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情况
《大豆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共推广154个大豆品种。我们自1986~1988三年间收集全省七个地区六十个县市的286份样品,共70个大豆品种,进行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如下: 1.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全省平均为40.92%,幅度37.27~44.80%,品种间标准差为1.36%,变异系数为3.30%。其中蛋白质含量40%以上有52个品种占74.3%,如东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选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生物技术 》 1992
摘要:本文报道了应用组织培养方法,选育耐盐碱水稻.作法是将去壳的水稻种子经常规消毒接种在脱分化培养基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继代一次,转移到加压培养基(MS+2.4-D2mg/L+NaCl1%+NaHCO_30.5%),处理20天,再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分化并培育出组培水稻119份,简称为D水稻.D水稻又经过盐碱地的实际种植,大批D水稻被田间粗筛而淘汰掉,保存下20份从形态表现和耐盐碱性较好的材料.然后对20份D水稻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与其耐盐碱性进行比较,把各项指标综合起来鉴定其耐盐碱性,最终筛选出7价为耐盐碱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系.其中647—4表现为最耐盐碱、抗病、高产的水稻.


黑河地区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与开花到成熟期间气象因子的关系
《大豆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将大豆开花至成熟期间分为九个生育时段,建立脂肪、蛋白质与气象因子的积分回归方程,并对每个生育时段中温度、降水、日照的时间分布所导致籽实脂肪、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的相关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每一单位温度(℃)、降水(mm)、日照(小时)在大豆脂肪、蛋白质累积的不同生育时段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效应或负效应),同样的作用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别。这是一个品种在当地多年种植所产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大豆脂肪与蛋白质的形成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象因子的不同要求,是达成两者含量呈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脂肪、蛋白质累积的不同效应情况,将脂肪、蛋白质累积的全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关键词: 积分—逐步回归 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累积 气象因子 时间分布 相关分析


小豆种质资源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7~1990年对1000余份小豆品种进行田间成株期人工接种抗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和高抗品种,筛选出1个抗病品种、2个中抗品种及6个抗性较好品种,其中以云南的红小豆抗性表现最好,其次为北京红小豆和陕西的绿小豆。


大豆转化系数的研究——Ⅱ.大豆杂交后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的遗传研究
《大豆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用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不同的12个亲本配制11个组合,对其后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F_1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优势程度因组合而异。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在F_2代均呈广泛分离,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现象,其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F_2、F_3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与中亲值相关显著。F_2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平均为46.19%和37.47%。可将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入高产育种、高光效育种和株型育种的选择指标。


抗根腐病小麦突变系RB400及其亲本在毒素作用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核农学通报 》 1992
摘要:在小麦根腐病菌毒素作用下,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均发生变化。线粒体和叶绿体受破坏的程度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线粒体比叶绿体对毒素更为敏感。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抗根腐病小麦突变系 RB400叶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比其亲本小。


早熟杂种龙杂茄二号选育报告
《北方园艺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茄子是黑龙江省主要夏菜之一,栽培面积约占夏菜的20%,为夏菜栽培而积的首位。在茄果类蔬菜中,上市早,供应期长达90多天,是广大人民喜食的蔬菜,对夏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