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大豆灰斑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普遍发生,其中仅三江平原重病区就有400万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1.15亿元。本文通过大量调查数据,提出该病的严重性,分析了此病日趋严重的原因是重茬、迎茬栽培面积增加,种植感病品种和花荚期多雨。提出在低洼重茬田设观测点,当病株率达50%,叶片发病率达20%时喷50%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液,和合理轮作、选用无病良种等有效防治措施。


磷肥带状施用技术研究
《土壤通报 》 1987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磷肥带状施用比传统的穴施玉米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带状施肥适度地增加了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使玉米根系有相当的磷素营养土体.用~(32)p示踪微区试验证实,玉米四个生育期中,带状施用的吸磷量均比穴施的高出1~2倍以上;带状施肥利用率13.20~14.65%,种肥穴施为4.15%.本技术已为黑龙江省20个市县的中间试验所肯定,并已推广3000余万亩.


寒地水稻旱育秧稀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1987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寒温带,水稻生产历来以直播密植栽培为主,产量低而不稳,亩产长期徘徊在200多公斤。直到通过引进、消化、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增强了抗御冷害的能力,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我省寒地水稻生产找到了一条高产稳产途径。一般比直播稻亩增产150公斤左右,比现行湿润水育秧增产14%以上。由于单产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我


草坪草种资源引种开发研究初报——以哈尔滨市绿化为例
《自然资源研究 》 1987
摘要:一、引种的目的和经过 草坪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草坪建设的需要就越来越迫切。


种草养畜改土肥田的研究
《土壤肥料 》 1987
摘要:(一)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草原的现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安达、大庆,肇州、杜蒙、富裕、泰来、甘南等21个市县,地处松嫩平原,有耕地4231万亩,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並有草原2000余万亩,是我国三火草原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耕地土壤因干旱、瘠薄、盐碱的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需要改良和培肥,提高生产力。草原的土壤,大部份是苏打盐渍土。


大豆根潜蝇预测预报方法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gatsuji(Kato)〕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及山东、河北等省,以黑龙江省、吉林省发生较重,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受害后一般幼苗不能正常生长,重者造成缺苗,甚至毁种。严重被害地块大豆被害株率可达60—80%,一般减产20—40%,高的减产达60—80%。由于此虫发现较晚,7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该虫测报方法尚属


恶霉灵防治水稻立枯病
《农药 》 1987
摘要: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早育苗秧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病时可引起秧田成簇、成片死苗。为了寻求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农药新品种,我们在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试验站旱育苗床上进行了恶霉灵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试验研究。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30%恶霉灵水剂,日本三共公司产品。对照药剂为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供试水稻品种是单丰1号。2.试验处理:恶霉灵500倍、1000倍液喷洒2次;恶霉灵、敌克松1000倍液喷洒2次;对照喷清水。


一代区玉米螟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昆虫知识 》 1987
摘要: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有许多人研究过玉米螟为害所造成的损失和测定方法,但多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加上各地区发生的世代数不同,测定方法既不完善也不统一,致使产量损失测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品种油分量分析
《中国油料 》 1987
摘要: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生产水平提高和生态育种工作的开展,我省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品质也有所改进,其中油分含量最为显著。本文通过这些品种的油分含量分析,探索不同生态区和不同系谱的大豆油分含量及其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