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白菜畸胎瘤诱导及T-DNA转移

遗传学报 1986 SCI

摘要: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是我国北部地区主要蔬菜之一,以其供应期长,上市量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菜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各方面都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如何定向培育生产所需要的白菜新品种仍是农业科学工作者迫切的任务。遗传工程的研究一开始就鲜明地展示出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目的。本文报道采用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处理白菜幼小植株的下胚轴首次获得畸胎瘤,并证实T-DNA成功地整合到白菜细胞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窄行密植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根据五个不同地区试验结果表明,都显示出较好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3.8—29.7%。增产原因主要是:缩垄增行窄行密植后,在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相对延长了株间距离,扩大了植株个体在群体条件下的营养面积,改善了大豆的生活环境,促进叶面积发展和增强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使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和增强积累营养物质的能力,并由于促进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耕翻、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的质量,可使大豆生产全面达到系列机械化。最后对大豆密植种植提出四点关键性技术措施:(1)耕翻耙耢,平整土地;(2)采用分枝性弱秆强不倒的品种;(3)掌握适宜密度,发挥群体增产潜力;(4)加强管理,消灭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木腐食用茵的工厂化生产

中国食用菌 1986

摘要:一、什么是工厂化生产? 目前,国内木腐食用菌栽培,基本上是听任自然条件养菌、出菇,主要是手工操作,从特点看属于农业生产的种植业范畴。采用工厂化方式栽培食用菌是栽培水平提高的标志,是食用菌栽培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讨论什么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之前,先参照已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土元素对甜菜产、质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甜菜 1986

摘要:早在三十年代国外学者的研究就曾指出,稀土对甜菜的生育有良好影响。到了六十年代初,学者们的研究又进一步指出,甜菜是对稀土最敏感的作物之一。1983~1984年我们曾就稀土对甜菜的增产增糖效果问题进行过多点联合试验,基本上确定了稀土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比较不同施用方法的效果,并确定各种施用方法的适宜剂量,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砂培试验和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抗寒中间砧高接法提高苹果的越冬性和产量

园艺学报 1986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用抗寒中间砧高接法,对提高苹果越冬性和产量的影响。1962年开始观察测定了苹果高接后的枝条冬季生理状态,果园内不同高度的温度变化,明确了高接栽培对提高苹果越冬性的原因和效果。同时进行了苹果高接后的树冠叶片干鲜重、枝条碳氮比和用同位素标记同化物和无机物在树体内运转情况,明确了苹果高接后有利于物质积累和花芽分化,从而提高产量,主要是由于高接的接口有截流作用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及其性状的演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86 北大核心

摘要:建国三十多年来,黑龙江省育成推广的大豆优良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上都超过了原来的老品种,其中多数品种的推广面积均在百万亩以上,最高的达六百万亩.三十年来全省大豆生产品种历经了四次的更替,总的趋势是早熟、秆强、丰产、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代替了晚熟、秆弱、低产、适应性差、品质欠优的品种.按照高产品种综合性状模型要求,去改良现有品种的缺欠性状,会进一步提高现有品种的高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不同结荚习性品种间杂交后代结荚习性的分离规律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本文对三种结荚习性的三个极早熟和中早熟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研究。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杂交的F_1代均表现为中间型或亚有限性,其F_2代的分离比率,有限×无限分离出1无限:2亚有限:1有限性。无限×亚有限性分离出3亚有限.1限性;亚有限×有限性分离出1无限:11亚有限:4有限性;表明两对基因影响大豆的结荚习性,而dt1对Dt2—dt2有上位作用。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后代的广义遗传力hB~2(%)估值较高,其顺序为株高>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乔砧中小型苹果的制矮技术研究

中国果树 1986

摘要:我国寒带地区苹果生产多以耐寒乔砧中小型苹果为主。目前尚无耐寒矮化砧,因而苹果矮化密植困难。我所自1979年以来对乔砧中小型苹果进行了曲干制矮技术研究。这一栽培技术有利寒地乔砧苹果矮化密植生产,促进了幼树提高结果早期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条件下“黑农26”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本文对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我所编制的程序,解析了播期(x_1)、密度(x_2)、氮肥(x_3)、磷肥(x_4)、钾肥(x_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及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为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灰斑病大豆育种技术的探讨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在合理选用抗源的基础上,采用一次杂交和简单回交改良的方法,进行抗灰斑病大豆育种均能获得良的效果。已选育出丰产抗病品系41个。以抗灰斑病遗传理论为指导,对不同世代材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大大减轻选种的工作量,并收到满意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