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灌溉3种灌溉方式下产量分别提高4.19%~5.55%、5.90%~8.01%、4.13%~7.97%。喷灌处理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总体上优于移动喷灌和小白龙灌溉处理,其中产量总体表现为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灌溉。喷灌方式下,产量以T8处理(底施N_(28)P_(15)K_5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N 75 kg/hm~2)最高,达10 360.05 kg/hm~2;净光合速率以T7处理最大,达19.41μmol/(m~2·s),T8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以T7处理最大,随后依次为T2、T8处理,三者间差异均不显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T7处理最低,其余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蒸腾速率以T1处理最低,其余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分析,冬小麦最佳的灌溉方式、养分配置组合模式为喷灌+底施N_(28)P_(15)K_5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N 75 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方式 养分配置 光合特性 产量 相关性


安融乐对花生田除草剂防效和花生药害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安融乐对花生田除草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豫花22为材料,采用安融乐与除草剂混合茎叶喷施,分析加入安融乐后杂草防效、花生药害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内安融乐可提高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后期总体上降低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处理[(45+337.5)、(60+450)g/hm~2)]的除草活性,提高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48.6+30)、(64.8+45)g/hm~2]高剂量处理和甲咪唑烟酸72、108 g/hm~2处理的除草活性。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处理造成花生2~4级药害,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低剂量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高剂量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加入安融乐使低剂量下药害降低1~2级,对高剂量下药害无明显缓解,POD、APX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保持显著升高,CAT活性变化表现为低剂量下降至空白对照水平,高剂量下显著升高。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处理初有轻微药害,7 d后症状消失,甲咪唑烟酸处理14 d产生轻微药害,均表现为仅高剂量下APX活性显著升高,加入安融乐,前者处理低剂量下POD、CAT、APX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下APX活性降至空白对照水平,后者处理高剂量下APX活性仍保持显著升高状态,对其余指标影响较小。因此推测,花生叶片POD、CAT、APX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安融乐调节花生应对除草剂胁迫的生理反应。


早熟高油花生新品种豫花47号高产稳产性分析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依据2013—2015年度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和生产试验品质和产量结果,详细介绍了花生新品种豫花47号的特征特性,同时应用GGE双标图方法进行高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豫花47号是早熟、高油、高产稳产的优质花生新品种。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玉米倒伏区域提取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人机遥感在玉米倒伏灾害评估中的应用为背景,为了准确获取玉米倒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中玉米倒伏区域提取的方法。将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全卷积图像分割网络应用到玉米倒伏区域提取中,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利用采集的玉米倒伏图像集训练分割网络,最终使网络能够自动分割出倒伏区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提取出玉米倒伏区域,在测试集上的F_1分数达到90%以上,该方法为玉米倒伏灾害评估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无人机 玉米 倒伏 全卷积网络 图像分割


喷施生物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喷施生物微肥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生物微肥赛土丰(STF)、赛苗旺(SMW)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STF处理和STF+SMW处理可显著促进冬小麦株高、次生根的生长,SMW处理和STF+SMW处理叶色较深,STF、SMW、STF+SMW处理均可有效防御病虫害。STF+SMW处理和SMW处理的穗粒数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2. 55%和12. 28%; STF+SMW处理和STF处理的千粒质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3. 41%和12. 76%; STF、SMW、STF+SMW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 65%、6. 31%、18. 60%,且STF+SMW处理显著高于STF、SMW处理。说明在中后期叶面喷施赛苗旺对冬小麦穗粒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种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质量,两者结合施用可以通过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


密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密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并阐明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耐密性,以远杂9102、远杂6号、豫花23号、DF12、商花4号和商花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1.125×10~5~3.600×10~5株(穴)/hm~2不同处理,对花生单粒密植、双粒密植及密植情况下配置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花生品种密植均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双粒播种的商花4号、商花6号、远杂9102、豫花23号种植密度达到2.25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DF12和远杂6号则在密度达到2.70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6个品种在1.800×10~5穴/hm~2密度以下时,双粒播种的产量高于单粒播种的产量,但在2.700×10~5穴/hm~2时,除豫花23号以外,其他5个品种单粒播种产量高于双粒播种的产量。在达到一定密度情况下,单、双粒播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大花生品种商花6号在密植的情况下(2.250×10~5穴/hm~2),单粒等行种植产量最高;小花生品种远杂9102在密植的情况下(2.700×10~5穴/hm~2),单粒宽窄行种植产量最高。密植情况下,单株结果数减少,但饱果率、出仁率明显增加,商品性变好,花生株高增加。


减量施氮对郑麦101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常规施用磷、钾肥的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和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225 kg/hm2)为对照,设置4个减氮处理(普通尿素减少10%、20%、30%和控释尿素减少20%),探讨减量施氮对郑麦10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和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30%时,显著减产4.93%,而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10%、20%及等量控释尿素减少20%时,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不显著。对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进行研究发现,减施氮肥会造成郑麦101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在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20%时达到显著水平。对小麦的二次加工品质进行研究发现,小麦沉降值、吸水率和形成时间对施氮量并不敏感;湿面筋含量虽表现出随一定范围内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但在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20%及等量控释尿素减少20%时并没有显著变化;等量控释尿素减氮20%(180 kg/hm2)时可以显著延长面团的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


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9个芝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芝麻品种进行田间性状调查和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测定,探讨不同品种生长特性与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芝麻植株的生长表现为苗期缓慢,现蕾期后加速,盛花中期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变慢,终花期基本停止。2)根、茎、叶干物质积累表现为苗期缓慢,初花期以后加速,盛花后期达到高峰。3)芝麻籽粒形成一般始于盛花后期,终花期籽粒灌浆快速增加,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