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中国海五种群三疣梭子蟹的形态差异分析

海洋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即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通过测量三疣梭子蟹23个形态学性状参数,对中国海大连海区、东营海区、连云港海区、舟山海区和湛江海区5个种群三疣梭子蟹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种群和东营种群形态最为相似(形态距离0.07),大连种群与东营种群、大连种群(dl)与舟山种群(zs)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形态距离分别为0.08和0.09,而湛江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与其余4种群的形态距离达0.15以上。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7.39%,主成分2为15.23%,主成分3为10.27%,累积贡献率为52.89%。在第1主成分中,比例性状ICM/CL、BCW/CL、PWC/CL和SW/CL的影响比较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5个海区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建立5个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结果判别准确率P1为63.64%~94.44%,P2为67.74%~92.86%,综合判别率为82.24%,因此,该判别方程具有较高的判别效果。

关键词: 中国海 三疣梭子蟹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鱼池塘养殖和水泥池养殖技术规程

科学养鱼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一、金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1.建池池塘应选在避风向阳、泥质池底、不渗漏、水源充足和给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面积100~300米2,水深为40~60厘米。池塘以东西向较长的长方形池较好,接受阳光面积较大,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因为池塘养鱼主要以天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续)

渔业现代化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概要介绍包括循环水技术、池塘生态养殖工程、深水网箱设施、人工鱼礁、渔船捕捞装备、水产品加工设备等在内的渔业装备与养殖工程技术领域,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近几年的研发进展,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提出主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简述该领域的科技前沿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渔业装备与工程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鱼不同组织SOD、CAT、ACP和AKP活力的比较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10

摘要:对1龄、2龄及3龄哲罗鱼肝脏、血液、鳃及肌肉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这4种酶存在,但不同组织表现出活性有所差异,AKP活性水平表现为鳃>肝脏>肌肉>血浆,ACP在各组织中的活性为鳃>肝脏>血浆>肌肉,CAT和SOD均在肝脏中表现为最高活性,实验发现各实验组不同组织中这4种酶的活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 哲罗鱼 组织 SOD CAT ACP AK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离子阱-多级质谱法检测鱼体组织中19种有机氯农药

质谱学报 2010 CSCD

摘要:建立了鱼体组织中1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的气相色谱-离子阱-多级质谱(GC-IT-MS/MS)方法。试样用V(正己烷)∶V(丙酮)=1∶1溶液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联合净化,浓缩、定容后,上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I电离模式,选择不同的监测特征离子,GC-IT-MS/MS法能灵敏测定加标试样中全部目标化合物。添加浓度为5.0μg.kg-1和10μg.kg-1时的加标回收率在76.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8%~11%范围内;检测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03~1.42μg.kg-1和0.1~4.27μg.kg-1。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气相色谱-离子阱-多级质谱(GC-IT-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铅在中华鲟幼鱼不同组织中的积累与排放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在不同浓度Pb2+溶液(0、0.2、0.8和1.6mg·mL-1)中各组织铅的积累与排放.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各组织表现出随暴露浓度升高Pb积累增加的剂量-效应关系;Pb积累的基本模式为:骨(背骨板和软骨)和肌肉中积累量最高;胃、肠和皮肤次之;肝、鳃与脊索相对较低.暴露试验结束后进行了为期6周的Pb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组(0.2mg·mL-1)各组织中Pb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浓度组(0.8mg·mL-1)除鳃胃、软骨和肌肉以外,其余组织的P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1.6mg·mL-1)除肝、肠和皮肤以外,其余组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积累与排放发现,低、中浓度组中鳃、皮肤和肝的Pb含量高于积累时.推测中华鲟幼鱼经鳃、皮肤和消化道摄入Pb,主要经鳃和皮肤进行排放.

关键词: 中华鲟 暴露 积累 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鲃人工繁育技术初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关键词: 大鳞鲃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小鼠肌肉组织和血液中羟基多氯联苯

分析化学 201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测定小鼠肌肉和血液中3种羟基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经正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目标化合物后,结合H2SO4去脂,KOH反萃法对提取液进行净化,以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BSTFA-TMCS,99∶1,V/V,)为衍生试剂对羟基多氯联苯进行硅烷化衍生后,在SIM模式下进行GC/MS分析。本方法检出限为2μg/kg。在3种添加水平2.0,5.0和20.0μg/kg下,小鼠肌肉和血液中3种羟基多氯联苯的回收率范围为73.2%~113.2%;相对标准偏差为1.53%~10.4%。本方法可用于小鼠腹腔注射多氯联苯后,体内多氯联苯羟基代谢物的检测。

关键词: 羟基多氯联苯 肌肉 血液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鱼类节约型工厂化养殖构建工程技术

中国水产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循环水养鱼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生产的连续性、无季节性和主动控制性,而主动控制养殖环境质量和营养供给是循环水养殖的核心。循环水养鱼系统由于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消毒杀菌技术,能有效防止养鱼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和产品的品质,实现健康养殖和无公害产品生产。海水鱼类节约型工厂化养殖系统是以实用、节能、高科技为原则设计的循环水养鱼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对鲟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将鲟鱼暂养于室内玻璃水族箱内7 d后进行试验,分别用恩诺沙星800、1 000、1 300、1 690、2 200和2 860 mg/kg体重对鲟鱼进行口灌给药,给药后连续10 d观察试验鱼的行为及死亡情况。用改进寇氏法计算鲟鱼口灌恩诺沙星LD50为1 590.36 mg/kg体重,95%可信区间范围为1 172.20~1 803.02 mg/kg体重。

关键词: 恩诺沙星 鲟鱼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