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耐低温发芽的关系
《作物品种资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用低温发芽率不同的自交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经6℃低温发芽表明,杂交种的耐寒性取决于双亲自交系的耐寒程度。双亲的耐寒程度高的,杂交种的亦高;反之则低。母本的耐低温程度对杂交种耐低温性影响较大,所以耐低温的自交系配杂交种时宜作母本。


高粱地膜覆盖高产群体光合性能的研究
《作物杂志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通过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与高粱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群体光能指标。为我国北限高粱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方式、开辟高产稳收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所内试验田和泰来县街基乡农村基点试验地进行。供试品种为辽杂1号高粱,分覆膜与不覆膜两种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行区,10米


黑亚三号获国家发明奖
《农业科技通讯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颜忠峰主持育成的亚麻品种"黑亚3号",1991年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该品种经有性复合杂交与系统选育相结合方法育成,具有丰产优质、多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黑亚3号克服了东北亚麻主产区严重春旱、病害缺苗,后期多雨倒伏和锈病为害导致的低产质差等不利因素,比华光1号、2号抗旱、抗倒、抗病,原茎、纤维、


北方早熟玉米抗病自交系的选育及改良
《作物杂志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农场玉米连作10年以上的病圃内,并连年用丝黑穗病菌土盖种和对植株进行人工接种大、小斑病菌。材料和方法以自育稳定自交系和国内外引入的优良稳定系2000余份,作为筛选抗源和高抗玉米大斑病及丝黑穗病的鉴定材料;用自选低代系和引入的非稳定


~(32)P浸渍处理幼穗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5号
《核农学通报 》 1992
摘要:用比活度为50μCi/ml 和100μCi/ml 的 KH_2~(32)PO_4浸渍处理单核期和合子期的九三 B29-4白小麦幼穗。观察了 M_2—M_3抽穗期、株高和穗型变异,鉴定了入选品系的抗倒伏、抗病和品质等特性。按照一定的育种程序选育出高产、优质和抗病的龙辐麦5号新品种。


大豆粒形指数遗传的初步分析
《大豆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应用粒形指数对24个组合的亲本F_1和F_2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形指数品种杂交的F_1代,其粒形指数介于双亲中值。F_2代粒形指数表现出中心对称的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估算出粒形指数的广义遗传传力(h~2B%)为50—73.1%。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特性及利用价值
《食品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在大豆食品加工及大豆食品的宣传中,都强调去除大豆低聚精,甚至在加工过程中当作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扔掉。理由是,大豆低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构不成人体的营养素;并且在肠内经微生物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