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辐照小麦雌雄配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92 CSCD
摘要: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3个春小麦品种“龙辐30138”、“龙麦11号”、“龙辐10271”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60)Coγ射线600—16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或雌配子。通过对受精过程的切片观察,授粉后6小时,辐照雄配子的有61.70%的胚囊解体,辐照雌配子的为70.00%,未经辐照的为59.38%。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的结实率,但是,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辐照雌配子和雄配子的适宜剂量分别为600rad和800rad,但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辐照对杂种籽粒的完好率有明显提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挽救,可使有胚无胚乳杂种种子获得幼苗。


黑龙江省李子品种发展初探
《中国林副特产 》 1992
摘要:黑龙江省近几年李子栽培面积得到迅速发展,由1980年前的几千亩发展到今天的4.5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果树树种之一,占全省果树总面积的7%。根据省“八五”规划,到1995年李子裁培面积将发展到6.0万亩。因此,探讨李子品种的发展趋势,对今后李子生产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抗病机理的探讨
《核农学报 》 1992 CSCD
摘要:以离体筛选获得的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根腐病菌毒素作用下,研究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防御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可使上述酶活性、同工酶谱带发生改变。突变体酶的变化比亲本显著,这些变化与它们的抗病性强弱相一致。可以认为,突变体在毒素作用下具有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是产生较强抗性的原因。
关键词: 抗病突变体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同工酶


北方寒地水稻经济施肥上应用数学模型的效果
《土壤肥料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对水稻的氮磷最佳施肥量和最大经济效益进行多点研究,明确了在黑龙江省黑土、草甸黑土、白浆土、碳酸盐黑土型水稻土上施用氮、磷肥的最佳经济用量及比例。


草地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昆虫知识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暴发性害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501±0.59℃,有效积温为414.676日度。黑龙江省高温年可发生3代,低温年发生2代。成虫具群集性、趋光性、迁飞性、产卵选择性、不孕性等生物学特性;幼虫具多食性、暴食性、迁移危害、吐丝结网等危害特性。幼虫的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及白僵菌等。


农业科技文献馆藏合理布局的研究
《图书馆建设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馆藏建设基本情况(一)沿革。1956年建省农科所后,便开展中外文书刊文献的征订采购工作。1960年建省农科院后设情报研究室,下设图书馆和阅览室,由3—4人负责采购、分编、外借以及阅览服务等。1980年由5人负责中外文图书馆与科技和社科阅览室工作。每年由联订中外文科技刊物480余种。1985年至今由9人负责,中外文图书达42,000册,年订中外文


影响杏树嫁接成活率的几个因素及应用
《中国林副特产 》 1992
摘要:杏Prunus armeniaca较仁果中的苹果、梨和核果中的李子不易嫁接繁殖,但事实上只要掌握着嫁接的适期、相应的方法、熟练的技术和选用优良的接穗等是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